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强在白河有个约会
作者:卜键其实在更南方的两广,尤其是广东,英法两国公使已借着马神甫和“亚罗号事件”,与两广总督叶名琛闹到决裂的程度。1856年10月,英舰悍然侵入珠江,接下来对广州城进行野蛮轰击,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其后英法舰队两次北上,残破天津的大沽口炮台,侵入京畿与京师,火烧圆明园,逼签不平等条约,揭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而影响最直接、损失最惨烈的就是黑龙江和吉林。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56年2月发生在广西的西林县,法国传教士马赖被控有种种不法行为,新任知县张鸣凤即加抓捕,将马赖等三人刑讯殴打,监毙后枭首示众。当年9月,法国外长会见英驻法大使,表示将严厉追究此事,要求“得到充分赔偿”,“如果法国代办谈判失败,而且他手头没有足够的兵力的话,就打算从本土派一支远征军去”。(《帝国主义侵华史》卷一,第125页)之后约10天,广东水师在巡逻时发现一只悬挂英国旗的帆船形迹可疑,登船搜查,逮捕了12名船员,其中就有几个有案底的海盗。英国领事巴夏礼闻讯赶来,意欲强行带走被捕嫌犯,遭到严正拒绝。巴夏礼不顾该船在香港的注册已然过期,大事渲染清军侵犯英国船只,撤下英国国旗,要求清方立刻放人和书面道歉。叶名琛派人审问,查明其中梁明太等3人确为海盗,遂命收监,而将其余9人送还,巴夏礼拒收。
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亚罗号事件”,被论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在此之前,英人(也包括美国和法国)因“入城”“修约”二事积怨已久。入城之争,指的是由于当地士绅百姓的强烈反对,加上官府暗中支持,各国使领馆无法按照约法进入广州城;修约之争,则是说签订《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等已过12年,外方希望进行修订,而清廷决不应允。叶名琛身兼内阁大学士和两广总督,负责对外事务,一向姿态高傲,拒不接见英美等使领官员,搞得他们憋了一肚子的气。机会来了!英国公使包令闻讯大喜,声称“现在有了一块踏脚石”,可以乘机提出入城问题,“准备和全部舰队一起赶来”,并向叶名琛发出强硬照会。老叶至此也想息事宁人,命将所有船员返还英方,巴夏礼仍然不依不饶,指责清方来人缺少礼貌,又说没有道歉信,蓄意挑起战争。次日,即1856年10月23日,英国驻华海军司令西马糜各厘率领舰队突入内河,并将虎门口内的猎德、龟江、海珠等炮台全部占领——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去已十余年,清军的布防仍如纸糊的一般,令人慨叹。当时正值三年一届的武科秋试,叶督等一众官员正在校场阅看骑射竞技,闻知后竟意态从容,认为英舰很快就会退走,传令省河内兵船不得还击,以免激化。
岂知英方不仅不退,数日后见叶督仍不理会,便悍然开炮轰击总督衙门。叶名琛毫无惧色,端坐公堂,亲笔书写致各国领事的照会,矛头单指巴夏礼一人,显得颇有政治智慧:
巴领事官如此无礼,遽尔开炮轰击省城。现在城乡内外百姓纷纷,大为不服,必致两相对仗,势不两立。正在用兵之际,恐无暇保护贵国民人之处,特预告知。倘有疏失,唯向英国巴领事官是问,勒令伊赔偿也。
与一些望风而逃的钦差大臣、封疆大吏相比,这位后来遭受无数骂名的爵相大人,应说颇有些气节和胆量,炮火之下,一封信仍写得有理有节,软中带硬。而且他虽说事先全无布置,事变后毅然发出布告,号召军民杀敌:
阖省军民铺户人等知悉:尔等务即戮力同心,帮同兵勇,但见上岸与在船滋事英匪,痛加剿捕,准其格杀勿论,仍准按名赏银三十大元,解首级赴本署呈验给领,断不食言。
在后来的日子里,英美军舰轰塌外城,总督衙门被劫掠一空,叶名琛迁至内城的巡抚衙门,但决不离城,也不同意英美提出的进城会晤。他与英国公使包令、领事巴夏礼、海军司令西马照会往返,对英军的强盗行径大加谴责,武斗不济文斗优,显示出强大的文字碾压力量。
叶督的镇静与坚定,也大大激发广东军民的敌忾之气,各种形式的反击随之展开:
11月6日,广东水师23只战船突袭侵入内河的英军战舰,将士的英勇无畏令敌人吃惊;
11月25日晚间,数名清军士兵划小船接近一英舰,号称送信给舰长,出其不意抓获舰长古柏,押上小船,消失在暮色中;
12月3日,英军数百登岸后直扑广州城防的薄弱之地,守卫者是临时调来的东莞乡勇,在千总邓安邦带领下奋起抗敌,击毙数十名敌军,使其仓皇败退;几日后,英军在西炮台登岸窥伺,又被大沥乡勇击溃;
12月22日,英国“提斯特尔号”邮船和“皇后号”汽轮在虎门遭到清军沙船袭击,所拖带的满载抢掠之物的划艇被截获;
12月30日,还是那艘“提斯特尔号”,在省河内被清军设计俘获,驶向一个僻静河湾,处死船长等11名洋人,焚毁船只;
1857年1月15日,清军数人潜入香港,在一个面包房撒下砒霜,由于剂量过大,吃面包的人马上呕吐,被发现后赶紧抢救和防范,但也引发极大恐慌;
1月19日,新安士绅陈桂藉组织的敢死队潜入香港,突袭一支英军巡逻队,杀死一人,余者惊慌逃散;
1月21日,进攻广州的英军因饱受袭扰,兵力不足,且后方香港“遭受了严重的威胁”,将军舰撤出珠江。叶名琛终于等来了“胜利”的消息,当即飞报朝廷。
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暂时撤离,更大的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英国与法国不仅在马神甫事件赔偿上达成一致,还相约联兵北上,共同提出“修约”的诉求,并开始讨论是占领舟山还是封锁扬子江;美国公使伯驾也积极向国务卿建议,主张加入英法的行动,占领台湾、舟山等地,逼迫清朝屈服。法国外长就向驻华公使布尔布隆发出训令:
三国政府已下定决心要使它们和天朝帝国的关系建立在合适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此举成功,我们已和英国政府及华盛顿政府协商一致,决定在中国海面聚集必要数量的战舰,以使你们谈判伊始,即具有足够的威势……您应该和您的同僚一起去白河。
白河,发源于河北沽源,流经延庆、怀柔、密云等地,与潮河汇流后称潮白河,东流注入渤海。由入海口(即英法所说的“白河口”)溯流而上,很快就能转入大运河,可卡住大清的漕运通道,又能直趋京师。
白河后来被称作“北京莱茵河”,有比附之嫌,却也传递出其对京师的重要和风物之美。英国先在广州蛮横动武,又与法、美约会在京畿的白河之上,为的是直接向清廷施压。而此际的叶名琛,大约还在为英舰退去沾沾自喜。(待续) 黑龙江历史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巴夏礼清朝历史边疆叶名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