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现场:法式电影节的传统与不羁

作者:宋诗婷

戛纳现场:法式电影节的传统与不羁05月14日,巩俐在第72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视觉中国供图)

矛盾的戛纳

据说,每年五月,法国戛纳的雨都下得很多,但今年似乎更频繁些,淋淋漓漓的雨总能下上一整天。

到达戛纳时,已经是开幕日的晚上,虽然完美错过了开幕影片吉姆·贾木许导演的《丧尸未逝》,我还是决定先去电影宫周围转一转。

橙色是很醒目的颜色。几乎是刚从住处拐了个弯,就远远望见了挂在电影宫上方的巨幅官方海报。海报里,男人跪在木箱上,背上站着一个戴着遮阳帽的瘦小女人,女人从老式摄影机的镜头里望出去,远处是泛着波光的戛纳海滩。

海报中的女人正是刚刚去世的法国新浪潮教母阿涅斯·瓦尔达,这张照片是她26岁时拍摄人生中第一部短片时留下的工作照。站在这张巨幅海报下,你很难不想到一年前,第71届戛纳电影节期间,评委会主席凯特·布兰切特与81名女性电影工作者一同走在电影宫红毯上,当时,站在布兰切特身边的正是阿涅斯·瓦尔达。

“82这个数字代表第一届戛纳电影节以来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女导演总数。在过去这71届电影节中,82部由女性导演的电影入围主竞赛,男性执导的有1645部。只有12名女性当过主竞赛评审团主席,而获得金棕榈的导演中只有2名女性,简·坎皮恩和站在我身边的阿涅斯·瓦尔达。”这是当时凯特·布兰切特在红毯上的发言。与发言一起诞生的是一份“5050×2020”的协议。电影节总监福茂代表戛纳电影节签署了这份协议,承诺从2019年起,增加选片环节透明度,公布性别比例。

时隔一年,凯特·布兰切特将主席的接力棒交给了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瓦尔达也在今年三月离世,但“5050×2020”协议还在,海报里瓦尔达灵动的身影还在,戛纳海滩去年掀起的那股女性平权风潮依然影响着本届电影节。

今年,共有四部女性导演作品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创下了新纪录。在主竞赛、一种关注、特别放映和短片竞赛四个单元,共69部竞赛入围作品中,女性导演的作品占了19部,也是占比最高的一次。就连在开幕影片这件事上,这届戛纳电影节都试图做到性别平衡。主竞赛单元的开幕影片来自男性导演,“一种关注”单元就选择了法国女导演莫妮亚·肖克里 (MoniaChokri)的《兄弟的女人》(A Brother's Love)作为开幕影片。

这种对“女性平权”的力所能及的较真儿听起来太政治正确,但这只是碰巧了,对一向特立独行的法国人来说,英语世界里的政治正确他们才不屑一顾。

以戛纳为首的欧洲三大电影节和美国电影工业体系内的电影理念一直都有着巨大分歧,这是老生常谈的事。但这两年,这种矛盾的存在方式变得非常具体。去年,主席福茂宣布,近几年势头正强的视频网站Netflix出品的电影不具备参加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资格,除非电影能够在上线前于法国院线上映。这种法国人保护院线的传统不符合互联网自制内容发布规律,Netflix当然不会同意,所以,直到今年,戛纳电影节上都没能出现任何一部Netflix出品的电影。

今年,戛纳与美国电影界的矛盾又回到了道德、政治正确层面。写这篇稿当天,阿兰·德龙刚刚在戛纳完成了自己的大师班分享。这场活动聚集了相当多人,记者们花了好多功夫排队。这场大师班无疑是本届戛纳电影节最受关注的关注之一。这种关注一方面来自阿兰·德龙作为老牌明星、偶像的号召力,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外界争议的好奇。

