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02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帮父亲走出孤寂

母亲去年年初去世后,独处的父亲很是孤寂。母亲患阿尔兹海默症多年,最近几年已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甚至记忆、意识。老人离开这世界一个月后,父亲曾对我说:“现在细想起来,你妈走了也好,她自己也算解脱了。”我不能理解父亲此话的全部含义,但从他无奈的表情可以看出,虽有亲人朋友们的安慰和陪伴,他仍难以很快走出孤寂。有一种浓烈的对父亲的爱意涌上心头:今后,我必须多陪陪老人。然而自己的工作确实忙得不可开交,甚至周六周日加班也是家常便饭。想起父亲的那表情,我和单位领导进行了沟通,他和我同龄,有着与我相近的感觉,同意我周末不再加班。我每周六必去父亲那里,陪他说说话,给他做顿饭,帮他干点儿活。

从去年二季度起,我便周六一早去市场买些早点,提过去和父亲一起慢慢地吃,一面吃一面聊闲天儿。起初父亲的话很少,只是听我讲工作情况、讲孩子的学习、讲国家大事等这些以前老人关心的话题。我知道父亲近两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伺候失能的老母亲身上,很少有时间顾及别的,比如客厅里的电视实在太旧,我没和他商量,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一起出去从商城买回来一台大屏幕电视机,随后在网上买了台电脑, 预约通信公司来安装了宽带。很快地,父亲喜欢上了上网“冲浪”,在网上看看戏曲曲艺节目或老电影,还喜欢看些关于故乡发展变化或趣闻旧事的内容。至于电视,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一直就是父亲必看的节目,只是为了照顾母亲而放弃了这一“爱好”。如今换成更大、更清晰的数字电视后,他每天除了一日三餐、锻炼身体、干点儿老本行木匠活外,其余时间就是上网看视频、看电视节目。这下好了,每周六再到父亲家,我俩的话题就广泛了许多。再加上我去年开始研究故乡史志,就更有了共同语言,在史志中读到一些历史掌故就和老人聊聊。如果有些关于我们村的模糊问题,大部分都可以从80多岁的老父亲那里得到准确答案,甚至还会听到与此有关的小故事呢。

一般情况下,周六我俩吃完早饭休息片刻后,父亲就趁我“来访”之际,饶有兴致地拿起刨子、锯子,用废旧的木料做个小板凳啥的。我站在一边兴致勃勃地看着,时不时问个小细节,他就会给我讲些木匠活里的“秘笈”。在这样的慢时光里陪伴着老人,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时分。我和父亲一起进厨房,我切菜他弄水,做一锅热乎乎的面条。吃过午饭,我帮他收拾收拾屋子,父亲午睡后,我再溜达着回不远处自己的家。

转眼间母亲去世快一年了,父亲在我的帮助、陪伴下,已经逐渐走出了孤独和寂寞,我也深刻地理解了常和老人在一起的重要性,在与父亲的交流中也乐趣多多,受益匪浅。眼看着高龄父亲身体健康、心态良好,甚至头上又生出了些许黑发,我的心里很是高兴。(读者 刘荣昌)

让人无奈的考核

临近2018年末,上级主管部门发来通知,说是最近几天要对全年的便民APP推广情况开展专项督导考核。对此,领导相当重视,当即召开紧急会议。领导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全体员工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APP的冲刺推广活动中去。为了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单位为每位员工下达任务数量为800个,务必在5天之内完成。任务完成情况将与年终奖挂钩,凡不能按时完成者,将进行严格的经济处罚。

因为时间短、任务重,我马不停蹄地当即进行了全家总动员,并给亲朋好友逐一打电话,发微信,还发了手机里的所有微信群,求助了万能的朋友圈,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收获一个良好的结果。尽管用尽了全力,可推广情况依然不容乐观,3天时间下来,只下载了300来个APP。眼看距离考核的时间就要到了,我心急如焚。就在急得如坐针毡之时,我突然间想到了老同学寇子。

寇子是某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主任,他为人机警,善于结交,认识的人不少,找他帮忙准没错。寇子听了我的求助,一脸不屑地望着我说,都说知识分子死脑筋,不就推广800个手机APP嘛,别说800个,就是8000个也是小菜一碟!说完,他打开手机淘宝,在搜索栏输入了“手机APP推广”几个关键字。

