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转型、直播、蓄势

作者:王丹阳

包金:转型、直播、蓄势0( 作为一个养精蓄锐的“财富经理”,包金等待市场下一轮的发力点 )

又是一周交易的结束,周五的晚高峰时刻,我和包金在他所供职的上海某证券公司门市部楼前见面。他连连抱歉说他们在15点后开了个会,所以出来晚了。“是交易日结束的总结会吗?”我问。“不是的,快年底了门市部压力挺大的,领导要布置任务。”他说。以前,因为业绩突出,他们的门市部是这家公司唯一还留在市中心没搬的,但去年一轮前所未有的大跌,将太多僵尸抛到沙滩上,那些靠客户量生存的证券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思变。

深秋的傍晚,淮海路上的夕阳为人行道铺了金,他的神色让他一眼看起来就区别于穿梭在楼宇间的循规蹈矩的白领,随意的夹克和牛仔裤间是一个挺市井范儿的小年轻,话语间不乏成熟和老练。如果把这座城市的金融圈看成纺锤体,有太多的投顾、财富经理、基金从业人员堆积在中游的位置,仰望着顶层的机构大佬,寻思着明天的方向。包金年仅28岁,曾是门市部最年轻的资深投顾,如今也得面临“痛苦”转型。

“证券网红”直播时代到来

他不讳言自己极其仰慕徐翔这个人。“虽然被抓起来了哈,但他对于市场那种脚踏实地的态度,在市场里花的时间……这些人的孤独只有自己知道,在市场里人都是孤独的,认准了自己那套不可复制的体系独孤求败。”千亿规模的公募基金并不稀奇,但那都是多名基金管理者操盘,但“宁波敢死队”出身的徐翔一人顶住几百亿规模的私募,最搏命的是暴跌的时候下多少单进去,只有大佬扛得过去。

今年年初,公司一刀切将所有投顾改制为财富经理,意味着旱涝保收的后台日子结束了,“全员营销”开始,于是走了一批人。财富经理意味着什么?答案是一切从最底层开始多元化创收,股票以外的固定收益产品、公募基金代销都上了他们的工作榜……“人家现在考虑的是你的新增利润能力,财富经理这行流动性很大,活下来的少。”他说。对于这位10年来都盯着股票研究,从没干过其他职业的小年轻来讲,经历过两轮牛市、两轮熊市,去年的那次洗牌刷新了他的见识。“关键是加了杠杆,那跌起来就更快了,市场杀跌和场内资金的关系都体现在里面。”

最早认识包金是因为这家证券门市部的副总跟我介绍的,这位曾经的投顾、如今从零开始的财富经理是他们公司目前在竭力打造的“网红”。互联网金融时代,证券公司都在忙于开拓新的生存之道,虽然未来的大局不甚明了,但在“牛短熊长”的中国股市规律中,目前可算是沉淀和摸索期。一个半月前,包金在上海大智慧公司收购的一个“视吧”软件上开了个直播室,当时那位副总对他说:“你先试试看。”

包金时不时翻翻微信群,“你看,我的‘粉丝’又在问我今天直不直播了”。显然,我已经占用了他每天傍晚17点开始的两小时直播时间。“视吧”这个APP说来也是现在众多移动视频软件中的一个,一个草根和现金流扎堆的平台,各路网红拼颜值或实力在上面烧着流量——貌美的校花坐在摄像头前不用说话就攒着红包、穿睡衣的主妇凭着母婴话题引来一帮人围观……财经频道就必须专业得多,那是个“是骡子是马拉上来遛遛就知道”的领域,只能靠技术含量生存。已经有些证券公司投顾在上面开号了,但包金认为现在是启动阶段,还远没到厮杀的红海,所以布局很重要。他开播以来已经积攒了近500名“粉丝”,跟平台上上万“粉丝”量的大V相比不算醒目,但他认为你总不能排除有“机器粉”的成分。

按照自己的速度明年这个时候可能就是5000名“粉丝”,只要黏合度做上去,就算每天只有10%的人,平均赏你1万“慧币”,也有5万了,以7∶1折算人民币,与平台对半开后就是你每天的账户收入。随着分析越来越鞭辟入里,“油轮”“保时捷”“火箭”纷纷从天而降,那是“粉丝”对你的认可,火箭相当于18万“慧币”,目前的最高赏额。包金和他的领导对这个营销模式充满期待,“大智慧”本身就是个有着良好客户基础的投资咨询大品牌,哪怕每天有1万股民泡在上面,也都是你的潜在客户。

