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和汽车再下乡

作者:谢九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的消费能力明显萎缩。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来看,去年11月份的增速仅为8.1%,比2017年同期大幅下降了2.1个百分点。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延续,今年的消费增速肯定将创出新低。

家电和汽车这两个行业都是我国重要的下游消费品,从政策刺激的角度来看,这两个行业也都存在很大的政策刺激空间,比较容易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撬动消费,因此,每当中国经济需要提振消费时,汽车和家电通常都是首选。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当时有关部门就曾经大力推动汽车和家电下乡,通过财政补贴刺激农村居民消费,在短期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家电行业在随后几年的增长率超过30%,汽车业的销量更是在2009年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随着中国经济再度面临刺激消费的需求,对政策制定而言,重启家电和汽车下乡也是驾轻就熟。

从刚刚过去的2018年来看,汽车和家电这两大行业的表现都不乐观,汽车业的销量出现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家电行业虽然没有出现负增长,但是相比2017年的增速也是大幅下滑,从各个子行业来看,除了空调行业表现尚可,其他很多细分行业都不理想。从这两个行业本身来看,也面临政策刺激的需求。

刺激家电和汽车消费之所以选择农村市场,而不是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城市需求已经相对饱和。以家电行业来看,城市保有量已经处于很高水平,加之楼市销量放缓,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家电的新增需求;而从汽车业来看,考虑到较高的保有量和有限的道路以及停车空间的矛盾,城市汽车需求也基本上迎来了瓶颈。所以从城市市场来看,即使政策刺激力度再大,这两个行业的效果也不会太明显。而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虽然相对较弱,但是市场空白更大,从政策刺激的边际效果来看也会更加显著。

从城乡居民收入对比来看,虽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但最近几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去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9万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5万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而从消费支出来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也明显高于城镇。去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14万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38元,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5.5个百分点。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收入提升,农村居民体现出了更高的消费需求。

虽然理论上而言,刺激农村市场能够比城市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家电、汽车下乡最终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农村是否还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二是农民是否具备足够的消费实力。

从市场空间来看,无论是家电还是汽车,在农村都还有很大的空白,市场空间没有问题,主要的制约因素还是农民是否有足够的收入。如果农民消费能力有限,即使财政补贴再诱人,也很难刺激农民消费。以2017年的数据来看,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万元,人均消费支出大约为1.1万元,以这样的收入和支出水平来看,消费家电或许还有余力,但是要消费汽车,估计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近几年,老年代步车在农村市场销售非常火爆,主要原因就是便宜,在农村地区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正规的小汽车。

上一次汽车和家电下乡主要始于2009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经济在经受次贷危机的短暂冲击之后,很快就在“4万亿”政策下重回两位数高增长,从农村地区来看,农民工的就业和收入等也都很快恢复增长,也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信心。和上一次不一样的是,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时代,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和未来的收入增长都不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还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来消费家电和汽车?即使能够依靠财政补贴在短期之内刺激消费,但从更长远来看,可能也是提前透支了市场的消费需求,等到将来财政补贴退坡,这两个行业反有可能会加速衰退。

汽车和家电都是我国重要的大众消费品,但是如果放在中国消费的整个格局下来看,仅仅依靠这两个行业,还是很难撬动中国消费。在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是最大板块,占比大概10%,家电占比其实并不大,大概只有2%,二者合计占比12%左右,这样的比例还远远不足以影响中国消费的全局。从消费构成来看,石油及制品、食品、服装等都是占比较高的类别。对于当前的中国消费而言,只有多点开花才能真正刺激消费,仅靠一两个消费热点可能很难支撑起全局。

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刺激消费,终究只是一种短期行为,从长期来看,改革税制比财政补贴更具持续性,更能从根本上刺激消费。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受困于消费能力不足,但与此同时,大量国人在海外购物时却一掷千金,很大程度上和我国的税收体系有关。

中国的税收体系以流转税或者间接税为主,这些税在商品的流通环节征收,纳税人可以将税款转移至商品价格上,所以纳税人并不是实际的负税人,最终的消费者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者。由于我国的流转税包含在商品价格之中,不像其他很多国家在价外明示,所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多民众在消费时根本意识不到已经为这件商品支付了税收。曾经有税收专家做过测算,国内一件100元的女性化妆品,其中大概包含15元的增值税,26元的消费税,还有4元的城建税,如果再加上其他环节的税收,这件100元的商品至少有一半贡献给税收。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以直接税为主,比如美国就完全没有增值税,这种税收体系对消费者相当友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美国会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一直在从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型,通过各种措施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包括近期的个税改革,以及即将推出的促进家电、汽车消费的举措,这些当然都是很好的努力方向,但是通过税改降低商品价格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步。

尤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向海外,人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同样的商品,在国外比国内便宜太多,尤其是一些奢侈品价差更加明显,所以,最近几年,国人海外购物的金额屡创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让大量购买力流失海外,还不如主动实施税改,提振国内的消费水平。 市场分析家电汽车

上一篇: 电脑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