当戛纳电影节官方宣布,今年的“荣誉金棕榈”奖授予法国演员阿兰·德龙时,好莱坞坐不住了。这位曾以《佐罗》《我们的故事》等经典电影被观众追捧,并早就在1995年得到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老帅哥近几年名声不太好。从2013年开始,他陆续被爆料家暴、被指责不尊重女性、有种族主义倾向,因为这些负面新闻和他本人的诸多不当言论,今天的阿兰·德龙被整个好莱坞所排斥。

戛纳要将荣誉金棕榈授予这样一位演员,好莱坞当然不高兴。于是,一众人站出来,集体签名抵制。但这些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动摇福茂和戛纳电影节的决定,在面对记者时,福茂甚至反过来暗暗谴责好莱坞,不赞同当下好莱坞把政治正确放在头等重要位置的做事方法。在他看来,戛纳不是在颁诺贝尔和平奖,只是在表彰阿兰·德龙在电影事业中的成就。他很无奈,觉得“今天致敬某人是件很难的事,因为总有政治警察在审判你”。

就是这样,戛纳一面高举女性主义大旗,一面把“荣誉金棕榈”奖颁给了好莱坞女性主义者痛恨的阿兰·德龙。这其中有戛纳电影节和法国电影界一直以来电影为本的传统,也有对所谓传统、政治正确不屑一顾的态度,这种矛盾在本届,甚至历届戛纳电影节上一直存在,并将一直继续下去。

新人与旧人

争议也好,主张也好,戛纳这片海滩和历史悠久的电影宫最终依然要回归电影本身。

从主竞赛单元来看,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来了很多旧相识。开幕影片《丧尸未逝》出自美国导演吉姆·贾木许,这已经是贾木许第八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可见,这位文艺青年最爱的美国导演风格实在与戛纳电影节相契合。

戛纳现场:法式电影节的传统与不羁1电影《丧失未逝》剧照

和两年前入围的《帕特森》不同,《丧尸未逝》虽然也有贾木许一贯的冷幽默、文艺范儿,但导演将他一直以来的个人风格与类型片做了嫁接。在类型片里,“丧尸片”算得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经典的电影类型,也诞生过很多影史经典。贾木许的丧尸故事发生在美国小镇森特维尔。某天起,动物行为开始异常,气象也变得不对头,死人从坟墓里爬出来,进入小镇,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这部文艺调调的丧尸片没有什么大场面,三个警察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导演赋予这个向来走惊悚、恐怖路线的电影类型以轻喜剧风格,到了电影结尾,更是自我嘲讽式地打破了戏剧的“第四面墙”,让角色直接与演员、与观众对话,算是“丧尸片”里的一个小创新。

已经两次问鼎金棕榈大奖的83岁英国导演肯·洛奇再次携新作《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入围主竞赛单元。这是一部典型的肯·洛奇电影,关注的依然是英国底层老百姓生活,依然在不断追问和控诉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工人阶级的权益保障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个苏格兰家庭陷入困境。父亲包下一辆快递车,加入一家物流公司,成为为自己打工的“快递小哥”。母亲做一份小时工工作,走街串巷照顾无人看护的老人们。父母拼命工作,将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自然与孩子疏于沟通。超时、超负荷的工作并没能换来更好的生活,家庭内部的矛盾也渐渐凸显,生活的高压之下,普通人似乎找不到出路。从电影的呈现来看,肯·洛奇的确有老将发挥稳定的特点,但自我重复和手法老派的弊端也让这部《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没能收获太好的场刊评分。

入围主竞赛多次,收获好口碑,却一直陪跑的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带着新作《痛苦与荣耀》出场,是目前已经完成首映的主竞赛影片中口碑最好的。这部半自传电影可以看作阿莫多瓦对自己前半生成长经历、情感经历和欲望、梦想的一次回望和总结。在他一向色彩浓烈、略带神经质和幽默自嘲的风格之下,这一次,阿莫多瓦展现了自己更柔情的一面,这个足够真诚的阿莫多瓦似乎离金棕榈更近了。

