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之后,化工厂的废料

作者:刘畅

爆炸之后,化工厂的废料03月21日,连云港消防驰援盐城“3·21”爆炸事故现场

记者/刘畅  实习记者/黄晏浩

“饭碗没了”

飞机从空中划过,引起的震动传到江苏盐城响水县陈水港的草港村,王鸣的心里咯噔一下,孩子也哇哇大哭起来。王鸣不由自主地又向西边数百米外的天嘉宜化工厂张望,那里如今四周拉起警戒线。他只有从新闻里,才了解到工厂炸出一个直径100余米的大坑。自2019年3月21日之后,最熟悉的地方,变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王鸣在天嘉宜的氢化车间做工,当日下午3点多,他正开车往车间去。先有一声轰鸣传来,接着就是两声巨响,紧接着车玻璃就碎了。正在纳闷之际,有人跑过来说工厂炸了。他回家带着妻儿就跑,沿途房屋的门窗全被震碎,妻子的脸在家中也被划破。伤者集中到医院,精馏车间的李力目击到着火的过程。固体废料仓库燃起火苗,随后是接连的爆炸声,天空腾起巨大的蘑菇云,李力的头被飞溅的碎片划伤,他看到厂中高耸的化学品罐像燃烧的火炬。

“我现在不知怎样才好。”王鸣妻子伤无大碍,回到家却发现,村中原先齐平的平房,被冲击波推得七扭八歪,他家的门窗变形,玻璃无法再安上,墙壁布满裂缝。三十出头的王鸣是土生土长的响水人,本地人对家门口的化工厂本就心有不满,而王鸣一家老小的生计却全靠他在车间里的工资维系。

王鸣的家归属于苏北的陈家港镇,北枕灌河,向东18公里便是黄海。自然环境不错,但是老家没有什么产业,似乎带来的只是贫困。本世纪初,苏北地区陆续引入化工企业,2002年陈家港建立化工园区(后改称响水生态化工园区),在方圆十余平方公里的范围里,陆续搬来近48家化工企业,成为盐水市第二大工业园区。王鸣所在的草港村在规划时划入化工园,村庄已经“消失”,但大部分村民没有搬走,仍住在“僵尸村”里,带给他们的是恐惧,“十余年来,化工厂就像一个‘C’字形的环把我们包围,我们的家就在这个‘C’的正中间”。

火灾、爆炸事故自那时起也几乎从未断过。2007年江苏联华科技公司重氮化盐反应釜爆炸,造成8人死亡。2010年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导致下风口的公司内30多名员工中毒。“2011年春节,我们这里因为有人造谣说附近化工厂将要爆炸,大家连夜都跑了,路上有车掉进河里,回家后一些人家还被盗了。”王鸣也在其中,他冒着雪带家人一直跑到上风口的海边,冻了一宿后才回来。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自此便经常留意风向,对化工厂的爆炸危险始终战战兢兢。

爆炸之后,化工厂的废料13月22日,江苏省盐城市天嘉宜化工厂爆炸16小时后现场航拍。厂区被爆炸完全摧毁,可见明火,浓烟仍未散尽,救援仍在进行(东方IC供图)

“但出去打工还得租房,物价也贵。家门口挣4000块钱,比在大城市挣六七千都强。”“大逃亡”的闹剧四年后,王鸣进入家门口的天嘉宜化工厂,而均三车间的沈维则全家七口人,都在这里上班。天嘉宜于2007年成立,主要生产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的有机中间体苯二胺。王鸣工作的氢化车间最为危险,每日接触氢气、二硝、苯等最易爆炸的物质。

去年整个工业园区停业整顿,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曾在“天嘉宜”查出包括生产操作规范不完善、无巡查制度等13项安全隐患。天嘉宜停产了10个月。年底复产后,工人们开足马力,12个小时轮班倒,一周还有一次16个小时的倒班,从没有休息日,春节也上工。爆炸前两天,工人们抗议,才改成每天8个小时和三班倒。

王鸣的工作压力大,但他从未放松安全的警惕,操作过程中都留着余地。“比如我们在添加易爆的二硝时最危险,就怕升温过高。虽然到119℃时会自动报警,而我们都会在117℃以下就提前把阀门关上。”王鸣无论如何想不到,厂子竟然发生了78人死亡、566人受伤的大爆炸,“工人们今年的工资还没发呢!”

