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的最佳时机

作者:悦涵

离职的最佳时机0职场剧里的真实

最近,有两部日韩职场剧颇受大家关注。日剧《我,准时下班》讲了一个在乙方公司工作的女性,每天一到6点就准时下班的故事。这部剧刚播第一集以后,因为它直击人心的标题迅速引起热度。韩剧《离职的最佳时机》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它几乎是在直接复制现实,以至于刚开始进入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它非常缓慢、致郁。然而,当你跟随它的节奏看到最后一集,却会觉得这个剧突然明朗起来,也从更深层次抓住了你的心。

这两部剧对于困扰大家的职场问题,采用了不同的创作态度。《准时》积极而喜剧,有着日式小清新剧一贯的治愈和阳光。《离职》缓慢而灰暗,却让观众时常从各种情节中大呼:这就是我。简言之,《准时》更像每个人理想中的职场,而《离职》似乎才是更多人真正的现实。

人为什么想辞职?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管理和组织专业教授格兰恩·斯伯莱茨说,当我们在工作中缺乏价值或目标,从工作中获得的学习机会很少,或忙碌一天感到心力交瘁时,我们就会对工作相对不满。

《离职》展现了常见的辞职原因。妍智是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的内向女生,能力一般。毕业后,其他朋友都各自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只有她因为不够自信、说话慢吞吞,一直没接到offer。夜晚,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为自己的职业前途忧心,半夜起来群发简历。

放这段的时候达到一个小高潮,因为这一举动似乎很多人都曾做过。人力资源领域一直有一种探讨:为什么面试的时候,我们都表现得很想要那份工作,但真的在职的时候,又分分钟想辞职?那是因为凡是经历过长期失业所带来的对自身的怀疑、对自我价值的彷徨后,只要有一份工作,任何一份工作,愿意为你提供offer,你都会毫不犹豫地接受,无论那份工作是不是真的适合你。所以,当一家偏远的小工厂让妍智明天就来上班的时候,她毫不犹豫、万分欣喜地答应了。谁知,进入这家工厂以后,她才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恶劣、学不到东西的职场环境。

职场女性的沙漠

接下来,本剧提出了一个“职场女性沙漠”的观点。身处职场中的女性,经常会有一种“被困在一种状态下太久”的感觉。妍智在工厂的企划室工作,一间办公室只有两个人,她和另一名年资较长的女上司尹代理。尹代理老大不小、情绪不佳。整天打扮得美美的去上班,只为下班后不停地约会,寻找一张长期饭票。刚去的第二天,妍智为自己打气,早上上班买了一杯冰拿铁。尹代理走进办公室,一眼瞥到妍智只为自己买而没有顺便为她带一杯,瞬间就有些不悦。深入接触后,她发现妍智又是那种嘴比较笨、没有眼力见,但干活刻苦的人,于是,尹代理埋怨和妍智说话无趣时,又发现了她这个人很好欺负。

“你去哪里了?这么久?!”

“上厕所。”妍智可怜巴巴地说。

刚开始尹代理用这种细碎的、常见的职场穿小鞋来折磨妍智。久而久之,很自然地,妍智做的工作,功劳归尹代理,过错却由妍智背。同时,尹代理还非常受不了别人对妍智的一点点夸奖,厂长夸了几句,她就连消带打地说不久前有另一个客户投诉妍智。然而,在三个月内迫切希望转正、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妍智,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

尹代理这么魔鬼也不是没有原因。心高气傲的尹代理有一次喝醉酒了跟妍智说,她本来学习很好,也考上了名校,只不过父亲突然生病,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于是不得不辍学,去打零工,最后辗转到了这间工厂,待了下来。她同期的名校同学毕业后去了更好的公司,有了更好的发展,薪水优渥,也有很多人幸福结婚。

第8集,尹代理曾经不如她的同学约她去喝咖啡,公布了自己结婚的喜讯,男方条件还很不错。尹代理居然没忍住哭了出来。

她跟妍智说:“我时常觉得,自己好像在一个沙漠中,好想有一个人来拯救我。”

所以,她积极保养自己。她希望最终能有一个条件不错的男人来娶她,将她拯救出没有前途的郊外小工厂和家里抱病在床的父亲、不学无术的弟弟。但是,《离职》借角色之口点出:女人总幻想有人能来拯救自己。但你抱着这样的想法站在沙漠里,一动也不动,有谁又会来救你呢?为什么不自己迈开步,向前走呢?

