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94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最近,一场尚达不到暴雨级别的降雨,让笔者所在城市发了内涝,导致两名男子在城市低洼路段溺亡,这则新闻也成了整个县城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城市内涝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城市的马路上淹死人,绝对称得上骇人。不过,自2009年以来,这种事件渐渐变得不再新鲜。因为在这近十年间,几乎每年的雨季,临清都有儿童甚至成人因城市内涝而淹死的事件发生。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发生这种事件的时间分界点——2009年。年龄在30岁左右往上的临清人都知道,在2009年之前,不要说在城市的大马路上淹死人,就是城市马路积水的现象也前所未闻。即便是1999年鲁西北发生的特大暴雨,周边不少城市都处于瘫痪状态,但整个临清的道路交通功能仍旧安然无恙。
2009年之前,在临清城市的中心位置,有不下3个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的池塘。临清当地人把这样的池塘叫作“蝎子坑”。据临清有关史料记载,当年的蝎子坑盛产各种鱼虾、鳖蚌。每年夏季芦花荷香,水鸟云集;秋冬时节,成群的大雁和水禽在这块风水宝地繁育后代,栖息过冬。时至今日,“蝎子坑,坑不浅,坑坑水底有泉眼,大旱之年不干枯,大涝之年塘不满”的歌谣仍然在临清人中口口相传。
2000年左右,临清的城市规划中曾有建造城中湖——“蝎子湖”的计划。不过遗憾的是,这一规划恰好发生在新旧领导班子的过渡阶段。提出这一规划的领导班子没有来得及实施此项工程便卸任了。那几年,城市房地产开发正急剧升温,开发和扩大“蝎子湖”工程,显然没有什么现实的经济利益可言,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及时发现了“商机”。当时的“决策”者,不知是出于政绩,还是利令智昏,竟然不顾临清当地相关人士保留蝎子坑的奔赴呼吁,将那时的蝎子坑,全部卖给了房地产开发商,并填平盖起了商品楼。商品楼于2008年前后竣工,在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填平后的蝎子坑,由于地基塌陷,其中一座主体结构已经完工的商品楼发生了垮塌,致使工程一度搁浅。
这或许只是“天谴”的一个征兆。如今每到雨季,整个城市几成泽国,城区各个路段严重积水,无数汽车熄火、车牌掉落。更有因为城市内涝而导致行人溺亡的恶性事故发生。对此,有“临清公馆街老头”之称的当地著名民俗文化研究者刘英顺曾经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临清老街巷不怕暴雨的理由》,文中对现有的“逢坑必垫,遇街取直”的城市建设理念提出了批评,并指出:临清老城区由于大量水坑、池塘的存在,在暴雨来临时几乎从来没有被淹过。
当初一个不负责任的“决策”,给原本美好的城市家园几乎带来灾难。“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城市的“沦陷”,对干不了三年五载便拍拍屁股走人的官员没有什么影响,可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城市里的真正城市主人来说,可真是倒了霉了。
山东临清 卢长平
缴税打证明
为改善居住,去年7月买了套新房。各种缴费、住房按揭之后,终于拿到钥匙,开始装修,历时半年基本完毕。最近,房产办证提上日程,要求提交各种票据,主要是维修基金和房产交易契税。自己办事算牢靠的,各种票据文件都装在一个袋里。唯独一张契税票,自己大意,原件交送房产公司后没了音讯。为了这张票据,我大费周章。
