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的结构性失业

作者:harps

地府的结构性失业0文/Harps

“结构性失业”这个词被发明出来,用在一些不幸的人身上。他们年轻时习得某种技能,打算倚靠终身,但是一定年纪以后忽然发现世界已经不再需要这些技能了。很多财经文章都断言,全世界大量的产业工人均在此列。其实不仅是产业工人,很多人暂时不愁吃穿,但如果扪心自问自己简历上描述的技能是不是可以保证永远在社会上赚到一碗饭,半夜可能都要睡不着。

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从事的古老职业,如渔樵猎牧,都不会“结构性失业”。农业社会的人都身兼多项职业,什么都会。放羊的人同时要拾柴打猎,做饭的人同时要喂猪养蚕。鲁宾逊在荒岛上,样样都要自己做:盖房子,垒羊圈,造船,开河……一个人又做皇帝又服徭役。西伯利亚的猎人,像阿斯塔菲耶夫在《鱼王》中写的那样,样样都懂。他们会“用一张马口铁做小锅,用骨头做打火机,靠一把斧子能烧一锅汤”。这些人创造的价值没法用货币精确估量,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生活能延续下去,偶然还能生活得舒服一点。只做少数几件事的专业化职业是一种奢侈品,是特权阶级假装工作时铺排开来的仪式。一旦特权阶级的成员被踢出特权阶级的行列,他们的生计马上就成问题。

《牡丹亭》中写到了一场阴曹地府的结构性失业。因为“阳世赵大郎家,与金鞑子争占江山,损折众生,十停里去了一停,因此玉皇上帝,照见人民稀少,钦奉裁减事例。九洲九个殿下,单减了俺十殿下之位,印无归著”。也就是说,阳间生灵涂炭,连累阴间阎王失业。这道理似乎有些不通:兵连祸结,损折的众生塞满黄泉路,地狱里的阎罗鬼判应该忙不过来才是:忽然多出来的阴魂,个个都要核对生平,发放轮回。无辜枉死的魂要等个太平盛世去投胎,地府可能还有必要大兴土木,扩造临时居所,让这些魂魄有处可投,不致在大地上飘飘荡荡,做孤魂野鬼。如何会因为人民稀少,就裁减了一位阎罗王呢?

原来,这位阎罗十殿下之位虽撤,行政机构职能并没撤。他的印信由胡判官暂时代掌,殿前鬼卒,仍然如旧。也就是说,十殿阎罗被“结构性失业”了,天庭裁掉了他的一份俸禄。阳世间的大臣做官做到心满意足,往往带上极丰的宦囊,告老还乡,买田置地,为子孙计。阴间的阎罗不知是否也有个家乡,在那里的神庙享受同乡父老的香火,保佑一方平安?死人的王是永生的,不会因为失了业就去投胎转世。金钱上也该看得破,不致贪婪聚敛,疾心妄想万世基业(虽然聊斋故事里常常描述鬼卒判官欺软怕硬,收受贿赂也是常事)。待到阳世人丁兴旺之际,他是否会重新回来做阎罗? 生活圆桌地府结构性失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