最后,在某一个早晨,尹代理日常照镜子、检视妆容,厂长坐在他办公桌上、忙着事务的时候,顺利通过三个月试用期、已经成为正式员工的妍智走上前去,拿出早已打好的辞职信,提出离职。

更加年轻、更有希望的妍智走了,超过30岁却依然美丽的尹代理站在工厂的风中,却仍旧屈居于一个她不喜欢、没有前途、也无法摆脱的职场。妍智最后对尹代理说:“虽然我们都是站在沙漠里,但是,你得自己往前走啊。”

《哈佛商业评论》增刊《如何优雅地辞职》里,记录了一个职场人这样一段话:“当年多么兴奋,对未知多么渴望,还有在工作中的学习和成长。虽然到最后你很想离开,但这份工作最开始肯定有吸引你的地方。即便你再讨厌目前的工作环境,也不能否定这份工作在你成长中的意义。”

妍智的离职,完美诠释了这段话。虽然这份工作时常让她觉得生不如死、怀疑自我,但这段经历也让她思考,她真正想要什么,以及努力一下,自己究竟能成为一个什么样更好版本的自我。

当爱好变为职业

妍智是因为职场人际关系恶劣、没有发展空间而离职。那么,如果一个人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还会离职吗?

妍智的朋友慧英,很早时就发现了自己人生的兴趣。她大学时就决定当一名西点师,于是辍学,学习制作蛋糕。当妍智还在苦于找不到工作时,慧英已经是一家面包房独当一面的糕点师了。但是,她却说:“我曾经那么喜欢的事情,变成职业以后,就成了冤家。”

慧英有天分,做的蛋糕总是很受客人欢迎,供不应求。但是,当她自创出拥有独特口味的杯子蛋糕时,却被店长告知不能在店里卖,而且要她严格遵守总公司给出的食谱和配方制作蛋糕。店里只有她一个西点师,人力有限,但总公司派来的小组长为了效益却经常接那种五百人的订单。她虽然直接表示拒绝,但对方以职级压迫,必须完成。她的腿因长期站立得了筋膜炎。

慧英每一天都在撑,每一天都在说服自己:比起别人大多在干着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像她这样,用自己的兴趣来谋生,不是应该很感恩吗?但为什么每一天,还那么不快乐呢?

剧集给出答案:一旦把兴趣当成职业,就需要每个人来点头,兴趣就变成了任务。来自外界的各种要求,会压迫你对这件事天然地喜爱,最终会让你浪费才华,也折磨自己。

《离职的最佳时机》把四个女生的职场勾勒得水深火热,也放入了很多平常人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同事爱表现显得你偷懒,上司情绪不稳定随时发火,每天准点下班领导觉得你工作没热情,所干工作超出招聘时谈好的工作内容……这一切似乎都引导着她们“离职”。终于,一切来到这部剧的核心点:那么,离职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整个8集都在告诉你:没有所谓辞职的最好时机,想辞,就辞吧。职场里一个通行理论是,离职前应该找到下家。但在这部剧里,三个女主角离职的方式几乎都是裸辞。对她们而言,离职的最佳时机,其实是为人生做新选择的最佳时机。“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而代表一次新的选择。”

这和村上春树的《奇鸟行状录》不谋而合。这部小说的主角冈田亨没有什么原因,便决定辞去他的法务工作。接着,他开始了自己在东京市郊的失业生活。早上10点起来煮意大利面,跟着广播吹罗西尼的《贼鹊》,出门找家里走失的猫“绵谷升君”——这个名字也暗含了冈田对自己大舅子的厌恶,因为对方把自己卖给了工作。冈田就这样跟随自己的直觉度过了一段失业后的日子,遇见了两个奇怪的女人,爬进一口枯井。这种怪异和解放感是村上春树笔下的离职。其实,它也诉说了离职的终极含义:离职以后,那个被朝九晚五过度埋没的自己,才终于重新浮现出来。自己所有的才华和倾注力得到聚焦,于是,像剧中的慧英一样,离职以后,她终于可以做自己心爱的杯子蛋糕,并在网上获得第一笔订单了。

如果说,《奇鸟行状录》式的辞职方式比较适合那种有一定积蓄、可以凭一技之长谋生的创意型人才,《离职》里妍智的辞职,则更像那种普通人的裸辞。这部剧值得推崇的一点就是没有刻意美化生活。妍智辞职后没有立刻找到一个高大上的工作。她花了一段时间完善自己,解了自己多年和家人的心结,找到自己不自信的根源,逐步克服它,并不断打磨简历。终于,编剧在剧集的结尾,为她安排了找到合适工作的情节。 离职日剧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