

特朗普能进行奥巴马式的“摊牌”吗?
作者:宋晓军9月24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拉开帷幕
当地时间9月24日上午,特朗普在纽约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上针对伊朗说: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不应该资助伊朗的“嗜血行为”,只要伊朗的威胁行为继续,制裁就不会解除,制裁将会更加严厉。看到他说的这段话,我联想到奥巴马10年前在联大上对伊朗的“摊牌”以及9月14日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事件的背景。
先说2009年奥巴马在联大发言时对伊朗“摊牌”的背景。简单说,2009年初奥巴马在刚就职时曾试图对伊朗进行“接触”喊话,即在伊朗新年时通过电视用波斯语向伊朗问候。但在“接触”遭拒后,奥巴马政府就决定通过联大讲话向伊朗“摊牌”,并以此构建一个向伊朗施压的强大的国际联盟。为此在联大召开前,奥巴马政府向联合国其他常任理事国公开了伊朗在纳坦兹之外的另一处至少可容纳3000台离心机的秘密浓缩铀工厂——库姆。随后,奥巴马在联大发言时以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联合国的权威性为由向伊朗和朝鲜进行了“摊牌”。于是,在看到了伊朗违约的“硬核证据”背景下,包括俄、中在内的各大国都加入了对伊朗实施制裁的行列,进而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上,最终在2015年达成了“伊核协议”。
再说9月14日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事件的背景。“遇袭事件”发生前,特朗普本想与伊朗总统鲁哈尼会面,向鲁哈尼就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地区内的活动向伊朗“摊牌”。但在“遇袭事件”发生后,特朗普不仅声称不会在联大期间与鲁哈尼会面,而且把准备与鲁哈尼“摊牌”不成后将对伊朗央行、发展基金和一个实体的制裁提前在9月20日推出来,作为对伊朗的“惩罚”。随后特朗普在联大就以“遇袭事件”说了前文提到的那段话。那么接下来特朗普政府能不能像10年前的奥巴马政府那样构建一个向伊朗施压的国际联盟呢?其实要得到肯定回答的关键,就是特朗普政府能否拿出伊朗直接参与或实施了“遇袭事件”的“硬核证据”。但从目前的各方反应上看,特朗普政府似乎还没有掌握这个“硬核证据”。比如英、法、德三国虽然在9月23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出了“伊朗是时候就其核计划以及包括导弹计划在内的地区安全问题接受一个长期谈判框架了”的要求,但在谴责伊朗应对“遇袭事件”负责时,却加了一个“如没有合理解释”的前提。同时,三国在声明中还表示仍支持2015年与伊朗达成的“伊核协议”。
说到这儿,就可以大致推论未来美、伊博弈的三种趋势:一是特朗普政府拿出“硬核证据”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达成新版“伊核协议”;二是拿不出“硬核证据”双方继续僵持;三是即便拿不出“硬核证据”也向伊朗“让步”(法、德领导人在联大期间呼吁特朗普与鲁哈尼面谈)。在这三种趋势中,只有第二种趋势可能会牵制美国推进针对中、俄的“大国竞争”战略的资源投入。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联大的发言中还对中国相关政策进行了无端的指责。而就在他发言前约24小时,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鲁德(John C. Rood)在华盛顿的欧洲政策分析中心论坛上说,中国是美国生活方式最大的长期威胁,并说在过去10年里美国见证了中国国防开支750%的增长。而与此同时,中国也刚刚完成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但经费开支大幅下降的“国庆阅兵”的全流程演练。 伊朗革命时政外交军事奥巴马特朗普中东局势伊朗伊斯兰革命军费伊朗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