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迎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节)
表弟在一所乡镇中学任教,是单位的中层领导,负责学校档案管理这一块。他上个周末进城,拐到我家里小坐,说起学校迎检的事,那真是一脸无奈、满腹牢骚。前几年,县里在县城建了两三所高标准的初级中学,乡村的学生纷纷进城就读,表弟所在中学的学生数从几年前的1000多人锐减到现在的几百人,教师也被大批地调往县城,留下的教师人数明显不足,有些课目如音乐、美术等都没法开设。
由于表弟所在学校地处农村,县里已经多年不向学校投资了,所以校舍比较陈旧,教学设施也相对比较落后。现在,国家要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他们县作为市里的代表单位要参加今年的迎检。表弟和学校老师都以为这是一件好事,这次县里可能要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投入一部分资金,彻底改变一下学校面貌和硬件设施。可事实却令表弟他们大失所望。表弟作为该校此项工作的亲历者,见证了县、校许多迎检工作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在数据上报方面,就让人不知所措。上级部门统计一些数据依据各单位的年报,但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年报有较大出入。为了符合上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只能是年年报表年年虚报。比如表弟学校现有16个班,800多名学生,但年报上是21个班,1200来名学生,而上报时必须按年报上的有关数据上报,否则学生流失、辍学太多,超出了国家规定,这根本就行不通。因此,上报的学生数、班级数就与实际脱轨了,都需要去编。再如教师学历情况。按规定初中教师需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这一点前几年都已达到标准。现在评估指标中有一项“高于规定学历”的统计,即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统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中老年教师具备专科学历后,便不再进修了;有的专科毕业的年轻人正在进修本科。这一项达不到要求的比例怎么办?上级领导直言不讳:办法还用明说吗?看的是档案里存的复印件和表登记上填的学历,又不是让你们拿原件,达到啥样的比例做不到呢?真是听领导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看来作为一个基层学校的领导,不仅要有业务能力,还得有一定的非业务水平,真的是要全面发展啊!街头小广告有办假证的,那是违法的,但不知在学校档案中这样做是否负法律责任?看来迎检工作有风险,制作档案需谨慎。
还有教师的年龄结构问题。按有关文件、评估标准要求,年轻教师应占一定的比例,教师的平均年龄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但事实是,自从国家不再统一分配毕业生后,前些年,学校除了原有教师县域内相互调动之外,就没有新增教师,教师几乎出现了断层。这两年才有了招聘的特岗教师分配下来。为了达到验收的标准,只好努力向检查的标准、要求靠拢,于是,教师的年龄瞬间都变小了,一下子就年轻化了。再如学校图书室图书数量不够,实验室、仪器室等器材不足,这都要灵活处理,在汇报中一一达标。诸如此类的迎检材料注水,已是见怪不怪了。其实这种高标准的迎检,就是“数字”迎检。迎检与实际工作两张皮,困扰的可不仅是表弟这一所学校。“数字”迎检何时休? 学校数字迎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