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94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孩子上兴趣班这件事,曾经我是强烈反对的。
我跟观念相同的家长在一起时,对话通常是:“当年我们没上过兴趣班,也长到现在了。”“上了兴趣班也还要看天分,小时候我就上过好几个班,到现在我是什么都忘光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培养他发现、获得快乐的能力,比逼他去学会弹琴画画重要。”
但随着孩子日渐长大,我发现家长群里的风向在悄悄转变。他们开始讨论送孩子去学习数学、英语,去培训演讲与口才。我问相熟的家长A,提前让孩子上文化课,若他们发现小学老师讲课的内容他们都懂,因此骄傲了走神了,应有的专注、循序思考的能力没有培养出来怎么办?
A回答说,幼儿的数学课多是从生活中提取简单场景,比如问孩子一堆苹果吃掉一两个还剩几个,以此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的敏感意识。至于英语课,是为了不让孩子走上我们只会哑巴英语的老路,让他们培养出语言意识,这跟传统学校学习文化课不是一回事。
我听了,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
家长B则直接行动,前后观摩了几家培训机构。“所谓数学课没必要去,教的内容是个人都会。”“英语孩子参加两节试听课后就不愿意去了,算了随他去吧。”
于是我们又结成了暂时的“不上兴趣班”联盟。
但没过多久,我却先向另外一种兴趣班倒戈了:艺术创意课。这门课程,在我的理解就是绘画课。我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这是实话,虽然同事家孩子在其他兴趣班的培训下都能画风景了,儿子回家后只不过在床单上随手画个圆圈,我都能因为圆圈的线条流畅不中断高兴得发朋友圈。
不是说一个人是否活得好,跟他能否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有关系吗?而我虽然自小长于山野,对紫云英漫山遍野盛开、金黄稻浪无边无际奔涌的景象习以为常,但我确实在日常生活的审美中很麻木。我觉得绘画和音乐能帮助孩子确立和提高审美的能力。
于是我又给孩子报名钢琴课。经钢琴老师的要求,我每节课都陪坐在侧。中央C、四分音符、二分音符……这些东西不仅折磨孩子,更折磨我。老师说这个年纪的孩子你得逼他学,课后你还得帮他复习、预习。我顿时脊背生凉:连“小兔子乖乖”都唱跑调的中年人学五线谱可不容易。而且我本不指望孩子专精此道,考级都不必。绘画和音乐,都只是我期盼他来日也遭遇无法排遣的孤独时的寄情之物。此时孩子痛哭却逼迫他,岂非本末倒置?但轻易喊停,若孩子养成遇难则退的性格呢?
有时我会希望得到他人高屋建瓴的指导,让孩子的成长不被错待和辜负。但我又深知不会有这样一个人,或者即使有他人有益的经验在先,在自己孩子上还是不上兴趣班的问题上,我还是只能纠结着探索着前行。
广西桂林 舟舟
在日本旅馆里写留言
前不久,公司派我去日本调查市场,合作方一个名叫松本的小伙子负责陪同协助我。就这样,我们晚上住旅馆,白天则穿梭于各大小城市间。几天下来,每天早上离开宾馆前,松本都会打开抽屉取出里面的留言便签,然后写上各种或是提意见或是赞美的话,比如“经理辛苦了,但在走廊上部署工作的时候可不可以轻一点呢”“卫生搞得真不错,清洁员们辛苦了”“电茶壶最好能够倒着摆放,那样就能避免积水留在里面了”……
这不,那天早上我们在神户的一家旅馆里刚洗漱完毕准备出发呢,松本又坐下来在便签上写下了这一样段话:“我昨晚睡得特别香,你们的工作人员在外面收拾东西的时候,动作一定特别仔细,你们这样为顾客着想,真的非常好,感谢你们!”我纳闷地问他:“你有意见直接找经理就行了,至于卫生做得好,那不是他们应该的吗?何必要煞有介事地写留言?”松本听后笑笑对我说:“不,这是一定要写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见对他们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不会吧?谁会来在意这些小纸条?”我不以为然地问。事实上,我们国内的宾馆酒店里也有这些留言便签,但在我的印象中,那都只是一个摆设,有谁会去重视呢?听了我的质疑后,松本还是笑笑说:“在日本,留言便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享受到了满意的服务,我们会给予赞美;如果有不足,我们会提出意见甚至是整改方案,所以在日本,每一个经营者都会对顾客的意见非常重视,他们每天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查看留言便签,并借此来完善自己的经营,所以我们的意见也能间接地提高我们所能享受的服务,这是顾客与经营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互动,双方的目的是共同的,那就是让顾客得到更完美的服务。”
