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02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代写作业里的“商机”

小区门口有家专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辅导班,平时除了辅导孩子写作业之外,也兼搭着经营香烟、卖矿泉水什么的。辅导班的老板是个姓徐的小伙子,因为常去那里买香烟,我便和他熟络起来。

小徐只是单一地辅导孩子做作业,并没有开设那种门类众多的特长培训班,因为放寒假的缘故,很少会有孩子去他那里进行功课辅导,他的辅导班也就显得冷冷清清。

然而,临近开学的这一周多时间,小徐的辅导班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天天都有十几个大学生模样的人坐在辅导班里像做作业似的,从早到晚忙活个不停。平时,在这里做作业的几乎都是小学生,只是偶尔会有几个初中生。眼前的情景,让我感到有些奇怪。

我问小徐,过去在你这接受辅导的都是些小孩子,现在怎么全都是小青年啊?

小徐摇摇头,说这不马上就要开学了吗?因为网上接了一些小业务,自己忙不过来,这些大学生都是自己请来帮忙的。

“和开学有关的能有啥业务?”小徐的话让我愈发好奇。

“大哥,咱都不是外人,我就不瞒你了!”小徐一脸神秘地说道,“寒假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有不少孩子放假只顾着玩,到现在还没把寒假作业做完。眼看着就要报到了,情急之下,有些孩子就通过互联网发出了代写作业的求助。于是,我就顺势而为,通过淘宝和QQ群以辅导寒假作业的名义招揽了一些业务。这不,我专门花钱请了十几个做作业的高手,从早到晚,忙得够呛。”

曾在报纸上看过关于代写作业的报道,可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还是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问小徐,在网上求助代写作业的学生应该是以初中生和高中生居多吧?

“的确如此,只有初中以上的孩子手里才有钱,头脑也够用,才会想出这样的办法去应付老师!”

“那你是如何收费的呢?”我继续问道。

“一篇初中作文100元;一本作业200~300元不等,视其难度而定,如果需要加急,价格上浮30%……”见我一脸目瞪口呆的样子,小徐说:“我这里收费最多只能算是中等价位,那些规模大、淘宝点评口碑好的,价格至少要翻上一倍。”

“看样子,你代写作业的生意挺不错的嘛!”我指了指屋里那些奋笔疾书的“枪手”说道。

小徐微微一笑,说前几天业务还一般,每天往外发送的快递也就五六单而已。而从这一周开始,业务井喷式爆发,于是不得不增加人手。这些请来的作业高手从早上7点一直要忙活到晚上12点,每天都要通过快递往外地寄送20多份做好的作业。因为实在忙不过来,都不敢再接单了。

望着靠代写作业挣了钱的小徐,再看看一旁那一大堆已经打好包准备寄送的包裹,我苦撑着笑脸,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啥。

(重庆 彭佩)

家有住院老人

随着年纪增大,母亲住院的日子多了起来。住院的过程,也一次比一次艰难。春节期间的一次住院,更让我对时下老年人的就诊难,有了切身体会。

先是挂号。老年人发病时间多在晚上,这个时候专家门诊是不上班的,只能排急诊。急诊科的病人五花八门,且数量特别多,长时间排队等候让身子骨不适的老病号们苦不堪言。接着是联系住院床位,住院部的呼吸内科一年四季人满为患,须先预留联系电话,在急诊科排个三五天是常事。再是检查、拍片,如今的医院办公大楼建得豪华气派,检查门类繁多,且分布多处,尤其是彩超、CT、MMR窗口,没有老年人专门的绿色通道,找起来很不方便。

住院之后,病房环境也是对老人们的一大考验。母亲住的呼吸内科,基本上是一些同龄老人,病房全是三人间,一天到晚鼾声、咳嗽声、电视声此起彼伏,睡眠不好的,只能彻夜“陪太子读书”。病人的咳嗽不仅影响他人休息,还容易传播细菌。老人住院,陪护是少不了的。几年前,住院部还有为陪护家属准备的简易折叠床,而今由于病号急增,已没地方摆床位,很多地方连这项服务都取消了。

每天都见到卫生员擦地板、消毒,但医院设计的地板,仅仅方便搞卫生,却忽略了一项最基本的功能——防滑,老人们行在洒过消毒液的地板上,须靠陪护搀着,一路小心翼翼,若不慎摔倒,极易构成二次伤害。

