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叔:忙碌的爸爸,也能当个好爸爸
作者:杨璐乍一听这句话,似乎跟凯叔现在所做的“凯叔讲故事APP”是相矛盾的。这个创立了4年多的项目累计已经播出了8000多个故事,用户近3000万。在2018年伦敦书展上,它还获得了“有声书出版大奖”的提名,是亚洲唯一一个获得提名的项目。听了他的亲身经历和理由才明白,凯叔觉得讲故事只是一种手段和媒介,它的终极目的应该是跟孩子的沟通和对孩子的陪伴。“讲故事很重要,但是讲完故事之后,你躺在孩子身边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孩子主动和你聊的话题,往往比讲故事本身还重要。”
“凯叔”是孩子们对他的爱称,在成人世界里,他是主持人王凯,那些年在央视财经频道的《财富故事会》《商道》《对手》《第一时间》等栏目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凯叔另外一个经历是曾经给近千部电视剧和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包括《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等,他现在还担任着一个话题度很高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的主持人。
都知道育儿和教育行业是一个创业热点,可对于王凯这样有央视财经类和影视资源积累的人,选择很多。刻板印象里,男性更可能对商业大佬、财富故事感兴趣,而不是当一个孩子王。王凯2013年从央视辞职之后的这个转型,有点出人意料。他最开始只是给女儿讲故事,后来把给女儿讲的故事录成音频发在幼儿园的家长群,从28个种子用户做到今天的规模。不过,任何一个成功的产品,首先要创始人对它有感觉。《凯叔讲故事》今天受到的孩子们的欢迎,首先来自于他对孩子的熟悉和投入,经常听他讲故事的大女儿甚至把他拉入了同学群,自己的小世界非常乐意向他敞开。凯叔的口述与其说是育儿经,不如说是作为一个男人和一个父亲,对于孩子在人生里的排序、孩子与事业关系的思考。
陪伴无可替代
其实除了给女儿讲故事,我会干好多事情。我在孩子出生之前上了一个培训班,怎么换尿布,怎么喂奶,怎么调水温,怎么拍嗝,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这些学了一溜儿。因为我骨子里是一个特要强的人,要不就不干,如果干,我就觉得这事儿得干好。这个给新父母准备的培训班是我主动要求上的,开始老婆还不想报,我说,咱们得学习学习。
孩子出生那天,一切就像彩排过一样。第一晚,太太刚生完太累,很早就睡了。我抱着孩子伺候了一整夜,该换尿布换尿布,该洗什么洗什么,一切都是我完成的,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汤漏水。我觉得那动作太顺了,然后也睡不着觉,抱着孩子看了一宿。我脑子里全是故事,1岁大概什么样,2岁什么样,18岁什么样,有男朋友了我会怎么样,结婚的时候送什么礼物,特幸福。
给女儿讲故事浓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2013年我从央视辞职之后,当时她妈妈在播早新闻,每天上早班,所以哄睡和陪孩子就是我在做。我每天大量地讲故事,女儿就不听别人的了,她妈妈讲的也不听。讲故事其实是两个场景,一个是吸收知识获得成长,另一个是亲子场景。比如说,哄睡前,开着灯讲绘本,每个故事都很生动,孩子未必会困。讲完故事,一关灯,她很久都进入不了睡眠状态,这时候就得编了。我那时候给孩子编过好多故事,自己都半梦半醒呢,编的故事可富有哲理了。女儿问山羊为什么有胡子,我就从小山羊说到小猫,每个动物遇到的事情都不一样,把所有长胡子的动物都说了一个遍。
故事编得好坏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跟孩子之间有来有往的沟通过程。故事是一个媒介,在这期间孩子跟你聊什么,你愿意跟孩子聊什么,比故事本身重要多了。我记得有一次给女儿讲两只小老鼠跳芭蕾舞,跳得好的主角小老鼠把脚扭伤了,学校就换了另外一只从前是替补的小老鼠排练。主角小老鼠在养病的时候就一直用大脑重复舞蹈动作,等脚伤好的时候,刚好是演出那一天,它重上舞台把梦圆了。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作者是按照励志故事创作的,可我女儿听完这个故事就哭了。我很奇怪听励志故事她哭什么。她说,这样对那个替补小老鼠不公平。
