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幽默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2)

作者:朱伟

刘震云:幽默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2)01989年刘震云发表了两个特别重要的中篇:发表在《北京文学》第二期上的《单位》;第四期经我的手,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官场》。

《单位》还是选用三五人的简单结构,只写一个处。一个办公室里,六人分为两组。第一组是,被提为副局长的处长老张、期望由此升处长的副处老孙,和当了20年科员的老何。第二组是党小组长女老乔、不指望要什么的女小彭和意识到进步才可能改变窘迫生活的男小林。分组,是为结构的方便。两组都构成了三角关系:老张腾出的位置,老孙顺理成章要坐;没想到老张却提出要民意测验,老孙就拉上老何为同盟。小林本来对入党升官都没兴趣,结婚后才意识到级别决定着生活质量,后悔莫及,悔过自新,没想到掉进了老乔与小彭冲突的夹缝里。他本已搭好了畅通老乔的桥梁,老乔也已将他列入发展议程;没想到陪老张、老孙出一趟差,无意中给小彭带回一只蝈蝈,引发乔、彭的办公室冲突,激怒了老乔,入党议程就给叫停了。县官不如现管,老张、老孙说话都没用。

这小说的好处是,刘震云写的都是渔翁得利,这是他把握人和人关系的聪明之处。老张没走任何人的关系,反而被提拔了;老孙使出各种力气,反而没戏;局党委讨论时,老张替他说话,反而是负面加分。老孙以为老张与老乔爆发作风问题,老张就完了;没想到一阵风刮过,老张又没事了。老孙白闹腾一场,做了傻事,提拔无望。老实、平庸、工作能力不强的老何却当上了副处,分到了两居室,解决了老少四代挤一间平房的问题。老何腾出的一间平房没人要,于是,小林虽没入党,却分到了房,不用再与他人合居了。这小说的结尾,老乔提前退休了,离京前回单位来看看。小林与老乔,在互相招呼中,彼此都牵动了心里的内疚。老乔阻止了小林入党,小林在老孙的挑唆下,也参与了揭发老乔。刘震云处理得很节制,两人互道再见,形成略辛酸的温情,小说的基调是善良的。刘震云写温热,不写冷酷。

小说中的主角其实是小林,他大学毕业,刚分到单位不谙世故,意识到吃喝拉撒,一切都寄托于混得如何,才开始每天打扫卫生,看人脸色行事。这个人物身上,显然有刘震云自己的影子。他是1982年毕业分配到《农民日报》当记者的,那时《农民日报》刚成立,租了万寿路一个宿舍楼的房子,对他而言,“能留在北京就不错了”,“没有选择的权利”。《农民日报》搬到十里堡,有了像样的办公地点;刘震云结婚成家,也有了自己的房;写小说又逐渐成名,已经走过了一大段艰辛的挣脱之路。当时他的特征,就是散漫地穿肥大的裤子,穿拖鞋。

《官场》是1988年冬天,刘心武让我组织一期小说专号,我约的刘震云。那时他和莫言、余华一起,在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合办的硕士生班。约稿的细节我记不得了,刘震云却记得,他说:“《官场》约稿,是我和余华去你白家庄的家里,你跟我谈的。记得嫂子也在,让我和余华吃水果,还有心里美大萝卜。时间大约是1989年1月。”

这个中篇小说换了个角度,其实是写做官之不易。主角是从县委书记升迁为地委副专员的金全礼。这个金全礼的升迁,大家都以为,原因是他十年前,在“学大寨”时代一起喝过酒、脾气相投的熊清泉成了新上任的省委书记。但熊清泉视察到地委,与金全礼见面,却一口否定他帮过忙。这个省委书记说:“那和我没关系,那是省委组织部与地委提名,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要感谢,你就感谢党吧。”也确实可能与他没关系——地委与省委组织部知道两人关系后,完全可能顺水推舟,这正是刘震云写上下级关系的智商所在。

