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让人多读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安徽安庆 余毛毛)

每次到图书馆去借书,管理员刷借书卡时都要问一声:“你是余毛毛么?”我说是。我没听过他们问别人,一直纳闷为什么要问我。同事中也有办借书卡的,有天中午,他得知我要去还书,叫我把他的书也代还了,并说他这阵子没时间看书,不再借了。我听了灵机一动,说把你的借书卡给我,我多借两本。

到图书馆,选好了书办手续时,被告知不能代别人借书,我这时才恍然明白为什么每次借书时他们都怀疑地问我的名字,大概是因为我的名字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是个女孩子,怕我用了别人的证来借书。这让我很感慨,说真的,到图书馆借书虽然是免费的,但借阅者还是要花一定的成本。我的家在城市的西边,我的单位在城市的北边,而图书馆在城市的东边,无论我是从家里还是从单位里到图书馆,都要倒两次车;遇上刮风下雨,有时也还打个车;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我每次借书都是匆匆忙忙,很少在书架前从容地寻寻觅觅,所以有时候借回来的书很不对头。我们这个城市的图书馆规定读者一次只能借两本,借期15天,超过时间就罚款。如果读雨果《悲惨世界》那样的大部头书,15天两本是够了,但读薄一些的小书,比如一些散文随笔集,15天两本就嫌少,往往是不到一星期,我就得来还书借书,这样也就加大了金钱和时间的成本。

如果说怕读者用别人的借书卡借书会带来管理上的漏洞和麻烦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怕一个读者多占用图书资源就很没有必要,我认为完全可以允许读者再多借一到两本书。图书资源不够?再追加就是。打造书香社会是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每年追加一点购书经费,对于一个有近600万人口的地级市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蓄水池,它的功能首先是吸引更广泛的人来汲取精神的养分,我认为它该担忧的是读者少看书,而不是多看书。对一些读书欲望较为强烈的人应该有一定的扩张空间,借阅图书的数量适当放宽一点,没空读的自然是少借或不借,因为毕竟书到期不还时还有个罚款措施来调节,这会让人在借书时适可而止的。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何衡量,我认为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最可以说明问题,它越开放越便利,文明程度就越高。 读书何不

上一篇: 名校迁址
下一篇: 没过完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