在互联网领域,虽然花样翻新得快,但“粉丝”经济是会伴随你终身的,于是就需关注有效“粉丝”的转换率。包金也在研究对手,如何在众多股票投顾、理财导师、民间高手中取长补短、脱颖而出,如何在芸芸同行中高人一筹,让“粉丝”觉得你有水平,这完全凭自己的实战经验和话术。“他们为什么要听你一个30岁不到的人在上面天天开讲,如果是一个人连人都做不好,如何炒好股票?”于是,为了提醒投资者要忍辱负重,在投资上不要急于索求回报,他会讲自己的生活。比如他的侄女被别的家长怀疑偷了东西,当面翻书包,结果没有;他3岁的女儿在幼儿园咬了小伙伴一口,他亲自买礼物送上……有些“忍”都应和了他对于资本市场的态度:“我从不教‘粉丝’如何赚钱赚得快,而是如何在市场上活下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你走的每一步要算数。”

可以说,在新增客户量起码同比下滑40%的趋势下,移动直播是传统型营业部在散户上冀求的最后一条生命线,其中藏卧的高净值用户是那些转岗后的财富经理最直接的衣食父母。当“粉丝”滚到一定的量,说不定还能在管理上借一把东风,好的黏合度下会有人自愿给你当管理员,那时候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没做出成绩来就当作试水失败,但做出来了就是雪中送炭,随即成为一个营业部的特色。

“我一直得让他们觉得,在股市里你虽然没有朋友,但是有战友。我也一直强调,适合我的就是适合我的,不适合的就请君自便,做股票不要随大流,要有适合自己的风格。”这位28岁的年轻人已经在股市上摸索了10年“适合自己的风格”,对于赚钱和晋升也是在慢慢看淡。他跟我解释中产阶层炒股的要领,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从保值增值、超额收益,到财务自由是种境界上的漫长升级过程。当我告诉他我想要些针对中产理财的指导性意见,他轻声说:“但是去年那轮股灾打掉的就是中产。”

“从5000点到2648点,在当中4000点进去抄底的都套住了,怎样挽回损失、怎样鼓励他们重建信心,即使他们不打你的电话,你也觉得压力不言而喻。”从去年夏天到今天,他坦言自己状态也不好,但还是要对每一个微信上的咨询者保持严谨和乐观的风格,告诉他们在无法避免的系统性风险下,要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的交易体系。“他失望地走出市场,对你来说也没有影响;但一旦他恢复信心,粘连于你那就功莫大焉了。”

财大的校园股民

2006年夏天,包金从常州来到上海读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自考,命里注定那只是一次走“过场”。18岁时,他不懂股票,只是一个身高170厘米、又平足的体育特长生,为了考800米长跑付出巨大代价,最终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当他考上集美大学体育系的那刻,却嫌学费太高而放弃了。权衡之下,觉得还是来上海求学谋生比较实际。

10年前,上海的高考如火如荼,学历崇拜更是求职上的主流价值,这位外地学生在上海五角场的宿舍里每天都觉得自卑。在上海财大,懂市场的导师、教授比比皆是,但他发现他们只是理论派的,没人真正泡在股票里,但有那么一位同寝兄弟与众不同地炒着美股。他只记得那人玩黑白摄影,冬天睡席子,给他推荐了很多讲华尔街的书,于是他开始囫囵吞枣般地看了起来。至今,他看股票期货类的书只看进口的,但在早期没有实战经验时,这些书只是匆匆掠过就忘了。

幸而有次,一位老师介绍他去一家证券公司门市部打杂,见面就被理财经理问:“你有什么资源吗?”资源就是手头上的客户,有客户就意味着每次交易可产生佣金。进入券商行业的基础一步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略知一二,业内冠名为经纪人,实则是一部电话打天下的那批营销者。为了帮经纪人拉拢资源,包金知道了“银证通”这个特定时代的短命产物。“那时我们学校外面就有家农业银行,我一直过去晃悠。”银证通被叫作存折炒股,是种储蓄账户与证券保证金账户二户合一的联网系统,开户就能做证券账户,券商在各个对口的银行网点都撒了网,是个双赢的业务。

银行看见包金这类“跑腿”的也高兴——学生更能在校园里“拉资源”。于是他一口气去到松江大学城,凭着各种学生干部的关系,在宿舍楼里办起了开卡业务,光别的学校就拉了百来个账户,赚了两三千元提成。回过头想想,当年的营销能力也为后来从业铺了路。第二年的6月初,他时常到学校附近一家叫江海证券的门市部溜达,那年入夏特别早,太阳已火辣辣地高挂,但交易大厅门可罗雀,照例坐在里边挨日子的“上海阿姨”一副蔫蔫状。当时正值“5·30”大跌后,一周内指数跌了近千点。