人物关系里能展示一个作家的智力,写官场,更需要政治格局与智慧。刘震云这小说写熊清泉与金全礼的关系,在当年就让我折服。他写熊清泉到地委,先写金全礼的尴尬——握手过程中,熊清泉似乎没认出他来;会议与活动中,也没和他说一句话,似乎把他忘记了,使地委的干部们都怀疑起他们的关系。然后,吃过晚饭,熊清泉才让秘书将金全礼叫到宾馆,反问他:“看你那样子,似乎把我忘记了!你那拘束样,当年在大寨,你可不是这个样子!”然后就问他喝不喝酒,说:“你们地区太不像话,我来了,连酒也没让喝!”判若两人。金全礼就说:“哪里是不让喝,都准备好了,怕您批评,没敢上。”熊清泉于是叹了口气说:“是呀,当了这个差,处处不自由,连酒也不敢喝了。”老朋友面前,不忌讳说真心话。

一个省委书记,在处理组织原则与朋友关系上,必须有高超的水平。刘震云写熊清泉对金全礼的点拨:“什么事情拿不准,可以请教老同志。要学会尊重老同志。这个地区,要学会尊重吴老。”吴老是老资格的专员,还有两年就要退居二线。金全礼于是就处处按吴老的要求去做,照顾他,与他培养起感情。遗憾的是,吴老却突然中风,没能完成与他的权力交接。但组织部在征求吴老的意见时,吴老仍在不能说话的前提下,用笔否定了考察对象,推举了金全礼。组织部将不同意见拿到省常委会,熊清泉却投了反对票,他说:“金全礼刚提副专员不到一年,我看,还是让他在副专员的位置上锻炼锻炼好。”又体现出他的政治智商。

刘震云:幽默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2)1一个官员,如何处理自己的私情?金全礼刚升迁,接替他的县委书记就撤了他原先最信任的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来求他做主,他想起熊清泉处理问题的水平,就冷静地抑制了自己,让办公室主任走组织程序,将他推给了地委陆书记。金全礼分工管纪委,是得罪人的差使。群众举报当县委书记的几个老朋友大动土木,为自己盖洋房,怎样应对这棘手的问题?金全礼只得找到与自己贴心的老丛,彼此取得体谅后,让老丛出面去找另几位,将各自买地皮买材料的账目单附上,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此事保了这些马上要离职的老朋友,却影响了他自己的政治前途。地委陆书记第二次报专员人选,就把他排在了第二位。金全礼到省城去找熊清泉,熊清泉就明确告诉他:“这次我帮不了你的忙,请你原谅我。”又说:“不是我不想帮你,是我自己无能为力了。我马上就要从这个省调出去了。”这小说的好处,既突出了领导干部的原则,写出了他们的血肉,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人事关系后的大背景——熊清泉来了,不用他助力,金全礼的升迁就不是问题;熊清泉要走了,不是上升到更重要的位置,则即使说话,亦无济于事。

还有个插曲。这小说里的省委书记熊清泉,恰好与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同名。小说发表后,编辑部接到反馈信,一个在位的书记,写人家要离职,影响不好。但好在写这个书记很正面,80年代又是个相对宽容的时代。此事的处理,记得当时我到《农民日报》去找了趟刘震云,让他小说收进集子出版的时候,把名字改了;然后,编辑部出面给湖南省委说明情况。我只记得那时他家里简陋,几乎没什么家具。刘震云还记得细节,他说:“兄长当时来找我,在我家,一居室,客厅特别小,只有一张折叠饭桌,两把折叠椅。当时家里还用煤气罐,罐里没燃气了,烧不了开水,冰箱里还有两瓶啤酒,我拿出来让兄长喝。你有些诧异:‘一大早就喝啤酒哇?’把真实原因说了,你笑了,端起啤酒喝。”这一提醒,我就想起来了,还记得他习惯性搓手,笑眯着眼抱歉的模样。(待续) 文学刘震云80年代熊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