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意移动中的旅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欧阳宇诺
美国哲学家约翰·D.卡普托说:“如今我们不再需要住在步行就能抵达的工作地点,只要有旅费,我们几乎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我们可以像鸟一样飞翔,去访问其他国家,穿越大海,更不用说我们通过媒体和网络所做的大量旅行,即使我们待在家里,媒体和网络也能把其他人和其他地方带到我们跟前。”
旅行时,人们去餐馆美术馆,可能会被告知画家的生辰年份、他的所属流派、他的婚姻状况、他创作这幅画时经济是否拮据;在瑰丽壮观的瀑布前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我们可能会被要求摆出利于拍入照片的姿势,以便留念……凡此种种,在林语堂看来,都是虚假的旅行。他说真正的旅行者“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绝不知道他往哪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很久之前,我每次旅行前都会认真地做准备:阅读旅行指南、制定游览行程,细化到一日三餐要去哪家餐厅进餐、从酒店到达目的地所要搭乘的交通工具及所需时间。如果未能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展开旅行,内心就会感觉不够完美、略有遗憾。虽然在旅行过程中也收获颇多,但现今看来,那样过于遵守计划、过于追求效能,未免过于苛刻。
现今的我,如果有一个数日的假期,就会随意地确定一个目的地,快速办理好签证等事宜,订好机票和酒店,之后就能拖着行李箱愉快地出发了。确定目的地的理由也极其任性,有时只是因为极为中意那家酒店的无边泳池,有时只是那座城市的雨后樱花,有时是因为想去摸摸当地某个咖啡馆里的白猫……这种随意移动中的流浪式旅行,大多数时候是漫无目的的散步与观看,从不试图深刻挖掘内心的体悟,却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慨。
在东京街头散步时,我发现一个长相精致的店员在打理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潮牌店铺,买了几件T恤后得知那是该潮牌的快闪店,不久之后就将消失;在伦敦因为没有提前预订而错过了包含蚂蚁的创意菜肴,但在和酒店门童的聊天中得知他的孩子在哈佛读书,而他头发花白仍不退休的原因就是为了给孩子支付学费;在新加坡环球影城的礼品店购买玩具时,发现旁边的女生竟然是自己大学时代暗恋的学长当时的女友…… 生活圆桌旅行旅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