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度认知障碍,《忘不了餐厅》
作者:王海燕《忘不了餐厅》剧照。店长黄渤和服务员“公主”
遗忘与记忆
胡公英在2009年就被确诊为老年失忆症,当时她69岁,是一名教师,会三门外语,英语、法语和日语。她是人群中少有的那种对疾病有警惕性的人,发现自己开始忘事后,很快就去医院就诊。随后,她说自己被确诊为“那个病”,那个病指的是阿尔兹海默病,当时医生判断她可能只有5年的寿命了。
但与死亡比起来,胡公英可能更害怕的是遗忘。她女儿记得,患病后,胡公英很快就把自己跟女儿的照片从相册里拿出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她害怕忘记女儿,胡公英的丈夫早年去世,女儿是她最亲的亲人。
如今,胡公英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蒲公英”,那是她参加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时用的名字。《忘不了餐厅》是一档关注认知障碍的网络节目,胡公英和另外四位老人是这家餐厅的服务员,餐厅店长是演员黄渤,节目记录的是几位老人在餐厅里工作的故事。除了来自广州的胡公英,另外四位老人分别来自哈尔滨、上海和深圳,年龄最大的已经81岁了,都患有轻度认知障碍,认知障碍症指的是大脑受损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阿尔艾海默病是认知障碍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位老人中,来自东北的孙丽君最活泼,她曾是一家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两年前还在医院坐诊,但确诊认知障碍无法让她再正常工作,她变成了童心满溢的小女孩,走路蹦蹦跳跳,喜欢粉红的东西,家里买了许多玩偶,她让别人叫她公主。
《忘不了餐厅》制片人林爱西告诉我,刚刚接触时,孙丽君看不出太大的异常,爱跳秧歌舞,餐厅开业第一天,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到餐厅就餐,孙丽君还热心地教小女孩跳秧歌。问题出现在第二天,当时那位妈妈带着小女孩到餐厅跟孙丽君道别,其他人都呈现出重逢的喜悦,唯独孙丽君一脸茫然,看起来,那些欢快的舞步、热烈的互动,在24小时内已经从她的脑海里消失殆尽了。
这一个片段后来出现在正式播出的节目中,镜头最后定格在孙丽君困惑的表情上,节目导演王童告诉我,那一天的实际情况是,后来节目组的人给孙丽君做了详细的提示,比如小女孩头一天穿什么衣服、坐在哪一桌、孙丽君跟她说了什么,这些记忆的线头让孙丽君终于在脑海里勉强拼出了头一天的场景,还重新邀请小姑娘跟她扭了一段秧歌,但当天营业结束后,大家问起她,那个小姑娘又再次消失在了孙丽君受损的大脑中。
这种遗忘并不止发生在陌生人身上,在忘不了餐厅短暂营业的日子里,一些特别的顾客也来到餐厅。其中一位是服务员李君沪的老友王作雨,节目中的场景是,王作雨夫妇已经坐在餐厅里了,李君沪客气地为他们点菜,斟茶,查看菜品,询问服务需求,餐厅里其他人都知道真相,努力制造更多机会让李君沪和老友面对面,但他脸上的表情始终是疏离而淡漠的。王作雨的夫人数次想要叫住李君沪,提醒他,王作雨都微笑着摆摆手,他相信“他(李君沪)会想起来的”。
但这是一厢情愿,最后在其他人引导下,李君沪去和王作雨聊天,两人聊到一起居住的街区,共同工作过的菜场,李君沪显示出一种见到家乡亲人的热情,但依然一脸平静,显然,他依然把对方当陌生人。一顿饭快吃完,王作雨最后实在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姓氏,李君沪才如同梦中惊醒,认出面前的人,他几乎是扑过去拥抱了老友,嘴角抖动,说不出话来。节目里给出的信息是,两人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50年,相知相惜,互相把对方当作人生中最好的朋友,上次见面就在一年之内。节目没有展示的部分是,王作雨出发前,还跟李君沪数次通话,猝不及防展现的遗忘几乎如同一记闷棍,让他在走出餐厅后顿时泣不成声。
出人意料的并不只是遗忘。在节目第二集,为了鼓励老人,黄渤以店长的身份将李君沪评为当天的优秀员工,原因是李君沪当天数次在收银台口算为客人结账。但第二天,来自东北的孙丽君为此一夜没睡好觉,她认为自己在餐厅里不停教客人扭秧歌,同样贡献很大,为什么自己不能得到优秀员工称号。很难说这是表演的成分,在后来的采访中,孙丽君说,她自己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为这样的小事纠结。王童告诉我,实际上,在拍摄中,还有一次,几乎是毫无缘由地,孙丽君突然就变得情绪低落,想哭,节目组随后让她休息,好好把情绪哭出来。后来孙丽君告诉节目组,患病后她就常常如此,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轻度患者的生活
