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约有错?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河南 邵宁)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单位,缺钱少粮总是让人感到窘迫,不过生活的多样性在于,有时候,钱多竟然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小刘是我的一个朋友,他供职于某县政府部门。前不久,小刘来市里开会,闲暇之余,我和小刘闲聊,谈及他最近的工作。小刘笑称因为他所在系统各类会议比较多,新年过后,自己基本就是一会议代表,主要工作就是开会。会议地点有时在市里,有时到省里,每月总有那么两三次到外地市开会的机会,会期长则四五天,短则两三天。每次会议结束,回到县里还要开会落实会议精神,如此一来,开会自然成为其工作的主旋律。因为到外地市开会的频率和机会比较高,小刘还索性办理了好几张外地某些热门城市的地铁卡和公交卡,以方便出行。
不可否认,开会仍是当下某些政府部门推动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不过,即使需要开会,频率是否也太高?又是否都有必要召开现场会呢?毕竟,前几年,很多政府部门都对内部会议室进行了装修,配备了比较先进的设备,比如电子传输系统,从设备配置上来说,不出远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障碍,而且成本还更低,岂不是更符合中央厉行节约的精神?听到我的疑问,小刘笑言,现场会频繁召开是不是一种浪费,他不好判断,但“八项规定”实施之后,他所在部门系统内的会议的确增加不少。会议增多,好像和精简会议、改进会风的精神不符,但细细想来,却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小刘进一步解释道,过去一些被视为正常的开支被大幅压缩,单位有钱也不敢乱花了,这就导致很多单位账上积压了大量资金。而根据现行的财经制度,如果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单位没有把财政拨付资金花完,那么财政部门不仅要把剩余资金收回去,而且在来年审定预算时便会大打折扣。如此一来,如何把钱花出去便成了这些单位的头等大事,其他地方不能花钱了,只有用来开会了,这就导致很多单位频繁举办学习会、培训会等,毕竟从字面上看,召开这些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提高工作效率,这种花钱名目也挑不出毛病。
小刘的解释不仅未能让我疑窦消解,反而更添疑惑。按照一般理解,每个单位都有其工作职能,财政部门给这些单位拨付资金也是为了让其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那么年底考核时,那些既完成了工作任务,花费又少的单位,自然应该得到表彰才对,可为何在现实中情形却相反呢?小刘听了我的疑问,笑着说,要搞清其中缘由,估计需要开个会。 节约会议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