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95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开发的代价

今夏鄂西酷热少雨,游泳成了孩子的最爱。今年起,从前常去的三峡大学游泳馆门票已涨到50元,即便如此,里面常常仍是人满为患。我曾感叹,如今经营停车场比经营商场要赚钱得多,可看了游泳池,才知道自己又错了,其明显更胜一筹,平均每天大几百人的客流,仅门票收入就达数万,还不含商品销售等。

宜昌作为山水形胜的城市,本也有天然浴场,如市郊的西陵峡口有条下牢溪,为峡谷中流出的溪流,水质清冽,沿途有不少农户修建的停车场,交上几元停车费,就可以在溪中水潭里泡上大半天,还能顺带吃点乡野菜肴,价格实惠,别有风味。可从今年起,溪口的公路被封了,听说某市属企业对其觊觎已久,终于在今年拿下建设权,要来搞整体开发,以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主题乐园的名义。

对整体开发,宜昌人民早不陌生。下牢溪旁边有个三游洞,颇有历史典故,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曾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于洞壁。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同游此洞,各题诗一首于洞壁,保存至今,摩崖石刻由此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余年前,门票是5元。数年前,某市属旅游公司整体开发、捆绑几个杂牌小景点后,门票涨到了78元。

还有清江画廊,已是宜昌长阳县的知名5A级景点,核心景区是武落钟离山,我幼时去过多次,不过是个河边比较突兀的大石头山,没什么特别的,当然也不收门票。后经历几轮此山为“巴人发祥地”的炒作后,门票从无到有,慢慢涨到15元。再后来,县里携省属某旅游公司将附近不受欢迎的某寨、某峡和武落钟离山捆绑在一起,新景点“清江画廊”横空出世,并成功营销,门票从15元飙涨到了105元,还不含船票。从此家乡有了旅游地的通病:物价上涨,交通拥堵,停车难上加难。为了修路、修停车场,又填了不少河滩、河谷,长年喇叭声不绝于耳,萤火虫看不到了,湿地明显减少,不从事旅游业又长年生活于此的乡邻苦不堪言。

前两天,我带孩子回长阳,看到县城公路边居然搭建起了水上娱乐城,号称“加勒比海盗乐园”,据说是招商引资企业,大门票38元,里面根据项目再收费。长阳虽是国家级贫困县,里面也是人山人海,一天营业额至少数万。它旁边,就是我少年时嬉水游泳的白氏溪,只是已被束缚在盖板下的水泥渠内,成为公路边的污水沟。最好的自然资源,就这样被遗弃。

湖北宜昌 聂武钢

摇号买房何其难

我的侄子是个无房户,今年年初打算在武汉买一套婚房,这时他已看好了两处即将开放的新楼盘。

7月,青山区某楼盘开盘,侄子交了身份证和户口复印件以及摇号的10万元现金后,售楼的负责人告诉侄子,一共有300套房子,一个星期后在网上参与摇号买房。到了摇号那天,侄子打开摇号的网页,一共有500人左右参与摇号,摇上号的就显示一个红色的方块,但实际上总共有多少人摇上号是不会显示出来的,也看不到某人摇上了某号房,更看不到是在公证处的公证员和房管局的监管下进行公平摇号。说白了,这种网上摇号没有任何透明度。

难怪网友在网络论坛上说,150套好房子被关系户拿走了,剩下的150套相对不好的房子才拿出来摇号。虽说网友说的话没有充足的证据,但也不是空穴来风。侄子的一位同事前段时间通过摇号摇上一套房,是楼房的顶层。另外一位同事的老爸是某局的,他看上了某楼盘的一套好房,给开发商送了20万元“茶水”钱,开发商就把还没有开盘的那套房子以开盘后的市场价卖给了这位同事的老爸。

侄子没摇上号,没办法又到硚口区另一处楼盘打听什么时候开盘,负责人告知5月份开盘;5月一去看,又被告知6月份开盘……一共来回四次,到了8月份这处楼房还没开盘。迟迟不开盘,难道是捂盘,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我上网一查,2017年网上公布开盘的,大部分是7个中心城区以外的楼盘,都是偏远的或是周边生活资源稀缺的地方。刚需的购房者想在中心城区摇上号,那真是个难事。

武汉 范正芬“环保检查”的背后

中央环保督导组将于8月10日进驻山东的消息,对于诸多饱受诸如废气、废渣、废液等污染危害的老百姓而言,绝对是一个让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人们相信,与以往走过场、蜻蜓点水式的环保督查治理相比,这次中央亲自下派工作人员治理整顿,无论从重视程度还是规模上来看,都应该是动“真格”的了。

其实,早在7月初中央做出派环保督导组进驻山东的决定起,为了迎接中央督导组的到来,山东省从上至下便开始了环保“自我整治”行动。也就在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全省的基层企业,尤其是乡镇乃至村办企业,经历了一场堪称暴风骤雨的“洗礼”。

在农村从事网袋(一种盛放蔬菜和水果的袋子)加工生产的朋友阿东,是诸多这样企业的典型代表。面对环保治理检查,阿东对自己这类在生产过程中既无废气、废液排放,也没有废渣产生,甚至连噪声也没有的生产企业,自然是觉得事不关己而高枕无忧,按部就班地开着工。近期正是网袋销量的高峰时段,当地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却找上门来,通知阿东立马停止加工生产。阿东有些莫名其妙,他以自己的企业并无碍环保为由而据理力争,但是,当地负责环保检查治理的镇政府工作人员却以一副“宁可错杀一万,绝不放过一个”的严厉态度,不听任何解释。同时,为了避免阿东的企业偷偷加工生产,当地政府还以治理环保的“大形势”为由,强制停掉了阿东厂子的供电。

当地与阿东的企业相类似的诸如手套厂、服装厂、家具厂等,都以“环保”的名义,被强制断电或停水而停产。

停电,当然是当地政府治理环保无往而不胜的“杀手锏”。担心这没有期限的“停电整顿”会耽搁自己与客户已经签好的合同订单,在“聪明”人的指点和暗示下,阿东私下偷偷找到相关“领导”并“意思意思”后,阿东的厂才恢复了通电,并得以继续生产。通过“通融协调”,在有关领导的“默许”下,像阿东这种对环境确实没有危害而又“识相”的企业主,生产陆续得以继续。

在风声鹤唳的环保督查形势下,那些涉嫌污染的地方企业自然是闻风丧胆。很多环保明显不达标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发现镇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几乎是望风而逃。当然,这样的企业被查处也是“罪有应得”。然而据知情人讲,这样的污染企业,只要肯花大价钱,购买到省环保部门颁发的“环保升级合格”证明,即使设备不升级和更新,也视为“达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机构也以此次“环保大检查”为契机而趁火打劫,比如像这样的“环保合格证明”以及生产设备的“环保升级改造”费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都比原来涨了十几倍!

环境问题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发展大计,在治理环境问题上,即使“矫枉过正”一点儿,人们也可以理解。但基层个别人却扯着“环保”名义的“虎皮”大旗,把“上头”的“任务”巧妙地变通成自己谋利的途径,“祸害”了一些健康规范的企业,着实让人愤慨。

山东临清 卢长平 环保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