我们都当励志故事去理解的,没有想过角落当中的角色内心到底经历了什么。我当时特别感动,觉得我女儿的换位思考意识真强。我继续跟她聊,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是不是学校里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果然,她旁观过一模一样的戏码上演。小孩子的归纳、抽象和表达能力都还不行,可能没办法跟大人说清楚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些东西需要跟孩子聊天才知道。比如说,为什么虐童事件经常是家长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因为他只看到孩子一到门口就哭,简单理解成分离焦虑。孩子说不清楚为什么不愿意去幼儿园。
我跟孩子相处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我是比较敏感的人。当主持人之前,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是语言艺术家,配音也好,录小说也好,投入角色的过程其实浑身上下的毛孔是炸开的。那个工作必须去体验每个角色,这给我很大的帮助,因为感受力很强的人沟通能力往往就很强。我在面对孩子的情绪的时候,我就会分析孩子的这个情绪,并且理解她。
当然,带孩子这件事上更多的不是理解和感受孩子,我觉得首先是需要有耐性。我遇到的即使是妈妈也有人吐槽说,给孩子讲故事太痛苦了,不停地被打断,问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一个故事要讲20分钟、半个小时。我给我们家女儿讲一个故事,基本上是一小时打底的。比如讲三只小猪,这个故事顶多10分钟就讲完了。讲完之后我们俩就开始讨论,什么样的房子是厉害的?她觉得砖房子是厉害的,因为大灰狼进不去。我就问她,跟爸爸去成都看的杜甫草堂是什么做的呢?要是换成砖做的好不好?她说,换成砖做的就不好看了。所以,我们讨论来讨论去,她明白了材质本身没有对错,要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
这样的讨论一直谈到我送她去幼儿园的路上。我就说我喜欢路过的哪个房子,孩子都有叛逆期,我喜欢哪个,她就不喜欢哪个。我就让她讲不喜欢的理由,她就蒙掉了,开始挑错。这个找理由的过程特别好,哪怕她是在强词夺理都不重要,因为她在分析和思考。所以,我说后面的讨论和沟通比前面的重要,但是没有前面这个讲故事,后边永远不存在。给孩子讲故事最好的人一定不是凯叔,一定是这个孩子的亲生爹妈。你抱着孩子坐在腿上翻开一本书,这样的陪伴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跟孩子一起专注做一件事也是大多数事情不可以替代的。
忙碌爸爸也可以是好爸爸
耐心可能来源于不焦虑,说句实话这个跟生活状态有关系。我给女儿大浓度讲故事的阶段,是当爸爸的黄金期,不着急出去工作,也没有什么压力。我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陪孩子的时间里。不像我原来在央视的时候,我经常说“出差在北京”,就是人在北京回不去家。节目组给我在梅地亚酒店弄了一个长期包房,下了班就在那里住着,每周回一次家。当时是两个日播节目和一个周播节目同时进行,晚上9点、10点才能结束,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又要起来直播,每天都是连轴转。现在企业飞速发展,我能在家吃晚饭,但是就算是回家早的时候,也是要9点钟才能到家。
作为创业者,我特别理解爸爸们的忙碌。我们一周不能陪七天,能不能陪一天?不能陪一天,能不能陪半天、陪一个小时?每周有一个小时,把手机和其他事情都放开,全身心地和孩子玩,对孩子来讲影响都非常大。对自己也是这样,如果觉得孩子烦那是因为没有专注,专注陪孩子,会发现这里面有太多的乐趣,会觉得一个小时不够,想办法再多挤出一个小时,慢慢陪孩子的时间就多了。
什么是你在意的人?就是你想专注地跟他在一起。如果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都漫不经心、毫不在意,孩子怎么能体会到你对他的爱呢?如果是全身心为孩子好,那么很多忙碌的爸爸可以砍掉一半的工作来陪孩子。为什么不砍呢?有人会说老板不同意。那为什么不换个老板呢?
