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地报销之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二奎)
儿子在天津某单位上班。前一段时间,单位体检时,医生告诉他胸部有一小块儿阴影,可能是一个囊肿,建议深入检查。儿子休假回邢台后,我带他到邢台的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医生告诉我们,是纵隔占位,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住院做手术,显然花费就大了。因为涉及到异地报销,儿子给单位负责医保的人员打电话询问有关报销手续及所需材料的问题。当听说要住院治疗时,对方特别提醒:不能自己先自行住院治疗,要按规定一步一步地来。首先,在住院前先把住院证明给对方寄过去,待对方收到,认为符合要求并登记后,才能住院。儿子问对方,现在不在医院住院,医院会给开这个证明吗?对方说,不清楚,反正你们要把住院证明先开了寄过来,否则,私自住院治疗就报销不了。儿子当时还问对方,把证明开好后,拍个照片发过去不行吗?对方说,不行,就得要纸质的。无奈,第二天我们到医院说明情况,让人家给开了个住院证明,然后赶紧找快递寄往天津。转天上午,对方说收到了,我们才开始去办理住院手续等。这个小小的折腾,真是令人不解啊!如果遇到重病、急病,都这样走程序,那还不把病人给耽搁了啊?
住院后,询问其他报销材料时,对方发过来的材料说明中有“病历首页”一项,并且要求是原件。询问医院方面,主治医生说,病历首页要存档,不能拿走,可以提供复印件。儿子又联系单位的医保负责人,对方说必须是原件,复印件不能报销,别人交的都是原件,怎么在别的地方都没提出这样的疑问?在单位和医院之间沟通几次后,关于病历首页仍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后来,我们干脆也不问了,等治好病再说吧,就是不能报销,自己也要治病啊。根据医生的估计,这次治疗大概需要花4万元左右,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儿子和家里人难免有些郁闷,我竭力安慰他们,先治病再说,治病最重要。儿子做完手术,在重症监护室待了一天。虽然从医生的角度说这只是个普通的手术,但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还是满脑子的担心和恐惧。在医院住了近20天,一家人可以说是在病痛和心痛之中度过的。
出院后几天,我们去取有关的病历材料。等到把材料拿到手里,纠结了那么长时间的心才算放了下来。原来病历首页是病案室直接打印出来的,一份存档,一份交给患者。这么常识的问题,难道医院方面和单位负责医保的人员都不清楚吗?事后看起来如此简单的问题,却在双方之间的隔空对话中,让患者及家属倍受纠结和煎熬之苦。也许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也许是医务人员对某些环节认识、了解不到位,但不管怎样,都不应该让患者在饱受病痛之苦的同时,再受精神的痛苦。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关部门不应该对异地报销再另眼相看,从人道主义出发,现在需要的是异地报销的便捷,而不是立门槛、设障碍。 之痛报销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