“可是,提供更好的服务难道不是他们应该要努力做到的吗?为什么还要我们费心费力地去帮助他们呢?”我不以为然地说。松本笑笑说:“话不能这样说,虽然我们是出钱的顾客,但我们和商家是平等的协作关系,所以在日本,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帮助商家去提高服务,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最终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应的完美的服务,你说,这到底是我们在帮助商家,还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我顿时语塞了。或许我们都习惯了用“我是花钱的上帝”这个角色来定位和衡量我们所享受到的商品或服务,所以我们会对享受到的好商品好服务默认为“这是应该的”,而如果对商品或服务稍有不满,我们就往往会选择指责或谩骂甚至是动手动脚。其实,我们为什么不用“商家的协作者”这个定位去理解自己的消费呢?相信没有一个经营者会选择抵制一份充满善意的意见和建议,而那样做的最终受益者,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普通消费者。
小小的一张留言便签,或许并不是简单的写与不写的事情,我们不喜欢写,或许核心因素是我们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对经营者缺乏一份平等和尊重吧。想到这里,我也抽出一张便签写下这样两句话:“我这一生或许只会在这里住这一晚,但昨晚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休息,感谢你们提供的完美服务。”我希望他们能看懂这两行中国汉字。
山东淄博 陈亦权家有高考生
时光荏苒,眼看着高考时间越来越近,倒计时榜一页页翻得人心发慌。记得写过一篇《家有中考生》,仿佛没过几天,如今,我的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
女儿就读于本市一所示范高中,成绩在年级属于中不溜儿,但女儿很要强,不甘心屈居二本,学习一直很努力,这让我感到欣慰。
高三是关键的一年,我们一家人也早早地进入了紧张的陪考状态。妻子除了上班外,重点就是搞好服务保障工作,每天变着花样为女儿准备一日三餐。她还从书店买了本《家常小炒菜谱大全》,学着去做,同时在网上收集了大量高考生的营养食谱作为对照,严格分量比例烹制,比做科学实验都严谨。为保证女儿能吃饱、吃好,且达到营养均衡,妻子可谓煞费苦心。
在家里,为保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电视不开,电脑声音设为静音状态。节假日更没有请人到家里来做客的计划,也不接受别人的宴请,连走路都必须放轻脚步不能穿硬底鞋。每天晚上,妻子备课、批改作业,我则在电脑上写一会儿文章,或坐着陪女儿看书复习……
我和妻子在日常生活中还做到了“谨言慎行”。约定在女儿面前不讲大道理、不唠叨,对女儿的不满意发脾气要尽量忍让、迁就。不提她的成绩和名次,甚至“高考”二字,也被列为日常“禁语”,很少提及……
我们每天累得像狗,女儿却对我们的“特别关照”不领情。一个阶段下来,平时有说有笑的她变得不爱吱声,看上去神色凝重。一次女儿对我说:“爸,考得好真的很重要吗,你们这样如临大敌真让我不习惯,是不是在暗示我一定要考好,如果考不好呢?”
听女儿如是说,我第一次有了种羞赧的感觉。是的,我们对她的格外关心目的并不单纯,而是带着一种期盼,或者说有一种“逼”的成分,情感的逼迫。
我们将一切又恢复到常态,不刻意在生活和学习上为女儿做过多的改变,女儿反而很轻松,又开始笑了,笑得很灿烂。每天陪着女儿一起冲刺高考,看着她能放下思想包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足够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太在意。
湖北枣阳 乔兆军 兴趣班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