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93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不接地气的“四菜一汤”

前不久,退休的远房表叔来我家做客。表叔当过教师,一生酷爱读书。我向他推荐了新落成的市图书馆,那儿环境优美,窗明几净,有不少报刊和藏书。谁知表叔去过一次,就不愿再去了:“这家图书馆修得好,书报也挺多,就是离城区太远。去那儿的公交车太少,还要转两路车,往返得花两个多小时。位置也不好找,我都快70岁的老头子了,又要安全检查,又要办证,还要打听外借部,一本书,眼睛都得挑花。还有,那馆盖得太气派,得花不少钱吧。但去看书的人好像不多,而且大多是上年纪的人,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考虑在市中心建个小一点的分馆呢?”

表叔反映的情况,并非个案。笔者也是图书馆的常客,因为平时都是开私家车去,除了距离稍远一点,还没感觉到其他不便。但一些老年读者却没这样的幸运了,他们大多住在老城区,有的老人来这里读书看报,往往要转好几路公交车,时间上耗不起。还有些老人因为晕车,根本无法前来。与图书馆有同样情况的,还有市博物馆和市美术馆,它们和即将落成的青少年宫一起,加上广场的音乐喷泉,共同构成我们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亦即外界流行的城市“四菜一汤”。和很多城市的通病一样,“四菜一汤”看似洋气,却不接地气。所有场馆,都规划在城市新开发区,场体大,占地宽,位置远。音乐广场面积过大,即使到了公交站点,还得绕很长一段路。私家小车是必备的参观工具,然而拥有私家车和坐得起私家车的市民,多数又不去那里。馆藏的内容,也显得曲高和寡:像数字图书馆,多数席位成了孩子们的网游室;像美术馆,举办一些书画家的个人作品展,多是个人作品研讨,一些珍品,又不轻易示人,作品质量偏低,提不起大众的兴趣;像博物馆,缺少有名气的镇馆之宝,屈指可数的展品,又没多少价值,整个馆看上去空旷冷清。凡此种种,造成了“四菜一汤”大部分时间门可罗雀。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城区面积不大,到城市的公共馆所去学习参观,都不需走很远的路。如今经济发展了,获取公共资源信息,反而不如从前便捷了。其间的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的规划布局只过分考虑到“面子工程”给城市带来的美观,而忽略了它们的经济适用。城市有没有必要耗巨资建设雷同、气派的“四菜一汤”?许多地方并没有认真研究过,见得多的是盲目地模仿和攀比。规划方案正式落地前,基本没有征询过市民的意见。要知道,让市民们就近享受公共资源,不仅是人民的权利,更能使面子工程更接地气,对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湖南永州  蒋平

二胎,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和布丁爸爸都是“双独”,也是“独生”的坚决拥护者,可是最近,我有点动摇了。

其实让我琢磨这个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布丁哥看到同班同学好多当上了哥哥姐姐后,回家总是在我耳边叨叨:“怎么我们家不再添一个小宝宝呢?”“因为爸爸妈妈想把全部的爱都给你啊。”我总是试图把理由说得伟大一些,可布丁哥很认真地回答我:“爸爸妈妈都给我百分之五十的爱,加在一块也是百分之百了。”

显然布丁哥可不是说说而已,主动在家庭微信群里组织召开了全体会议,每个人都必须表决是否赞成生二胎。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布丁哥一票赞成,我一票弃权外,其他“代表”全部投了反对票。好吧,我之所以弃权,的确也是在这件事上还是犹豫的,回想当年把布丁哥拉扯大的经历,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从备孕检查开始,到排队孕检,不知道有多少准妈妈和我当年一样,常常被医院检测报告上的种种概率吓得哇哇大哭,好不容易挨到临产,在选择顺产还是剖腹的问题上也要担心好久。可一旦等到宝宝落地,才发现前面碰到的都是小儿科。

