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理有时靠不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甘正气)
最近中国南方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我工作的县未能幸免。但我是在澧水河边长大并经历过1998年大洪水的,那年我们乡对面的垸子溃决了,救灾的直升机就在我们学校的操场起降。对我而言,也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浑闲事”或者“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并且基于三点理由,我开始是乐观的。第一,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大堤肯定更加稳固了。第二,通讯更加发达了。第三,救灾能力肯定增强了。我们在每个大中小型水库、较大的山塘以及主要河流的干支流都安装了摄像头,县防汛指挥中心能随时查看水势,可以和各个乡镇直接视频通话,进行视频调度,能够随时接收最新的卫星云图和降雨信息,防汛的信息化水平是相当高的。
结果,经过几个昼夜的抗洪抢险,我觉得我原本这种乐观的估计是危险的,因为现实并非这么简单,很多事情是我以前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到的。
首先,大堤是更加坚固了,但由于这么多年人口的增加,住宅和道路的建设,一些小溪流、小池塘不可避免地被填埋了,地表总的蓄水能力降低了,排水的压力增大了。其次,通讯更加依赖网络,但这次短时间降雨量特别大,有好几个乡镇的所有基站被全部冲毁,导致手机都无法使用,指挥只能人对人、面对面进行,有几个同事嗓子完全喊哑了,说不出话来。这让我想起《独立日2》中,地球通信卫星被外星人摧毁后,美国人找出最原始的雷达进行通讯的场景。再次,救灾能力确实是增强了,因为我们有大型的工程机械,有更多的应急车辆,有更加耐用的建筑材料,但突如其来的大雨导致山体大面积滑坡,瞬间冲毁了道路,大型机械一时根本无法行进。这时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这比1998年更加明显,同时近年来通过考试招录的年轻公务员不少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也没有多少抗洪的实际经验。
这些都是我开始推理时没有了解的实际情况,所以几天前的乐观是非常盲目的。我认识到,要想推理正确,全面掌握情况是前提。这也是这次抗洪救灾给我的启示之一。 有时靠不住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