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01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公开的盗版课本

上个周末回老家探望母亲。前两天小弟打电话来,让给我在市里上初中的侄子找一找九年级下学期的课本。九年级学生进入毕业季,课程紧张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虽然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初中毕业年级不得提前结束课程,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不少学校(尤其是市级学校)都在抢跑:在八年级下学期时提前讲九年级上学期的课;到九年级上学期结束时便提前半年(有的学校甚至更早)结束了整个学年的课程,一过春节便开始毕业总复习。看看各个教育机构寒假考试命题进度及试题,便什么都清楚了。

因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自今年秋季改为使用全国统一教材,历史也更换了教材,所以,我只为侄子找了去年毕业班使用过的其他学科的教材。见了侄子后,我将课本交给他,并告诉他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更换新教材了,去年的不能用,只好等新华书店过一阵统一发放新教材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我的话刚一出口,侄子却说:“这两门的课本已经有了。”我不解地问:“新华书店春节前后才能来新书,你们哪儿来的新教材?”“学校给订的盗版书。”侄子脱口而出。

本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是免费为学生提供学习用课本的,可现在家长掏腰包也无怨无悔。为了提前结束课程,学生集体用着盗版教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心知肚明地保持了沉默。据了解,使用盗版课本的学校不在少数。师生有需求,商家有利可图,盗版教材也就有了生存空间。众所周知,盗版印刷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有关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讽刺的是,课本当中讲,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断讲,如今教师和学生却堂而皇之、心照不宣地教着、学着盗版教材,且彼此都感觉心安理得。这真是校园里的一种尴尬和悲哀。

(河北 刘辛)

老秘书的新烦恼

周末聚会,朋友庆哥大倒苦水。庆哥今年46岁,是某单位的资深秘书,文笔非常不错,文章经常见诸报端。他所写的各种报告、报道都深受领导的赞赏。

“庆哥,你都算得上是秘书界的泰斗级人物了,年底那点套路性的总结、调研报告、领导视察报道什么的能难得住你?”对庆哥的抱怨,我不以为然。

“兄弟,你这就有所不知了。”庆哥一脸无奈,“要说是总结、报告什么的,对我来说真是信手拈来,不在话下。可今年不同以往,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个H5,芝麻大点的事都要做成H5。像我这样的老革命,一不懂电脑,二不会玩手机,要做出让领导满意的H5,真是比让公鸡下蛋还难。”

关于H5,我倒是知道一些,制作水平也不算太差。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可以在移动设备上演示动态文字、图片并能加载音乐、视频的网页传播方式。因为支持分享,易于在手机上快捷阅读而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做H5并不难啊,有时间我可以教你!”我想用自己的经验为庆哥分忧。

“制作是不算难,可背后多出那一大堆事,才真是要人命。”庆哥说着就来气了,“领导逢人便夸H5是个好东西,看着舒心,读着省心,看完了还放心。可他哪儿知道,他这个‘三心’却让我这样的小秘书天天都闹心。”

细问才知领导那话的深层含义:H5画面漂亮吸睛,看上去舒服,谓之舒心;页面文字精练,不像文件报告那般冗长枯燥,谓之省心;文件出得多了,会被扣上文风不实的帽子,而制作传播的H5再多,也不会有哪个部门来兴师问罪,谓之放心。

于是,上级领导前来调研要做H5,深入基层指导工作要做H5,开个会要做H5,搞个活动要做H5。总之,领导关心的一切,皆要H5。

庆哥虽然写东西一气呵成,但跟拍照片、处理照片就不是强项了。以往,庆哥跟着领导外出之后,通讯报道便成竹在胸,很快就可以成文下发。而现在,又写又拍又处理画面,弄得手忙脚乱。加上临近年末,各类视察、调研、活动相当频繁,庆哥几乎天天熬夜加班,苦不堪言。

庆哥一边说着一边点出了微信里他制作的一个H5给我看。看着H5后面排得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一串长长的“赞”,他一脸无奈地不停摇起了头。