危险废料处理的漏洞

燃烧的固体废料仓库本是一个三四十米长的大铁棚,由水泥砌成,孤悬在整个厂区的最西侧,远离其他车间和工厂大门。据媒体结合化工厂内的设施分布图、谷歌地图以及航拍图比照,化工厂内爆炸造成的巨坑正在那里。直到一年之前,固体废料仓库始终存有焦油、甲醇、对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渣料等成吨极易燃烧、爆炸的化学品废料,气味尤其刺鼻。除了固废仓库里专门的工人,少有人涉足。

“以前隔段时间就看到两吨一袋的废料堆到卡车上,盖上油布被拉走。今年建成焚烧炉后,能烧掉的都运到焚烧炉里处理。”王鸣说,焚烧炉与固体废料仓库相隔一条马路,现今也已炸成废墟。他此前每月不得不来那里一次,把氢化车间的甲醇、二硝基甲苯等“黄料”,用蛇皮袋装好,拉到焚烧炉前。焚烧炉建成后,各车间颜色各异的废料都会运到那里分门别类,全天候焚烧。

李力无法料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会着火引发爆炸,因为自2015年“8·12”天津港爆炸案后,工厂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生产环节本已越来越严。

4年前的8月12日23点半,天津港港口危险品仓库运抵区集装箱中的硝化棉自燃,引发相邻集装箱内的危险化学品大面积燃烧。消防队员相继赶到现场。救援过程中,火势蔓延至周边的集装箱,引起两次大爆炸,造成165人死亡,其中包括消防人员99人。

爆炸之后,化工厂的废料22015年,“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后,天津警备区某舟桥团的战士正在待命,准备进入爆炸点附近小区进行搜救(游思行 摄)

“消防队赶到现场时,通道被集装箱堵塞,不但消防车无法靠近,消防员更是无法从仓库工作人员口中得知里面燃烧的是何化学物质。对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内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乃至如果爆炸会波及的范围一无所知,是当年这个事故最值得反思的地方。”有数十年消防经验的消防部门从业者向我介绍,爆炸后8个月,国务院的调查报告中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平台”,从那之后,对危险化学品实现全方位监控。“危险化学品出库、入库必须上报安检部门搭建的监控平台,消防部门也能看。后来又结合物联网技术,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客车走到哪儿,我们跟踪到哪儿。工厂要还跟我们连上网,提供动态管理监控。”

远在苏北的王鸣不久便体验到生产、管理上的变化。“原先运危险化学品的车就是普通的货车,后来都是专用的车运。在生产的流程,我们都得经过专业考试,持证上岗。我来的时候考试比较松,2016年以后就变得非常严格,既要在电脑上答题,又得考实际操作和消防。也是从那时开始,厂里的消防演练变得正规起来,以前一年一次演练时,消防栓里经常不出水,后来这种情况逐渐不会出现了。”

“尤其去年整顿期间,我们在车间里帮着安全员换阀门。复产后,每天安全员都在车间转悠。甚至老板上下班都站在门口查岗,提前下班一分钟也不行,有时还半夜亲自去车间检查工人打瞌睡,看见就罚,一次罚好几百。只有罚款,没有奖励。”沈维有时甚至觉得,老板是在借此故意克扣工资。他们车间是师傅带徒弟,车间里的操作流程和应急方法都能掌握。“上面的人也经常下来检查。爆炸当天,环保的人正在精馏车间检查。”

然而似乎也仅止于此,生产流程之外的事,成了化工厂的“阿喀琉斯之踵”。

“我是农民,别的也不懂,就干好自己的工作就完了。”我向天嘉宜的工人了解情况时,他们普遍会说上这句话。包括王鸣、李力、沈维在内,他们在进厂前,几乎都没有对危险化学品的专业知识,即使进了工厂,他们对自己生产东西的用途,也一知半解。李力说:“固废车间的废料都有些什么、怎么处理,我就不知道了。那不是我管的事。”

固体废料的处理并非向来无人问津,资料显示,在2012、2014、2017年,天嘉宜都因偷运、偷埋危险废料的问题遭到处罚,董事长甚至在2014年时被因此判处一年三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两年。而焚烧炉的修建,也是为了处理危险废料的问题。

但当工人都只顾自己的车间,平时无人的固体废料仓库便成了盲点,而一旦危险出现,应急的水平也难以跟上。沈维说:“我们每个月一回的安全培训是听安全员讲课,每人都得签字,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以前有一年一次的消防演练,教员工用灭火器,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用灭火器和沙土。很多时候是车间有经验的工人去参加,之后再教新人。而去年年底复产后,我们还没演练过。”

天嘉宜厂内的险情无人能阻止,演变为波及周边16家企业的大爆炸。爆炸后两周,事故调查报告尚未出台之际,盐城市决定关停响水化工园区。曾躲避子虚乌有的爆炸的王鸣,当真的爆炸来临,他在摇摇欲坠的家中发现,又想兼顾家庭又要挣钱,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人来说,其实选择很少。

(王鸣、李力、沈维为化名,感谢刘祥凤对本文写作提供的大力帮助) 化工厂李力王鸣焚烧炉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