布丁哥一生下来,就因为体重超标住进新生儿科,回来就只吃奶瓶不吸奶,我只好每天像奶牛一样挤出来喂他。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好,天气一凉,我这袒胸露乳的实在不好操作,加上他脸上长疹子,我吃一点补的食物都会过给他,什么桂圆、当归、党参通通不行,就是鸡蛋甜酒都不行,直接导致我产后两个月脸还是蜡黄色,站久一点就会头晕。在儿子4个月时,布丁爸爸果断让我断奶。现在想来,真的很感谢布丁爸爸当时的决定,始终把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虽然我俩擅自断奶的决定被我老妈发现后,被狠狠地骂了一顿,也让我深深地怀疑过这是不是我亲娘。

后面的过程就简单多了,吃奶、换尿片、哄睡、陪玩,如此循环,而且循环频率还挺高的,我觉得此阶段拼的就是体力。如果再碰上一个爱哭的孩子,还需要家长们具有良好的涵养和心理素质,不然很容易陷入癫狂。

是的,那一宿一宿睡不踏实的日子我终身难忘。而且那是在9年前,我现在的身体素质从理论上不会比当年更好,更何况妈妈和婆婆开始频繁地出入医院,布丁哥上下学需要接送,学习需要督促,还有兴趣班、亲子活动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

全职妈妈对于现在的家庭开销显然也是不现实的,而且我也不愿意脱离社会太久,每天只围着孩子转。听说在我们这个三四线城市,月嫂的均价已经8000多元了,这些年我们的收入是增加不少,但也是基于在单位承担的责任更多的基础之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大家都难以相信我家坚决不要“二胎”的是孩子他爸。布丁爸爸的理由是,经过前十年的努力,好不容易把孩子带大,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可是一旦选择“二胎”,又是一个十年,到头来我已经老了,也许我的一辈子只有孩子,这个选择真的值得吗?想想也是,再添个宝宝,就算布丁爸爸当初多么反对,如果我坚持,他也一定会把所有的爱都给我们,这样的人生或许真的少了些什么。

广西柳州  艾了高速ETC的困惑

2014年,我办理了中国工商银行的ETC卡,也算是跟上了时代的发展。后来,一直享受着它带给我的便利,每次通过ETC专用通道看到其他收费通道拥堵的时候都感到庆幸。

不过今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对ETC有了新的认识。起因是最近的一周,我的手机上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一条ETC扣费短信,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开始我倒没在意,不过直到前几天收到一条ETC扣费0.95元的短信时,我终于按捺不住了,0.95元的高速费是怎么产生的?在哪里呢?我是百思不得其解。鉴于我绑定的ETC卡是单位的公务卡,保险起见,我还是决定拨通工行客服,问个究竟。

接电话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喂,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您好。我想请问一下为什么我最近不停地收到ETC扣费短信?我最近两个月都没有上过高速啊?就算走也是城里的绕城高速(本地车牌不收费),我想查个明细,起码要知道我的费用在什么时候哪一个路段产生嘛。”我如实地问道。“先生,我们只能查到扣费信息,至于您说的在哪个时间点哪个路段产生的,我们无法查到,您可以打高速公路管理局电话咨询……”电话那边明显能感觉到已经被这种问题问烦了。“我为什么要去问高速管理局?卡在你这里办的,费用是你们扣的,为什么就不能查?”我反问。对方继续解释:“我们只是负责在收到高速公路管理局的扣费清单后进行扣费处理,明细真的查不到。”

鉴于再继续纠缠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具体结果,我直接让对方做了投诉建议记录。后面工行成都片区一个经理直接给我打电话联系,做了解释,她表示,当前他们的确无法实现电话系统查询ETC扣费明细,如有需要,只有到网点亲自办理。同时她还表示ETC扣费通常会延时,有时候甚至会延迟几个月。对此,我一直纳闷儿,当前国家在大力倡导普及ETC,但是相关信息配套服务却跟不上,这究竟是技术问题、成本问题还是态度问题?

成都  姚裕金 鸡蛋布丁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