作为国内首档关注认知障碍的纪录观察类公益节目,《忘不了餐厅》不是一档纯粹综艺节目,但也很难说是纪录片,它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环境,让人们有机会观察和知道轻度认知障碍可以如何面对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他们的亲人又如何面对他们。
节目导演王童以前曾执导过其他医疗题材影视作品,如《急诊室故事第二季》和《生机无限》,镜头对准急诊科、妇产科和儿科病房,都是故事激烈的地方,小小的空间里,瞬息之间,生与死扑面而来,那种场合下,主角是病痛,具体的人反而退后了。
但认知障碍显然不同,这种疾病在人身上的作用是缓慢的、悄无声息的,也几乎是无可逆转的。
在节目里,胡公英已经有10年病史,法语和日语她早已忘记,但还能流利地用英语为外国客人点单,介绍菜品,甚至聊天。其背后是胡公英本人积极的治疗,她依然在老年大学任教,上英语课,学习钢琴和画画,在家里组织音乐会,其余的老人同样属于轻度,可以生活自理,依然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比如来自上海的李君沪可以飞快地口算为客人买单,一辈子都在妇产科工作的孙丽君看到孕妇就忍不住上前搭讪,摸摸孕妇的肚子,猜对方几个月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掌控病情的能力。节目制片人林爱西告诉我,在节目前期调研时,他们在东北就遇到过一位老爷爷,性格活泼,很适合上镜,也愿意参与节目,但初步选角完成两周后,节目组再去回访,老人的病情已经急剧恶化,无法出门,甚至无法生活自理了。这是疾病不可控制的地方,也是残酷的地方,认知障碍并不只是丧失记忆或走失,而是伴随着语言、行为、情绪控制能力的全面蜕化。
毫无疑问,《忘不了餐厅》并没有展现认知障碍的全部,但它的确提供了一个视角,即初期患者可以过怎样的生活。事实上,中国的认知障碍患者漏诊率非常高,很多病人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在节目第二期中,就有一位老人,被女儿带到餐厅吃饭,女儿像店中的老人请教,如何让妈妈意识到,她可能患了认知障碍,如何带她去就诊,女儿说她为这件事已经纠结很久了。结果店中的一位老人告诉她说,她妈妈肯定早就察觉了,只是和女儿在互相隐瞒而已。很多时候,正是这种互相隐瞒,让疾病在不知不觉中就快速蚕食了老人的大脑。
同样参与节目的黄渤就在节目中透露,他父亲也患有认知障碍,录节目时,他父亲已经完全不认得他了。黄渤说,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老人轻微忘事的开始,他只是将老人的状态看成是“老了,记忆力衰退”,直到有一天,黄渤发回家时,他父亲客气地给他倒茶,打招呼,指着黄渤回答黄渤妈妈的问题,“又考我,这不是我老战友吗!”黄渤形容自己那一刻的感受,“我的天,头发都竖起来了”。他很快就意识到,晚了,如今回想起来,他特别希望自己的父亲尚在病情初期,这样他也许能陪伴父亲参加这个节目,陪伴本身不一定能够阻止老人恶化,但也许能够减缓病情发展,至少让老人的疾病生活更有质量。
这或许也是这些老人愿意参加节目的原因,在节目中,胡公英的女儿谈到,最开始接到节目邀请时,胡公英并不想参加,她怕被人笑话,更怕老年大学了解她的情况后,再也不聘她为老师了,但她的医生说服了她参加节目。王童在拍节目的过程中也观察到,对节目组来说,餐厅的盈利并不是最重要的,但老人们知道餐厅盈利会捐献给一个关爱认知障碍的公益项目后,却非常在意客人多不多,甚至因为一开始餐厅客流不大,主动跑到大街上发传单。其中一次,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胡公英自己对自己嘀咕“腿好痛”,通过身上的耳麦被连线导演听到了,过去叫她休息,胡公英却坚持要求把工作做完。
后来在服务一桌外国客人时,胡公英提到自己后来愿意参加节目的原因,她说:“我们来这里工作的原因……(想)展示给和我们一样的老人,我们不能在家里等着死亡,我们想要投身社会,我们想向你们展示,这批老人不是没有用的。” 忘不了餐厅认知障碍老人阿尔茨海默黄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