(重庆 彭佩)

单元门口的轮椅

每年初冬都会到老公工作的城市探亲,单元门口锁在柱子上的一辆轮椅,短短几日就让我经历了若干种情绪体验,让我非常想记录下来。

去年国庆节老公新搬来这个小区,我们和邻居们互不相识,也没有交集。早上或下午出门,总能看见一对享受阳光的老夫妇,老头坐在轮椅上,老太太推着轮椅慢慢散步,或者老太太端坐在自己的高凳子上,和老头一起聊天打发时间。不用轮椅的时候,他们会把轮椅锁在单元门口的柱子上,天气不好的时候还会给轮椅罩上罩子。偶尔遇见了,我会搭把手开个门,瘦小的老头自己拄着拐走在前面,老太太笑眯眯地抱着坐垫跟在后面。老年夫妇的相濡以沫总是让人分外动容,但十多天短暂探亲生活留给我的印象也仅限于此了。

今年再次探亲,第一天自己独自外出,回来时突然找不到家,我不好意思打电话问老公,就凭感觉进了一个单元,单元门居然没锁,一推即开。很顺利上了四楼,就在敲门的一瞬,发现不是自己家,狼狈下楼。潜意识里搜寻自己单元门口的特征,自然而然想起那个锁在柱子上的轮椅,然后按图索骥回到了家。后来每次回家,看到单元门口的轮椅,心情总会格外心驰神往,它和家已经联系在一起了。

轻松愉悦之外,我不禁又嘀咕起来,怎么来这里几天了也没见到这对老夫妇呢?就是这么一嘀咕,突然记起老公不久前曾和我说,单元里有家人在办丧事。这一瞬间,心情突然沉重起来,还有些说不出口的紧张,老头拄着双拐的形象越发清晰。回到家和老公说起此事,早出晚归的他说有一阵没见过这对老夫妇了,大概,也许……

又一天下午,回家时看见轮椅依旧停在柱子旁,而且换上了崭新的花朵图案的坐垫。我内心里一阵轻松。晚上特意告诉了老公,老人应该安然无恙。我也第一次感到猜测失误也是一件能让人心情愉快的事情。

之后又一天出门,一拉开单元门就看到老头拄着双拐站在轮椅旁,轮椅罩子已经扯了下来。老头好像特意在等人出来,看见我就问:“能帮我把罩子放到楼道里吗?”我当然愿意帮忙。放好轮椅罩子,我对老头说:“还需要我做什么吗?”老头回答:“你帮我把锁轮椅的锁打开就好了。”轮椅是用粗粗的铁链锁在柱子上的,一把很大的铁锁静静躺在地上,拄着双拐的老人无法蹲下来开锁。我打开铁锁,把轮椅推出来,然后又蹲下把锁锁上。做好这些我又走到老头跟前说:“我扶你坐上去吧?”老头一迭连声地回答:“不用不用,谢谢谢谢!”其实在看见老头的时候,我已开始仔细观察了,虽然拄着双拐,一只脚因为残疾翘了起来,但老人敞开的薄棉袄里黑白格子的衬衣扎在浅灰色的裤子里,黑色的皮带和干净的黑皮鞋也非常匹配,白色的棒球帽更显精气神,从衣着上就能感知这是一个要强的老人,所以我尊重老人的要强,说声“再见”离开了。

接下来几天,我和老公仍然只看到老头一个人拄着双拐在阳光下慢慢散步。老公说看起来应该是老太太先走了。生命里来来往往的无常总让人突然地莫可名状,除却内心里生出很多惋惜之情外,看到衣衫整齐不失尊严的老人,我内心的敬佩是更多一些的。

还是会在进出门时找寻那辆轮椅,只是不再有起伏不定的情绪裹挟其中,漫漫人生中有种种的不确定,而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我们终将老去。

(读者 曲非烟) h5页面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