寇子轻车熟路地点进了一家店铺,同商家一阵讨价还价之后,最终以两毛钱一个APP的价格成交。

对于寇子的出手相助,我万分感激。但同时,我又对他在淘宝上花钱购买的APP推广数量的真假表示怀疑,可寇子却不以为然地说,老同学,你就放一万个心吧!究竟是真是假,咱们明天就能见分晓。

第二天,单位的APP推广进度通报出来了,我以单日完成700个的数量冠绝全单位。加上之前完成的300多个,我不仅超额完成了任务,还受到了单位的通报表扬。

我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跑去寇子那里道谢。

末了,他还不忘教训我说,现在每到岁末年初,各种奇葩的考核、检查太多,就像推广APP或是关注公众号这样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的东西,谁没遇到过?可这样的如同鸡肋的APP在谁的手机里一抓都是一大堆。对于这种把推广数量看得远比推广质量重的考核,如果单凭自己一个一个地推,费时费力不说,还会欠下不少人情。为了这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铺天盖地地八方求人,实在有些不划算。而花点儿小钱让万能的淘宝帮你做,不仅自己轻松,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超额完成任务,实在是一举两得。

听了寇子的话,我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点头是因为他说的话真是在理,而摇头则是对他所说的各种只问结果不注重效果的奇葩考核现象感到深深的无奈。

(重庆 彭佩)

补助之惑

父亲在村小学以民办教师的身份执教16年,其间又以兽医的身份行医十余载,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教师身份赢得了村民敬重,兽医生涯为村民的家禽健康保驾护航。后因教育体制改革,所有民办教师每年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胜任执教工作,于是有门路的民办教师纷纷寻找“枪手”以求自保。不愿找人代考的父亲,终究在第三年的考试中名落孙山,自此与心爱的讲台告别。与此同时,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乡村业已空空如也,饲养家禽的农户更是凤毛麟角,所以父亲的兽医身份也随之退去,从此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民。

几年前,省里出台政策,对包括曾在教育战线奉献过的相关人员进行工龄认定和奖补,于是父亲便带着相关材料到村委会和镇政府咨询,被告知教师、兽医两个工种均可找相关部门登记核验,确认无误后即可享受相应补助,但一人只能申报一项补助。为了吃透政策,父亲向我求助,我查阅了省教育、农委、财政、人社部门印发的《农村原民办教师身份和教龄认定工作实施细则》《关于为农村原民办教师发放教龄补助的实施方案》《关于为老兽医发放工龄补助的实施方案》《村老兽医身份和工龄认定及补助发放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均未查到对身兼多职的人员如何进行补助发放的规定。于是,本着因地制宜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我就这一情况咨询老家县教育局和畜牧兽医水产局,得到的是“对于身兼多职的,一人只能申报一项补助”的答复。随后,我将这项政策原封不动地转达给父亲,吃了定心丸的他权衡再三,最终申报了教师补助这一项。父亲说,一是教师职业听来更令人尊敬,二是教师从业时间比兽医长。但无论申报哪项,都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第二年,父亲便开始以教师的身份领取补助了,按一个年度算一个教龄、每个教龄每月20元计算,父亲每月实际领到的补助是320元。虽然数额不大,但足以改善生活,最重要的是16年的执教生涯得到了政府肯定,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宽慰。

然而上周回老家偶然提及此事,父亲不禁对我埋怨连连,说我提供的政策信息有失偏颇,让他吃了大亏。我不明所以。父亲说,全镇很多同时期身兼多职的村民,凡是通过找关系、走后门的,全都享受到了相对应的补助。我大为讶异:“县教育局和畜牧兽医水产局亲自给的答复和政策解读,难道还会有错?”父亲喟叹一声说:“别人领取多少补助,咱不嫉妒也不眼红,只是希望能够按照政策规定,正常享受这项惠民福利。这项补助的发放可能没有实行一卡通和联网制,上面的政策制定与下面的具体落实之间有个地方行使权力的漏洞,这个漏洞,就为那些投机取巧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父亲言辞之间虽然带有些许主观感情色彩,但一人领取多项补助的现象确实存在。如果县教育局和畜牧兽医水产局“一人只能申报一项补助”的政策解释无误,那么我想,既然有人骗医保、骗社保,就不排除还有人借机骗取补助的可能。一方面,如果这种情况只是个别地区个别现象倒还不足为忧,但倘若是普遍现象,那财政将会蒙受多少损失?另一方面,如果这项惠民政策允许身兼多职者多重取酬,而具体实施部门的政策解读有误,那父亲的损失又该谁来弥补?(合肥 艾科)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