五年前,曾在1994年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低俗小说》在戛纳海滩举行了20周年放映,当时,昆汀·塔伦蒂诺曾惊喜现身,在戛纳海滩引起轰动。但那只是一次玩票和重聚,今年,昆汀·塔伦蒂诺终于带着新作《好莱坞往事》重返戛纳主竞赛单元,距离上一部电影《无耻混蛋》入围,已经过去10年了。

戛纳的老熟人也不都很老,被称作“戛纳亲儿子”的30岁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也凭新作《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再次入围主竞赛单元。

戛纳现场:法式电影节的传统与不羁2电影《兄弟的女人》剧照

但显然,戛纳也在培养新的“亲儿子”或“亲女儿”,而且培养得有些激进。在今年的主竞赛入围导演中,有两位导演的入围作品都是自己的长片处女作,而且两位导演都是“80后”法国人。作品好坏先不做评价,导演本人和作品的受关注度却都是极高的。

除了都是法国导演的处女作,两部电影还有很多相似之处。拉德·利(Ladj Ly)的《悲惨世界》改编自自己的短片作品,讲述一个底层法国社区的生存状况和种族之间的隔阂。在这个法国黑人聚集的社区里,街头权力与警察权威互相制衡,当一件“马戏团丢了小狮子”的事件发生时,偷狮子的孩子、街区大哥、警察和话事人各有立场,互相无法真正地理解和原谅,最终一件小事上升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在当下的欧洲,尤其是法国,这个一件小事引发的种族暴力事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这部新人作品在首映后收获在场的法国观众长时间掌声和欢呼声的原因所在。

另一位法国年轻导演玛缇·迪欧普(Mati Diop)的作品《大西洋》(Atlantique)虽然讲的不是法国的种族问题,但她本人有非洲血统,电影讲述的又是塞内加尔年轻人的生活困境和爱情故事,因而受到关注。电影首映后,BBC等国外媒体甚至用“创造历史”来形容玛缇·迪欧普——戛纳历史上第一位入围主竞赛单元的黑人女导演。

不可否认,电影题材和黑人导演的身份让拉德·利和玛缇·迪欧普在戛纳赢得了媒体和观众的关注。两部电影的媒体发布会也出现了戛纳电影节上少有的场面,除了制片人和少数白人演员,台上几乎所有主要演员和导演都是黑人,这情景很难不让媒体与主创探讨政治和种族。

尽管离不开政治、种族和女性等欧洲三大电影节一向喜欢探讨的话题,但本届戛纳电影节也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具有作者性的类型片渐渐在这一历史悠久的电影节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然,这也并不是什么突破,毕竟再次入围的昆汀·塔伦蒂诺早在25年前就凭犯罪类型片《低俗小说》拿到过金棕榈大奖。

本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19部作品中,昆汀·塔伦蒂诺的《好莱坞往事》在商业属性和类型片属性上都毋庸置疑。中国导演刁亦男首次入围戛纳的新作《南方车站的聚会》也是一部犯罪类型片,而且是个性鲜明的黑色电影。在这一点上,刁亦男和昆汀惺惺相惜,后者在出席了《南方车站的聚会》的首映后对电影很是赞赏。

奥地利女导演杰茜卡·豪丝娜(Jessica Hausner)的入围作品《小小乔》(Little Joe)和贾木许的《丧失未逝》都有科幻元素。

不仅如此,无论主竞赛还是一种关注单元,这次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喜剧,或有喜剧元素的电影数量也在增加。

即便是看惯了艺术电影的媒体和影评人也不得不承认,类型片和喜剧元素能够提升大部分观众的观影体验。这种转变是一种信号,一向高傲的戛纳电影节也希望赢得更多观众了。

(本文图片由戛纳官方提供) 金棕榈戛纳电影节电影阿兰·德龙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