打拼,有人生追求是好事,它本身也是给孩子树立榜样,但是不要把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变成一个担子压在妻儿身上。这个是没道理的。我给女儿讲故事的时间少之又少了,我家老二就享受不到老大当时的待遇,她俩听我讲故事,跟用户一样都是拿“凯叔讲故事APP”听。原来那种漫无目的沟通的时间少了,也不是因为忙就不陪伴了,有目的的沟通和陪伴时间就得固定下来,比如今天她要去学画画,那我的行程里就有陪着学画画这一项。
有些爸爸不陪孩子的家庭,某种程度潜意识里也是妈妈不想让他陪。妈妈觉得这样说明我是一个好妻子,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可在中国还是有绝对数量的。如果妻子说“你忙你的去吧”,那么男人何乐不为,本身就想偷懒,家里还有一个贤内助。男人在外面吹牛就这样说,这件事我不知道,得问我家领导,都是她说了算。其实潜意识就是你看这些事我不管,她都能成。所以,男人在孩子成长教育中不起作用,也可能是夫妻共谋的结果。
我跟太太其实生孩子之前,对这方面的讨论特别浅。没有说两人坐在那儿谈一下,怎么分工,签个协议。偶尔会说,某件事儿以后别让我管行不行,太太也有说我大男子主义的时候,但是都会被打破,两口子说话不算数是常态。家里很多事情确实我太忙顾不上,可孩子的事情我全程都要在场。两个孩子的家长群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一直都在里面,而且是我主动让太太把我拉进去的。不是说,我加入家长群才觉得自己做对了,是个好爸爸,而是说,这么做给我安全感。我必须要知道我女儿平时在学校都发生了什么,老师有什么要求,孩子有什么需求。就算我太忙,累积了30条没时间看,但是我有安全感,因为想看的时候随时都能知道。
特别有意思,大女儿的同学群也拉我进去。我能清晰地看到小姑娘们每天都在思考什么,发什么消息,这都不是我主动请缨。女儿觉得我是她的骄傲,总愿意把我推荐给她的朋友们认识。
说到陪伴,除了讲故事很多家长都在学育儿书籍、育儿课程,可是学习怎么和孩子相处是需求吗?我觉得这些不是需求而是手段,需求是美好的亲子关系。“凯叔训练营”就是教父母和孩子如何建立美好的亲子关系,比如一起玩魔方,一起弹尤克里里,一起练书法。
依赖孩子的依赖
做《凯叔讲故事》的项目,本身确实喜欢小孩,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情感上积累孩子依赖我的好内容,我依赖孩子带给我的这种喜欢,依赖孩子的依赖。我记得第一次搞线下活动的时候,来了30个家庭,没有一个孩子是空着手来的,有的是他们画的画,有的是他们自己做的手工,那一瞬间给我特别大的感动,就是觉得这些孩子依赖我,产生一种特别强的责任感。
原来做《财富故事会》和《商道》,我会全力以赴,节目也给我的人生给养,但节目停了就停了,我没有负罪感。给孩子做的这件事如果要没做好,我会有负罪感,因为给孩子讲故事是在他人生当中吸收知识最多的时候,等于是在他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在做一件事。我觉得这件事特别有意义,这就成了我的一个价值观。
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个人带着俩助理,租了一个两居室就干起来了。我觉得这个公司不会缺钱,但是我也不求挣钱。那个时候微信支付刚出现,都不知道怎么变现。一开始就是不断地打磨产品,《凯叔西游记》的文案我写了3年,写出来70万字,然后又浓缩成40万字,再录成音频给孩子听。《凯叔诗词来了》是一个很庞大的产品,我做了3年时间。《凯叔三国演义》第一季的稿子,我就磨了8个月。这些全都不是创业公司的节奏,但当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的成就感就不仅仅来自于给孩子们讲好故事了,我想能影响一代代孩子的童年,他们在童年时因为我而感到幸福。
有想法也得有实现的方法。整个儿童内容的原创,大多数人在用成人的心态给孩子做东西,没有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待世界。我们做的儿童内容现在有这么大的流量,因为我是一个了解孩子的父亲。比如我最开始写《凯叔西游记》的时候,给大女儿讲了3000字,她提出来26个问题,你讲水帘洞,她得问你什么是瀑布。我就把她问的这些问题写出答案,再 糅进情节里。我的版本的《西游记》不等孩子问这些问题,就讲给他听了。我给自己的孩子讲完,再给别的孩子讲,我没时间去的话,助理就拿着我的录音在幼儿园放,观察孩子的状态,后期我们还拍视频看孩子的反应。《凯叔西游记》第一部就是让三四岁的孩子没有情节障碍,能完全投入到内容中去。
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说到底是我们真的很尊重孩子。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个原则,既然我现在能陪的时间不多,不该干涉的,我就不干涉。我尊重你,我们共建规则。我尊重孩子,就划定了我们的边界。我不会用我的焦虑去压制你,好多家长着急写作业,我不着急,写作业是她的事情。但我是监护人,我要承担我的责任,把我的焦虑告诉她。宝贝儿,你今天写不完作业,我特别担心你的睡眠,但是你今天不写明天跟不上,你学习越来越差多没面子。爸爸特别焦虑,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我在家也经常跟孩子发火,我不会藏着掖着忍住不生气。我跟孩子商量这些事怎么解决,她就自己建立规则。立法者永远比被迫守法者更守法,这就良性循环下去了。
很多育儿书里教的都是招数,按照那个案例去做,错了,因为案例里的孩子不是你家孩子。育儿心法是,如果你是一个尊重别人的人,你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个体,就知道怎么去做,而不是压制。比如,大女儿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孩子,她声音条件很好,但不愿意做播音,在录音棚里就摆个臭脸。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别人让她当主角因为觉得她是凯叔的女儿嘛,她却想演旁边的一块石头,觉得特别好。她也特别愿意坐在台下给别人鼓掌,那个时候就很开心,不愿意站到舞台中央。这些都是她的性格,都得尊重她。
(实习记者王雯卿对本文亦有贡献) 凯叔讲故事超限猎兵凯能凯叔育儿亲子成长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