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果CPI
作者:邢海洋4月和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两度破“2”,且逐级走高。这其中,食品“三剑客”——猪肉、鲜果和鲜菜贡献最大。到了5月,猪肉和鲜菜停止了上涨,水果却一骑绝尘。“水果贵族”越来越多,普通水果也跟风涨价,橙子、西瓜、蜜瓜都成了奢侈品。这分明是东亚农产品价格模式在中国的预演。那么,为什么东亚模式下,水果会成为奢侈品?
日本和韩国的水果贵,源于对农业保护、对农民收入保护的理念。对农业保护是一个社会公平的概念,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农民们有权要求和城市人口一样的报酬。日本和韩国的土地少,农业禀赋差,为了帮助农民获得高收入,于是对进口农产品施加高关税,农产品的价格由国内落后的农业生产率决定,自然是价格高昂。除了高关税,还有直接补贴,如日本对海外进口的稻米征收490%的关税,日本财政支农资金甚至超过农业GDP总额。每一件韩国食品中,也有一半的政府补贴,政府先对城市消费者收税,再补贴给农民,农民的收入因此被城里人“慷慨地”放大了一倍。
中国对农业的补贴远没有日本和韩国“大方”,城市人口享受着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可是须知,水果是所有农产品中最不便于运输的。要保鲜,漂洋过海的水果只能坐飞机,运输的附加值很可能超过了果实本身,这就相当于高关税了。也正因如此,在漫长的船运过程中“捂”熟的香蕉附加值最低,等于“关税”税率非常低,消费者才享受到“香蕉自由”。
4月的草莓、5月的樱桃、6月的杏子和桃子,天气暖和,瓜果梨桃次第成熟下市,这本是饱享本地水果的最好的季节,可消费者却不得不享受着千万里外菲律宾香蕉的“自由”,算计着尝鲜本地瓜果,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农业的悲哀。在中国农业的格局中,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高压线,任何人都别想动它的“歪心眼”,可实际上耕地上出产的稻米、小麦和玉米是最容易船运的,船运费用低廉。当我们的农业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时候,主粮的贸易成本是最低的。而鲜果和鲜菜就充当了本地农业劳动力成本指示计的角色。
瓜果梨桃等蔬菜水果不在主粮范围之内,尤其是果树所占土地,因为提供的不是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所以不在18亿亩耕地保护范围之内,在城市化的铺展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侵蚀。好在中国三分之二的果树是种植在丘陵地带的,前些年开发大西北,推进“山川秀美”工程,在荒山秃岭上也是广植果木,一度促进了水果的供应,平抑了价格。可这两年,城市周边大搞绿化工程,建设园林型城市,种植的树木以观赏性为主,在北京,我就看到很多果园让位于景观园林的现象,好端端的苹果园和桃树林,被景观林取代了。所以说,荒山植果树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又由于国内特有的土地性质,果园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国内果园用工量高出国外主产国5倍以上,生产成本快速增加。这方面的改进需要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红利却是遥遥无期的。
另一方面,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飞跃,虽然也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以提升,但提高的速度远逊于工业部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农业人口收入若要与工商业持平,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农业人口持续减少。我国的果树种植业也正经历着这一过程,且因为没有日韩的补贴力度,青壮年农民正以更快的速度流失着,直接的后果就是果树种植和养护成本愈发高昂。
分析至此,不妨在此下结论:季节性影响顶多是一年,明年我们或暂时拥有“水果自由”,可长期看,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无法机械化作业的鲜菜和鲜果,犹如核心CPI,一定会逐渐成长。 投资物语cpi物价关税种植业三农农民农业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