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土地睡不着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朱永杰)

从郑州市南行50公里就到了我的老家。这里一马平川,但是沙地面积较大。俺那个村2000多口人,6个村民组,每组三四百口人。我印象里,耕地是越来越少,宅基地面积差不多扩了一倍,养猪养鸡场也占了不少耕地,原先的荒地没有了,今天人均耕地大概就七八分,比较紧张。

就现有的耕地,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遇到干旱,就铺设管子浇地。看得见的水利设施,就是地头的水井,电线一律埋在地下。如果旱情严重,井水不够用,就只能望天等雨了。这种状况持续了许多年,没啥大变化。要想从种地种田里致富,几乎不可能了。听母亲说,种三四亩地,要是风调雨顺,所谓的赚头就是一季秋,玉米、花生收一些,换成钱,每亩地不超过1000块。当然,这是不能计算人工的,如果算上播种、除草、打药、收割等费用,种地根本不赚钱。种地不赚钱,怎么会致富呢?这个问题存在几十年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但是,我们的生活在变化,确实越来越好。毕竟,种地不交公粮了,负担减轻了许多。

在我看来,家中生活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我兄妹三个都在外面谋生。一方面不再啃老,另一方面要给父母养老,于是虽然种了地,虽然不赚钱,但是日子越来越好过,幸福了许多。一面土里刨食,一面外出挣钱,这是农村老家的基本生活格局。就连村支书都是“脱产”的,他常年在省会城市开公司,遥控村里的事务。最近回老家发现路灯比原来明亮了许多,不知道这是不是“政绩”?其他变化没感觉出来。

目前状况下,种地虽不能致富,但好在有土地在,起码饿不死了。但俺那个村往北2公里,就是一个航空港区,许多村庄消失了,规划中的产业园区正在建设。三四年了,那些村里人还在四处漂泊,还没住上楼房定居下来。接下来会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也许将来靠在园区工作或者出租房屋,变身市民,生活会好起来。但是,他们没有了土地,祖祖辈辈不可能再土里刨食,不知道他们忧虑不忧虑?据说,要不了多久,俺那个村也会成为航空港区的一部分。到时候,失去土地就是一眨眼的事情了。到底好不好呢?目前是个未知数。

我的杞人之忧是,出让了土地就一定会致富过得比现在更好吗?心里企盼,还是守着一份土地好,留住一份乡愁,营造美丽的田园风光,吃的就从地里来,花的也从地里来,土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有了它就永远不会害怕,不怕活不下去。怎么能说把地丢了就丢了呢?在俺那个农村老家,失地后究竟是不是有更好的生活,大家似乎还吃不到一颗定心丸,说不忧虑肯定是瞎话,夜里睡不着的人多着呢! 睡不着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