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Y的突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车恩)

过客Y的突围0

按理说,介绍一个人物,应该从他的出场开始,过渡到不可调和之矛盾,引入全文的高潮,最后,舞台上的光一点点变暗,直至爆发出哑然之后了然的掌声。只是,你我都明白,Y不过是一个在中场替补上位的角色,已经渐渐变为一个面容模糊的过客。

一个平庸无常的夏日午后,是Y首次登台的背景。他穿过了南山路法国梧桐制造的阴凉,冒着知了掉到头上的风险,挤进了正在看分班结果的A、B、C们。寻找的过程是漫长无趣,结果是清晰明了。头顶的风扇很别致,白色的不锈钢保护罩基本杜绝了Y对风扇的一切可怕联想。班主任自豪地迎接在分班考试中名列前茅的Y与C、D、E们,感慨地讲述着这座学校上百年的历史。当然,多年之后,在阿尔茨海默症的侵袭之下,这些记忆都将变得遥远而不可捉摸。唯一无法忘却的,可能只剩下那年夏天军训时,趴在地上爬草地时那种被闷在火炉里苦苦挣扎的感觉。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里尔克曾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说道:“他们(青年)必须用他们整个生命,用一切的力量,聚集他们寂寞、痛苦和向上激动的心去学习爱。”在Y看来,这句话去掉最后一个字显然更加通顺。二线城市,普通高中,这些都是Y心头不可诉说之烙印。如果Y是一只鱼,他会毫不犹豫地游向马六甲海峡,谁会考虑那一潭栽满了荷花的湖水?所以,这注定是一场长达3年的突围。

语文老师在讲台上说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引得台下一阵哄笑;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的高跟鞋,轮番轰炸着整个楼层的地板,当然,同时碾压着Y与C、D、E们的脆弱的心;在那些夹杂着方言与平翘舌音难辨、前后鼻音不分的普通话中,Y与C、D、E们似懂非懂地记着笔记,参加各种考试。当然,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实则波涛暗涌,Y与C、D、E们处于最直白的年纪之一,摩擦与分歧难以避免。而那年高三比想象中来得快许多,在学习的时间长达18个小时与滚动的排名压力之下,“虐狗”现象、心理失衡现象层出不穷,至于Y是否卷入其中,谁也记不清了。唯一能够确定的是,那阵卷来柳絮的风过后,Y的生活中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仙境。仙境在远方。

此刻,我看到Y了。两个月的分别使他的面容变得难以辨认,他那样子,仿佛在爬山,仿佛在旅行,仿佛在学习……至于,他有没有突围成功,由于在那场考试之后,很少有人关心排名,所以,我不知道。只是,在某一刹那,Y转向了我,可惜的是,在看清他的面目之前,他就已经膨胀成了一朵圆滚滚的烟花,在夜空中绚烂了3秒钟,终于遥不可及了。与此同时,我仿佛被灌了一大口海水,好似在夏天的马路上站了几十年,然后,我忽然意识到,在这场漫长的突围记中,留在Y与C、D、E们心中的,将永远是因风起的柳絮,与那棵在学校操场中间立了100年、和膨胀的烟花一样庞大的悬铃木。 突围过客

上一篇: 爱情地标
下一篇: 声音(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