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感逃逸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欧阳宇诺
周末在家,看着落地窗外的蓝天白云,我决定不能虚度光阴。调了一杯咖啡,在厨房岛台边的高脚椅上坐定后,我打开电脑,打算创作一部短篇小说。前三千字写得相当顺利,虽然尚未达到斯蒂芬·金所描绘的那般“鲜活滚烫、几乎灼人的写作状态”,但也算行云流水。之后,咖啡见底,灵感逃逸,原本计划写两万字,现在突然卡壳了。我从高脚椅转移到跑步机上,打算通过运动来刺激灵感,使其现身。15分钟后,我停止跑步,明确意识到,“灵感”这个家伙,休假去了,今天怕是不会再次出现。想到这里,我反倒彻底轻松起来,合上电脑,打开音响。瞬间,充满星际穿越感的摇滚乐溢满整个房间。我一边随着音乐跳舞,一边晃晃悠悠地走进衣帽间,打算换身衣服,出门吃顿午饭。
我在餐厅里一边吃着烤蘑菇,一边读书。针对“文思枯竭”,专栏作家提姆·比特和梅利莎·贾维斯提供了一些寻找灵感的方法。“去一个杂货店,往购物车上塞50罐猪肉罐头、一瓶两升装的激浪饮料,然后走‘12件以下专用快捷结账收银口’,就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了。”贾维斯认为如果没有写作材料,可以试着走出去,让它在现实中呈现出来:“我会创造一个情景,下意识地邀请‘灾难’。让孩子们邀请5个朋友来家里做客,这样我就会得到足够的材料,从而让我走出暂时的低谷。”
跟比特在公共场所激发灵感的行为相比,我觉得贾维斯的方法更为私人,也更为安全。于是,我略微改进了他的方法,马上行动起来,给我通讯录里的8位朋友发了信息,让他们在明天带上一到两位朋友来我家参加派对。午饭之后,我去超市大采购,买了很多鲜花、零食、酒。没有厨艺天赋的我是绝对不会在这种时刻展露身手的,在大致确定派对人数后,我开始在线订餐。
第二天下午,我的朋友们陆陆续续地来了,带着男朋友、女朋友、婴儿、狗,光鲜亮丽地出现了。他们喝着咖啡、威士忌、柠檬水,吃着玉米片、提拉米苏、三明治,在弥漫着特洛耶·希文歌声的房间里叽叽喳喳地交谈、爽朗地哈哈大笑、微醺地跳起舞来,其间偶尔伴着小婴儿微弱的哭声、狗的响亮叫声。衣帽间和书房里发生了事件,一位红发女生将一杯威士忌洒在了我的某双限量版滑板鞋上。一个身高1.90米的男生发现了一本我从二手书店淘来的粉色布面诗集,他恳请我将诗集卖给他……
当派对结束、他们都离开后,愉悦的感觉迅速消失,沮丧感突然强烈袭来。其实我根本不想大度地对那个毁坏我滑板鞋的女生说没关系,我也丝毫不想将那本珍贵的诗集送给那个男生。我违背自己的心意做了这些事情,灵感仍然不见踪影。我边泡澡边思考该如何拯救乱成一团的公寓,慢慢进入梦乡。当我在水变得微凉的浴缸中醒来时,我似乎发烧了。 生活圆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