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好数理化
作者:邢海洋看了河南南阳一众领导“站台”水氢发动机,要投几十亿元配套“加水”汽车的消息,先是一怔,又联想到近日北京市通州区100平方米住房吸引诺贝尔奖得主的政策,心中真是五味杂陈。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大声呼吁重视教育,培养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可在政策层面,差距还是真大。
任正非在答记者问中说道:“国家发展工业,过去的方针是砸钱,但钱砸下去不起作用。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无独有偶,深圳创新大会上,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说:“我们过去讲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提那句口号,就是‘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深圳市政府还决定,高端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税率15%,差额部分深圳市政府补齐,100万年薪应缴个税45万,现在可以少缴30万。
如何“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任正非举了个例子,他们5G的技术标准就来自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Arikan教授发表这篇论文两个月后,被华为发现了,于是以这个论文为中心研究各种专利,一步步研究解体,共投入了数千人。
科学技术的进步,往往就系于一个关键性的突破,一个灵感,一篇论文。在这个灵感的指引之下,全体人类都因此享受到了更先进的文明成果。这印证了古人的那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对于人才的投资,华为的“砸钱”处处体现着尊重。他们资助大学的科学家,所有论文等一切都归属科学家本人,不归属华为。如果华为要用这些成果,需要商业交易,这就是美国的“拜杜法案”原则。对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从大二开始,华为就给他们发offer。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拿到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亚军,但是所有冠军、亚军都被谷歌用五六倍的工资挖走了,从今年开始,华为要开出比谷歌更高的薪酬挖他们来,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创新,华为要和谷歌争夺人才。华为支持科学家的创新,对科学家不要求追求成功,失败也是成功,因为他们把人才培养出来了。
所谓“千人之诺诺,不若一士谔谔”,任正非关于技术创新、基础教育、开放与包容的认识字字珠玑,振聋发聩,也充满忧患意识。这使我想起著名的“任正非之问”,他说,“高房价必将导致中国企业竞争力下降”,“房价这么高,还在不断上涨,年轻人怎么能安下心来搞数学、搞物理?这么大的国家还能放下几张安静的书桌?”这次答问,他再次发问,他说,“第一次世界人才大转移,是苏联的三百万犹太人转移到以色列,以色列成为一个科技高地。第二次人才大转移又来了,美国排外,大量人才进入不了机密研究”。可是,“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比外国高很多,如果来到中国,要多缴这么多税,这些顶级专家是从外国回到中国,不仅没有优惠,税收还高很多”。
关于高税收,尤其对高科技人才的高税收,我们在去年个税改革征求意见期间多次讨论过。当时,我看到了太多对收入者减税的呼吁,对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高收入者的税率,却很少有发声机会。我国的税收体系中,无遗产税、无资本利得税、无房产税,对财产拥有者,尤其是富豪们我们的税收政策颇为友好。但对那些正在努力赚钱的人,那些未来的富豪们却不那么友好。须知,财产创造的过程才带动经济,才最需要扶持。
政府“砸钱”却不从大的机制上“砸”人才,这样“扭曲”的科技创新正在中国的创新之都深圳得到扭转,实乃幸事。 投资物语任正非华为科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