而医院的食堂,主要考虑大众口味,缺少专为老人定制的营养餐。一些特殊病号的食物,还得靠家属自备。家属送餐,无论乘车、停车都不方便。门诊大楼虽然有地下停车场,免费停车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一小时后按时计价,且价格不菲。尽管如此,车位仍供不应求。老人们怕多花钱,心疼子女,多数时候不想为难他们。饮食不好,对老人们恢复健康也有影响。

一些危重病号需要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更人性化的精神安慰,这方面医院多交给病人家属。铁打的医院流水的护士,很多新人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对老人们缺少热心与耐心。医院为了方便陪护打发时间,普遍开通了免费Wi-Fi,不少年轻医护一闲下来也跟着偷偷玩手机,有时甚至忘了及时换药,需要病人大声呼叫。

面对日渐迫近的老龄化社会,无论硬件还是软件,不少医院显得准备不足。应该在逢年过节这样的特殊时间,针对特殊病号,多准备几套应急预案,对热门病室进行综合调剂,包括医护力量配备、陪护服务的兼顾。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服务好今天的老人,也服务好明天的自己。(湖南 蒋平)

父亲的婚姻我做主

我和妻子在外地工作,父母在老家生活。父亲原来在宾馆当厨师,退休后在老家开了家小饭馆,生意红火。5年前,母亲突患脑溢血离世,我们想把父亲接来和我们一起居住,父亲说他在老家生活习惯了,放不下小饭店和那群老顾客。

我和妻子思量再三,决定替父亲找个老伴。把这个想法和父亲一说,他便拒绝了:“这把年纪了,不想再找了,老年人再婚,关系难处理,处理不好,容易给子女添麻烦。”

我忙劝他:“您一个人在老家,我们在外面也无法安心工作呀。”父亲叹了口气,说:“随缘吧。”

三个月后,父亲打电话来说,有人给他介绍了个邻镇的张阿姨,也是丧偶,有一个尚未成家的儿子。我从父亲口中得知,张阿姨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没有养老金,老伴生病多年。我想,张阿姨家中肯定也无多少积蓄,不然儿子能30多岁了还没结婚吗?

张阿姨这个条件肯定不行,娶了她,我爸还得帮她儿子张罗成家的事。听我这么一分析,父亲说,张阿姨和他讲好了,她不是看上了他的钱,将来她儿子结婚买房更不会惦记他的钱。

这话鬼才信,反正这个张阿姨我是铁定不同意的。

由着父亲自己找老伴肯定不行,我得回趟老家,将父亲的婚事托付给二婶。二婶当了半辈子媒婆,这几年年轻人找她说媒的少了,她专为老年人当起了红娘,手里适合父亲的人选肯定不少。

和二婶说明了来意,二婶想起她娘家村里有位老姑娘翠姑,52岁了,年轻时高不成低不就耽误至今,模样虽然一般,但人善良,吃苦能干。关键是她光杆一人,无牵无挂,嫁给了父亲,两人可以相互照应。

我一听,立马让二婶去说媒。次日,二婶告诉我,翠姑说她认识父亲,一口答应了这门亲事。我把翠姑的情况跟父亲说了一下,并且表明态度,我和妻子都满意翠姑。父亲沉思良久,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父亲再婚那天,我改口喊翠姑“妈”,翠姑喜得合不拢嘴,并嘱咐我,生了二胎,她帮我们带。

翠姑和父亲结婚后,两人一起经营小饭店,翠姑果然是把好手,里里外外收拾得停停当当。我和妻子看着父亲有人照顾,便放心返程了。

一晃翠姑来我家已经4年多了,我们一家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她总爱和妻子吐槽:若不是看中我和妻子懂事,她才不会嫁给父亲呢。

原来,二婶给翠姑说媒时,翠姑还相了一个老伴,各方面条件都比父亲好,翠姑一眼便相中了,但一打听才知道,那人的子女都很强势,不拿正眼瞧翠姑。翠姑又听二婶说,我和妻子为人和善孝顺,这才选了父亲。

翠姑跟妻子讲,她听家里亲戚说,父亲早年相中了一位姓张的姑娘,可姑娘父母嫌父亲家里穷,死活不让她和父亲好,后来那姑娘嫁到了邻镇,前几年丈夫病死了,还有一个儿子,30多岁了还没成家。

原来,父亲嘴里的张阿姨是他的初恋呀!年轻时被父母拆散,年老时被子女拆散。我感觉对不起父亲,他却说不怪我,老年人再婚,哪有由着自己性子的。人上了年纪,什么爱不爱的,合适最重要,只要不拖子女后腿,让他干啥都行。

父亲这话,说得我心里一阵酸楚……

(读者 雨娃)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