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一个“滨海省”

作者:卜键

增设一个“滨海省”01856年3月《巴黎和平条约》的签订宣告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巴黎和平条约》签订后,大部分外贝加尔哥萨克军撤回,仍有相当多的俄正规军赖着不走,大肆兴建营房设施和殖民点。说他们“赖着”实出于表述习惯和情感因素,其实老穆早就把这里视为自己的地盘,理直气壮地盘踞不去。令对方也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管辖此地的三姓副都统和吉林将军衙门,竟一直悄无声息。

太逊了!

江上不多的几处大清卡伦,仍坚持对过往俄罗斯船只进行查验,官兵会勇敢地贴近俄军大船包括火轮,跳帮登舰,宣示主权在我。他们是认真的,也是马虎的,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方面。比如他们会详细登记人数,区别男人女人、大人儿童,甚至能分清军人与农民,却搞不清其中有哪些重要人物,出于什么目的乘船而过?去年海军中将、赴日公使普提雅廷称希望号溯江而上,被河冰阻住,回到瑷珲交涉借马,清方官员不知道他的分量,并无礼遇。1856年下行的沙俄船队,尽管没有穆拉维约夫统领,却有两个重量级角色在其中:一个是外贝加尔省省长卡尔萨科夫,瑷珲副都统魁福接到俄方通报后颇为重视,派人在江上迎迓,设帐晤面,却没见其奏报朝廷;另一个是3月间新任命的堪察加军事代理省长、海军上校卡扎凯维奇,大约是随船队一闪而过,未曾停驻。两人都是穆督的老部下,而后者奉派去美国采购轮船和商船,还有两艘江轮,回到彼得堡便接到新任命。

就在当年春天,也有人向清朝官员建议购买小型火轮船。提议的是英国人李泰国,时任上海的江海关英国税司,对道员蓝蔚雯鼓吹这种小火轮“船身轻灵,炮火精妙,即至浅至窄之处亦可驶到”,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多次奏功,轰垮俄罗斯的炮台和城墙,很有威力。他说现在中国正需要此类轮船,并表示可帮助采购,并立下军令状,愿意参与中国的海军建设。李泰国还把火轮船的样式,以及与俄罗斯交战的实况,绘图九幅作为附录。两江总督宜良向皇上奏报此事,又特别说明:这个英国人是在提出必须修订条约章程时说的,应是假借小火轮威胁恐吓,参与大清水师之说更是居心叵测,已明确予以拒绝。咸丰帝批谕:“勿堕其术中,豫杜患萌。”意思是必须预先防范祸患的发生,不要落入他们的圈套。

读至此处不免一声叹息。晚清的朝廷和封疆大吏,看上去从不缺少心眼儿,不缺少对外国人的警觉戒备,而缺的是对军事革新和国际格局的了解,也缺少坦诚和大智慧。此时因海盗频发,广东和浙江宁波的商人先是雇佣外国火轮船,后来自行购买火轮护航,已经大见成效。假如清廷拨出一笔经费(无须勒紧裤带,减少一些耗费巨资且作用有限的远程征调即绰绰有余),陆续购买数十艘大小火轮船,分别驻扎大沽口、舟山和广州等地,再以一部配属黑龙江和吉林水师,聘请外国军官训练,那里的军力对比当会改观,大面积割让国土之事或不会发生。而就是这个献计未被理睬的李泰国,两年后随英法舰队开至津门,成为一个极难缠的谈判对手,所称小火轮炮火猛烈、轻便灵活等特点,都在击破大沽口炮台和突入白河时显现。

在这方面,常常游历欧洲的穆督既得风气之先,而且是说做就做。军人出身的他深知蒸汽机带来的机动性,先是在尼布楚自行设厂制造了两艘小火轮,成果虽一般,却也起到震慑清军的作用;意识到技术和材料方面等局限,他改派卡扎凯维奇去美国采购,并请求海军大臣配拨舰只,使得在远东的沙俄海军实力大增。卡扎凯维奇的美国行,还购买了一批最新造船机器,为筹办新式造船厂做准备,并与美国的一些厂家建立了联系。卡扎凯维奇不太像一个热衷政治的人,在彼得堡晤面时表示不愿意去黑龙江口,却被穆拉维约夫说服,答应只干两年。老穆虽然不满,仍大度地写道:“两年也好,那里十分需要他,为的是安装他亲自买的机器设备,筹办造船事宜。”他不太喜欢这个若即若离的属下,常在信中表达几句,但仍器重有加。

穆拉维约夫在两都(彼得堡与莫斯科)常觉得备受冷落,觉得待遇不公、受到重视和尊敬不够,其实新皇和一班近侍大臣对他已很迁就。整个东西伯利亚几乎成了老穆的王国,省长与军区司令的安排基本上遵照他的提名:卡尔萨科夫是外贝加尔省省长和军区司令,也是他重点培养的接班人;他曾经的专差官什土卞多尔夫,此时出任雅库次克省省长;加上一个研究船舶的技术军官卡扎凯维奇,得以署任堪察加一省军政。当年12月初,卡尔萨科夫与卡扎凯维奇晋升为少将,都出于老穆向沙皇的大力保举。几乎同时,由于老穆的多方奔走游说,亚历山大二世批准设立东西伯利亚滨海省,“其区划包括从前的堪察加省、乌第区和阿穆尔沿岸地区。驻军司令的驻在地指定为阿穆尔河口上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沙皇还批准组建西伯利亚区舰队,任命卡扎凯维奇为滨海省驻军司令兼西伯利亚区舰队司令和东洋各港口司令。

卡扎凯维奇约在7月下旬抵达马林斯克。护送通航船队的俄十三边防营两个连正准备回撤,来时所乘木筏被拆散建房,大船则不宜溯流而行,原住民小船经两拨回撤俄军购买已无多,苦于搜罗不到足够的船只。卡扎凯维奇认为在上游逆行极为困难,各处存粮也不够多,力劝领队奥勃列乌霍夫中校不要急于赶回,留在尼古拉耶夫斯克过冬,而这哥们新婚燕尔,执意返回,结果三分之一的士兵死在路上。

就在三批俄军踏上归程后,原拟在撤军中派上用场的“亚美利加”号、一艘新型蒸汽轻巡航战船,以及两艘大商船——“白令”号帆船、“欧罗巴”号海轮,终于从美洲驶抵黑龙江口。帆船载满各种货物,海轮则装载着卡扎凯维奇购买的机械设备和两艘内河铁壳轮船。老穆野心勃勃,布局长远。

穆督率领船队第一航行黑龙江,就到达庙街,那里已被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却也只有三栋俄军房屋。与英法舰队的作战,使大批俄军赶来,1855年最多时竟达五千之众,堪察加区舰队的舰只进港停泊,各项设施和住宅迅速兴建,俨然已成城镇规模。次年虽有部分俄军撤离,然经俄廷宣布为滨海省首府,行政级别再次蹿升。卡扎凯维奇到任后,迅速在尼古拉耶夫斯克与马林斯克之间设立冬季驿站,每个驿站有数名哥萨克和农民,配备四匹马,开通了第一条冬季黑龙江邮路。而当年的隆冬时节,尽管刚发生过死亡大撤军的悲剧,居然有人沿着江上冰道,分别乘坐狗拉雪橇和马拉雪橇,从尼古拉耶夫斯克直达外贝加尔省,为打通滨海省的邮路全程,成功做了一次试验。(完) 边疆穆拉维约夫

上一篇: 和癌细胞共存亡
下一篇: 代号“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