“有几位阿姨,说那几天抱病在家,其实后来我才知道那一波杀跌的杀伤力很强,我就觉得这种暴涨暴跌很不正常,在接下来徘徊的一个月中指数再次回调,大家一周之后似乎又忘却了痛苦。”那时,他就对中国股民的“追涨杀跌”有了见识,那是种普遍存在的随意性,冀求一夜暴富的股民如原上草般滋长。“对他们来说什么时候买不重要,任何时间点都可能是个相对低位,他们只是怕错过,涨上去了就去追。一个股票炒上去,其实炒的是人气,而不是股票。”包金说。

揣着父母给的10万元生活费,包金小心地买了只指数基金,那是在观察银行股并无表现的情况下决定的,这只基金以银行为股票池,果然指数在银行股的暴涨下翻倍了。“股票指数的上涨由所有股票的平均波动互相抵消,而在那个时候,以银行为代表的50指数对大盘上涨贡献得最多。相比之下,其他股票的表现很模糊。”半年后出局时,他获利一倍。

这次小赚让他在股票上大开手脚,他的做法是每次都盯着涨停板上的一两个标的,满仓进入,用十几万追进杀出的。“当时就习惯这么炒。”他笑笑,也暗言自己开始时不成熟,跟“割韭菜”的心态并无二致,并且输赢都摆在脸上。当时市场预期随时会走熊,他选了一只作为防御板块的医药股,并且在10月23当天接近涨停板位置满仓进场,3天时间从17元跌到12元,中间每天进出、砍仓、追高,损失好几万。“人都是在绝望下砍仓,而没有在出现大阴线下止损出局。甚至会买两个股票,而一个在跌,就一味去追另外一个。”

但他的无知者无畏作风让他在几年的涨停板追涨中,获了近两倍利润,毕业时已经是个手握50万元的学生富豪。在市场里最大的利好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在熊市端,涨停板的个股惯性上涨的概率很大;其次关注封涨停力度,是否快速封,还是断断续续,有大把时间的他都踩得非常准确;还有他所谓的“K线形态”观察法,认为自己不算有天赋,但肯花时间在纸上琢磨,比如把连续的几根阳线串为一根阳线,判断之后上涨的惯性。

也是在农业银行跑开户时认识的一位从业者,将包金正式带上了道。2010年5月,他销了账户,正式从行业“小三”变成了专业“经纪人”,开始月入一两千地走职业化道路。“我这辈子可能最大的遗憾是不能拥有自己的账户,但赚钱任何时候都不晚,如果我还在单纯做股票,现在不一定就是大户。过去的业绩只是参考,因为市场掺杂的东西越来越多,你要从有识之士口袋里掏一部分出来容易吗?所以要学会沉淀,适合的时候脱颖而出。”包金说。

30岁不到,炒了4年股票,当了4年经纪人、2年投顾,无论怎样还算是一个新人。但是对于一个把交易作为终身梦想的人,花几年时间在基本面的研读和宏观层面的把握上,后面的一切都为时不晚。他几次跟我提到他理想中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基金管理人,这也是着眼于中国的股市会越来越青睐机构化客户。散户再怎么成熟,毕竟是一个人,很难像机构那样在投研、交易、风控、止损上每步都严谨规范。“机构化绝对是大势所趋。”他说。

机构化之路

如果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又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那么他已经在自己的职业选择中放弃了为自己亲自操盘的机会。中国的投资者似乎永远是在牛市的时候忙于交易,少有人盯着大盘,而在熊市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学习”和充电,因为市场的节奏变了。这只是为了养精蓄锐,为下一轮牛市做准备,包金现在反而比牛市的时候忙,每天看盘,回家再复盘。他见过太多从百万到千万,一周之间灰飞烟灭的人,正所谓从什么地方来,回什么地方去。这些人都是持着纸面富贵,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就那样被清理掉了,这是最悲哀的结局。

技术总是简单的,铺设了一条路让你很快就进去——自以为在资本市场很擅长的大有人在。机构会控制回撤,但散户很难,如果今天收益2%,明天回撤3%,那等于白干;相反,如果今天收益2%,明天把仓位降下来,这个回撤就不算太多,这叫退中有进。包金认为,做股票最高的境界是,股价高位的时候你的仓位是轻的,这样即使跌下来也是软着陆。但知道这套理论的人很少,很多人一年到头都是满仓。

中国的股市特点就是散户多,既成事实下也不失为一种魅力,所有散户、游资、庄家在里面竞逐着分散的筹码,无数蚂蚁般无规则运动的点震动环绕着K线。在他看来,这市场有很多“阿弥陀佛的人”,不论在投资理念还是对市场的研究上都处于半专业,在自己的认知体系里掺杂了太多的“宗教”,可能都搞不清自己的信仰,而股市是需要一以贯之的、纯粹而坚定的价值体系的。

