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过完年的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河南唐河 马长军)
大年初五,我从好友微博上意外得知邻居小熙于前一天突然病逝,我实在是不愿意相信。我往家里打了几个电话,问了小熙的事。他年富力强,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初中上完,在家养过几年长毛兔,收入微薄。其间还试着养过狼狗,但在上世纪90年代偏远的乡村,这似乎“超前”了点,不过这也表现出他的市场意识。后来他去了北京,做了一段奶茶生意,不久就回来了。接着,在大家都还用小型手扶拖拉机收割小麦的时候,他却花近万元买了一台小型收割机。这是一个很大胆的举措,看上去也很有前途,却不料跨省作业的大型收割机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浩浩荡荡接踵而至。他应该也想过拥有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但成本高昂。他的小型收割机再无用武之地,甚至只能当零件、废铁卖掉,赔了几千块钱。不过这并没有让他灰心丧气,但他也发现在家里没多少机会改善自己的境遇。他去了广州,跟一个亲戚在建筑队干了几年活,也买了几台机器在地铁包了一点工程,据说每年收入十几万元,也有说是二三十万元的。像他这样的收入在村里没几个,方圆十里八里也不多见,也算很有成就的人了。村里每年外出的人有一半多,大部分一年能落下五六万块钱就算很不错了。
“成功”的代价竟是如此惨重,小熙早两年就查出有心血管方面的毛病。在我的想象中,他人高马大身强力壮,即使40多岁,应该也像年轻时一样壮实。会不会就是这一点,让他对自己的身体过于自信而不在意“小毛病”?四五十岁的人在乡村本来是最壮的劳动力,很多人这个时候有病也不在乎,能扛就扛。很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农村人四五十岁就患上了重病。他是一个很朴实很大方的人,有时还很豪爽,这次回来过年,初四中午陪客人喝了几杯酒,晚上突然发病,等家人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即使及时发觉送到十里外的乡镇卫生院,恐怕结果也不会乐观,何况村里路也不好,救护车进不来,自家开车出去也得折腾一阵子,而村里的医生并不能帮上多大忙。
人们都很为他惋惜,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正在上大学,最小的刚刚读小学。他的父亲三年前已经离去,母亲也年近古稀。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就靠他一个人在外打拼,如今,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以后这一家人会面临怎样的艰难?
村里还有不少人这次没有回家过年,他们是否知道了这件叫人伤心的事?跟一个多年在外打工的邻居谈起这事,他说听到这消息就落泪了。他已经十来年没回家过年,漂泊在外,总是希望能多挣点,让一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但这种希望说不上渺茫,却很艰难,除了过年,没有星期天,没有假日,有种没完没了的疲惫感。他还提到,他的一个表哥前两年在建筑工地发生意外,也是撇下了一家人,想起来心里就很痛。我也很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只能记下这个故事,让我的心离家乡近一点。 完年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