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识读本的魅力
作者:薛巍用35000字讲清一门学科
无论什么主题,牛津通识读本的编辑好像都可以找专家写一本书:河流、植物、山脉、湖泊、海洋、沙漠、冰川、地球、眼睛、幽默、知识……甚至还有一本写的是“虚空”。读这套书时,不期然间它会解决你的疑惑,比如为什么欧洲极大望远镜要建在智利?迈克尔·霍斯金在《牛津通识读本·天文学简史》一书中说:“镜面不断增大的光学望远镜建在山顶,高出绝大部分的地球大气,并且主要在南半球,在那儿,大多数有意义的深空天体有待观测。”
牛津大学出版社从2005年开始出版通识读本,到今年4月出到了第600册,主题是阅读。近期刚出和即将出版的还有音乐心理学、环境伦理学、爬行动物、园林史、狄更斯、集中营、物质、凡尔赛公约、托尔斯泰、通感、美国外交关系、物理学、情绪、诗歌、美学、加缪、王朝等。
通识读本计划出版1200多种,但《纽约客》撰稿人凯瑟琳·舒尔茨认为,它可以永无尽头,因为“世界广阔又新奇,我们目光所及的任何地方,从萤火虫在暗夜中闪烁的光亮到奥登为叶芝写的挽歌,总有一些东西在激起我们的好奇心,总有一些我们想要了解的生存片段”。
读这套书你可以是为知识而知识,对逻辑学、心理学、佛学很好奇,读本中有些内容也很实用。比如《记忆》中说:“将学习时间分散在一段时间内比较好,而不要在某一时间内集中突击,其中的主要原则就是少吃多餐。所以考试前的临时突击不能取代平时扎实、持久的复习。”书中还说,学习时,要选择一个没有太多干扰的环境,这样可以专注于目标信息而非周遭的纷纷扰扰。那么看书学习时还能不能听音乐?作者乔纳森·福斯特说:“人们往往发现音乐可以帮助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轻松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的音乐比新曲子更有帮助,因为陌生的音乐更有可能会导致分心。”
阅读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你还会了解到,“如今,多数大学院系和研究组织都会用‘地球科学’一词取代‘地质学’,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该学科的广度绝不仅限于研究岩石……地球的磁场线冲向极地,太阳风中的粒子也会在那里进入大气层,向下射出活跃的原子,产生壮观的极光”。
这套书每册的长度固定在35000个单词,约100页到140页。每一册的开本和封面类似,舒尔茨说,这套书的设计“小巧美观,仿佛出自史蒂夫·乔布斯之手,封面展现了水平色彩带的526种变幻,就好像高仿的罗斯科画作或者高档巧克力的包装纸。与后者相同的是,它们都能引起人强烈的购买欲,不管是出于冲动还是别的什么。看着它们,你会猛然意识到,要是搭上从华盛顿到克利夫兰的航班,等到达目的地,你就能掌握微观经济学或者中世纪英国的基本知识”。
通识读本的出版速度越来越快,销路也很好。人们为什么想获得通识?舒尔茨说:“对掌握知识的渴望,或者愤世嫉俗点儿说,对掌握知识的错觉的渴望——使得这套来自一个比较学术的出版社的学究气书籍广受欢迎。自从这项出版计划在1995年启动以来,它们的总销量已达800万册,并被翻译为49种语言。有点让人意外的是,销量最好的品种竟然是那些有着最难啃的主题的:《美国最高法院》胜过《好莱坞》,《亚里士多德》超越《恐龙》。与此逻辑相符的是,这个系列里连续几年最畅销的书是《全球化》。第二位最近归属于《文学理论》……如今,将我们发热的额头贴向冰冷坚硬的实际信息着实是一种放松。”
自然、社会与个人
《文学理论》之所以畅销,也许是因为很多学生用它来对付文学理论课的考试。其次,也要归功于作者娓娓道来的文风。作者乔纳森·卡勒写道:“文学是什么?是什么使文学作品区别于非文学作品?如果是一个五岁的孩子提出这个问题,那就很容易。你可以回答说:‘文学就是故事、诗歌和戏剧。’”但这些文学作品之间差别很大,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更像是一部自传,与十四行诗很少有相似之处;彭斯的诗“我的爱就像一朵红红的玫瑰”更像一首民谣,跟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很少有共同之处。那诗歌、戏剧和小说又有何共同特点?卡勒回答说:“文学是一种脱离了语境、脱离了其他功能和目的的语言,它本身就构成了语境。文学是语言的突出,它使语言变得与众不同;文学是语言的综合,文学中有各种语言层次结构之间的关系。”
浪漫主义到底是什么?曾经有人这样回答:“浪漫主义是哭泣的星;是叹息的风、寒冷的夜、飞翔的鸟、芳香的花;浪漫主义是清新的溪流、销魂摄魄的狂喜、棕榈树旁的水井,是玫瑰色的希望及其无穷的爱人,是天使和珍珠,是垂柳的白衣裙。”美国学者迈克尔·费伯在《浪漫主义》分册中努力给“浪漫主义”下了一个定义:“浪漫主义是一场欧洲文化运动……”此外还介绍了一些花絮:济慈25岁时因肺结核逝于罗马,雪莱29岁时溺亡于勒瑞奇海湾,拜伦36岁时因高烧死于希腊,普希金37岁时在一场决斗中受伤而死。
通识读本的作者们不仅理论视野开阔,而且常有独到的见解。比如为什么人类的语言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剑桥大学教授马修斯在《缤纷的语言学》中说:“差异绝不仅仅体现在地域性方面。如果某人童年时期讲英语,后来讲德语,那么他的行为方式也会跟着有所改变。语言的具体形式不过是人类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而已。而社会并非完全静止不动,人类在改变穿衣、饮食、法律和行为举止的过程中逐渐变化着。”但各种语言之间的衍生关系并不好确定,“作为语言学家,我们没有动物学家的化石(书面语更加古老),也没有考古学家的盆罐、刀剑,我们能够依赖的证据只有语言分离后,根据历史推断出的各种形式而已。切不可根据零散的几个对应点就妄下断论;对历史追溯得越深,揭示出事实真相的希望则越渺茫”。
阅读通识读本不仅能丰富学识,让人更多地了解自然,也能让读者思考人生。《批判理论》一书介绍了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异化的理论,“批判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熔炉中构想出来的……马克思相信,即使在资产阶级社会日渐富有的时候,工人阶级也会越加贫困。工人阶级在精神上也会日益贫乏。他们逐渐成为机器的附庸。对多数人而言,个性、创造性、凝聚力都在遭到削弱。资本主义生产的紧迫任务需要仅仅将工人视为生产成本,这种成本必须尽可能保持在最低限度。利润最大化还要求劳动分工,每一位工人跟装配线上的其他成员相互分离,无法获知其他工作并发展他的全部潜能”。我们都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法兰克福学派致力于挑战文化产业,因为它正在使经验标准化并由此导致常人越来越乐于接受传统和权威。 读书文学牛津乔纳森·卡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