当时也是售楼部的要求,需提交契税票复印件给房产公司财务室,不然不给钥匙。自己又城东奔往城西,上七楼的房产公司,称“复印机坏了”,便交了原件。上楼匆忙,手机丢在车上,照片也没拍一个。想当然这么大的公司,一定是缜密细致的,哪曾想经手人已离职,那张税票也不见了。
只有到缴税窗口查找,打证明啰。心里先打了个小鼓,朋友圈里找到一个税务局的朋友,不在一个局,爱莫能助。硬着头皮,带上身份证、房产合同等,到市民服务中心的税务办证窗口要求查询复印。工作人员让我找隔壁办公室的某科长,我看了是党支部活动室,不敢随便进。再次确认,才敢进门说明来意。科长戴个眼镜,满脸笑容,解释说没有办法,可以到机关某科室查询。自己也是长期接待人民来访的机关干部,似乎没有理由强求,就按他的意见办呗。
过了几日,特意拎上一些时令水果,前往税务机关。见面是位老姐姐,提起这事她就来气:“这些人什么意思?都往我这带!”百般好说,也强调自己的公职身份,一起声讨窗口单位的不作为作风问题。还好,她使用系统内网,帮我把缴税信息查询出来,还帮我导出整理成表格,打印出来。但是,盖章还得回到缴税窗口去。我千恩万谢地告别,时间还有,立即赶往市民服务中心的办税窗口。估计我来的路上,老姐姐已经狠狠批评了窗口的办事作风,还是那位笑眯眯的科长,立即安排人手翻阅票据,大约15分钟后找到存根联,复印盖章,签署“与原件一致”。
在这宝贵的15分钟里,与这位科长交流了不少东西:办公经费每人每月100元,根本不够开支;只负责缴费开票,没有核查管理职能,没有差旅机会;自己忙乎的缴税证明还是要交到他这里审核。其间,他拍了拍桌上的空烟盒。我终于醒悟,错的是自己,出门办事没带“和气草”的后果。
湖南怀化 林致远哎,我这个“旅游团长”
在农村,你拥有七大姑、八大姨那是一种福,一种势,而如果你居在城市,乡下的七大姑、八大姨找上门来,那你就只有叹,只有苦了。
我就是一个从农村跳将上来的城里人,乡下的大姑大姨除了将我这儿当作打工出行的咨询处、终转站,还将我这儿当作了旅游休闲的接待地、落脚点,自然而然我也就成了接待使者、“旅游团长”。说起这“旅游团长”的滋味,那真是惨。
这不,乡下的大姑二儿子打来电话,说旅行结婚,顺便到你这儿转转,于是赶紧停下手中活,换床换被换鞋换毛巾,又备上一份厚礼。一对新人来了,坐不住,饭未吃就要出去,于是只得陪着他们动物园、公园、广场、花园到处跑,累垮了腰,可脸上仍带着笑。这些景点不知来过多少回了,哪能再激起半点兴致,而瞧瞧别人,不知道有多新奇、多兴奋,脚步一下比一下快。没办法,只好撑着,怠慢不得,好不容易回到家,躺在床上,死狗一般吃不下。
还没半月,那边大舅又打来电话,说退休了,喜欢纵览山水,你如今有出息了,我一辈子没出过远门,陪陪我不过分吧。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于是又沿着上次走过的路线,动物园、公园、广场、花园处处转,除了当导游,还得当护士,生怕老舅一个不慎出点意外,那自己就成为千古罪人。
去年元旦,本约好与一帮同事上北京旅游,可车票还没买,老家二叔就打来电话,说你二娘已上车了,两小时后到,你安排一下,还说你出去,我不干涉,陪二娘一天就可以了。自然是笑脸答应,好不容易送走二娘,刚想与朋友联系出车事宜,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心中一阵惴惴,果然,是大姨的声音,说我人已到车站,坐哪个车到你家。电话一放,心头一阵叫苦,知道此次出行计划又泡汤了。
除了旅途劳累外,当“旅游团长”最劳累的还有旅途消费,往往你刚想掏钱,那边他就已结了账,我说你是客,哪能叫你破费,他说你家也不宽裕,又麻烦你们。下次我抢先付了款,那下次他一定又要将钱丢到你前头。我买一包饼干给他,他就买一根火腿回敬,其结果,景点倒没有看到什么,赛着花钱却是真,买回的东西又多又贵,放在平时,或一个人独自旅游,打死我也不会当这个败家子。可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你是“旅游团长”呢。
武汉 聂勇军 临清临清房产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