有一类不可取的心态是抄底,但你永远不知市场的最低点在哪里。在阶段性最低点的时候,抛完的筹码被重新拿掉,市场自我修复般地反弹。而这时,抄底者进入,只要大盘在往上走,人心又惶惶于下跌,大规模砍掉后又出现一轮新跌……股市就在无数单个意志构成的“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中来回往复震荡,股市就成了无数存在盲区的蚂蚁搬运和接力筹码的战场。

“最差的时候都是没有量的,什么时候?没有人关注,大家都放弃的时候,所以不可能炒到最低。散户在任何位置永远是偶然性操作,所以不要对市场研底,做好今天的事,才能做好明天的事。”他认为有素质的投资者第一是追求稳健,他现在会告诉自己的客户,“跑过通胀、跑过人民币下跌你就赢了”。

今年6月,他参加了一个上海某财经频道开设的炒股大赛,总收益率排名前五,跑赢了近300名机构投顾。分析那少数赢在他前面的人,他认为竞争对手主要布局了强势股,比如锂电池,次新股,这在模拟盘下具有可操作性,但在实盘中,强势股和满仓就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选择稳中有进,在弱势中参与极高的标的有很大的必要性。”他说。

他敬重的反而是巴菲特式的“左侧交易”,当股票连续下跌时,每个段位都在买,成本比较平均,当它最终反弹的时候就获利了,或至少说利润摊薄了成本,还降低了风险。左侧交易者将市场看成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点和相对低点,他们都是相对低点买进、相对高点卖出。中国市场上最多的是右侧交易者,相对高点进、相对高点出,有点事后诸葛的意味。

无论怎样,今年的进场资金已经缩水了一大半,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势去人去、一哄而散”。券商的传统业务无非就是块蛋糕,行情不好的时候资金上没有太多的增量,你只能让部分资金存续下去,坚持到牛市。同时,曾经的投顾要着眼于别的理财产品了,要么销售产品产生奖金、要么赚得客户产生差异化佣金,“领导说要拼尽全力”。如今,他要想着如何不被那些新增的额外业务“分心”。

我问他互联网金融和理财产品的崛起会否分走蛋糕,他十分乐观:“股市永远不缺资金,资金永远在等待一个机会。中国股市也有很多价值投资者,在下跌时知道去配。”在这个市场上很多过江之鲫在摸索着自己的生存之道,比如套现者,但他知道自己最后的定位还是交易,做一个交易中积蓄能量的基金管理人。哪怕自己不能成为千里马,也要成为发现千里马的伯乐。“选择市场上各种流行的做法,哪怕找到那些优秀的量化基金操盘手为我所用。”但是等到那一天,一定是厮杀掉很多同行之后,具备了更严格的投研能力、更缜密的逻辑交易能力和风控能力。

在聊天的最后,他带我上到那座写字楼的30层,观看公司特设给他的直播办公室。一栋栋高耸孤零的大楼被包围在周末的霓虹海洋中,楼内的办公室灯光已半明半灭。那是一间大户室,大户不怎么来造访后被安排做他直播的地方,三个显示着交易系统的屏幕已停止跃动。“在我看来都是一条条有生命的线,所有价格都依附在载体上无规则地运动。”他说着拿起桌上一包华夫饼干,平时饿了就吃一点。

电脑边还堆着几本牛皮面簿,里面用端正的字迹写满词条,阴阳线、实体大小、均线间距、隐线等等,活像课堂笔记。“我平时也要学习的。”这是他多次强调的话。屋子里面还配一间“大户休息室”,其实是个很小的阳台式空间,放着一张沙发,现在成了他平时累了就躺下的地方。

话题又回到直播。“未来股票市场的直播,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乐趣,其实直播也不能改变他做股票的习惯和格局,但能引导方向……一部分人可能会先富起来。”说到最敏感的收入问题,他只是轻描淡写道远未及这一职位和职级对应的理想数目百万年薪。现在他和妻子、孩子住在虹口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里,其实也会感叹股价再涨也涨不过房价。但他始终对我表示,他现在考虑的不是钱,不然大可回常州或江阴,开着宝马、保时捷,住着拆迁分下来的好几套空空如也的“大平层”——那都是现金流很充裕的二线城市。“但是在上海,这里能人、有财力的人太多了,你只有谦虚低调。你就是个蚂蚁,随时会被踩死,这是很现实的。”这是一个资本市场的“小喽啰”发自肺腑的话。(文 / 王丹阳) 蓄势直播转型股票投资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