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包 意大利作坊里的东方想象

作者:卡生

竹节包 意大利作坊里的东方想象0伊里亚·奥奇尼——最早使用古驰竹节包的女演员之一。竹节包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最受喜爱的时髦单品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去不久,整个欧洲死气沉沉,百废待兴。奥尔多·古驰(Aldo Gucci)从伦敦回到自己的家乡意大利佛罗伦萨。他的老父亲古奇欧·古驰(Guccio Gucci)经营的皮具品牌古驰(Gucci)在当地小有名气,不仅有自己的精品店,还有一个小作坊。战争让这个行业一蹶不振,除了购买力差,如何解决物资匮乏下的原材料采买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皮具商店接连倒闭,古驰店铺也受到了影响。喜欢游历的奥尔多是一个古董爱好者,一边旅行一边收集各种老物件。此次从伦敦回到佛罗伦萨,他带回来的竹子材质的手柄,意外点燃了他的灵感:为什么皮具一定是百分之百皮革制造呢?如果用竹子作为手柄,一方面让包变得更有识别度,也更具有异域风情。

奥尔多从日本(后来改为中国四川)进口了大量竹子,准备开始他的实验。因为竹节取材新鲜,内部蕴含水分,所以在高温火攻之下会弯曲,他经过火烤加热,让竹子软化并弯曲成一个独特的“U”字形状,涂上天然蜜蜡和法国清漆,最后放置在金属固定器上定型。每一个环节都靠手工完成,所以,每一个竹节包手柄的纹理和颜色都略有不同。

这个实验并未记载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但从后来竹节包在第一轮就会有50%的淘汰率看来,实验阶段一定经历了不短的时间。最终,包形以马鞍为灵感、编号为0633的第一个竹节包诞生。

竹节包 意大利作坊里的东方想象1古驰竹节包诞生于“二战”之后,由于物资匮乏,第二代古驰家族的奥尔多做出了用竹节代替皮革的前卫尝试,却意外地成为风靡世界至今的经典款型

竹节包一经推出,立马获得追捧。顾客在罗马古驰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二战”刚结束,大量士兵还在罗马逗留,为了庆祝可以回家,士兵们将这款制作精美、材质特别的古驰包作为纪念品带了回去。古驰竹节包的设计传遍欧洲与美国,成为“意大利制造”(Made in Italy)的代表。

竹节包的诞生赶上了好时候。上世纪50年代正是意大利手工和设计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时刻,竹节包在欧洲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成为身份、品位、地位的象征。它声名鹊起,当时的皇室贵族、时尚名流、好莱坞明星们争相拥有。1953年,在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导演的电影《意大利假期》(Viaggio in Italy)里,穿着豹纹外套的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优雅地走入饭店,这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之一,她手里的竹节手柄雨伞和竹节包功不可没。英格丽·褒曼非常喜欢这款东方风情的手包,在拍片间隙,常会带着自己的竹节包出现在那不勒斯的街头。

从这款包诞生到今天已经有72年,时尚风云变化从未撼动过其经典的地位。近些年,竹节包的款式紧跟潮流,新推出的竹节双肩包很受年轻潮人喜好。

竹节包是欧洲老牌奢侈品牌最早引入东方元素的。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里提出了“Re-Design”的观点,他认为好的设计是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阐述创意,这是现代设计的精髓所在。竹节包以欧洲传统技艺与东方古老元素结合,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契合了“Re-Design”的现代美学思路,不知道这是一次误打误撞,还是奥尔多早早就预测到了未来。 古驰包竹节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