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元瑞入馆

作者:卜键
彭元瑞入馆0在内廷南书房,在弘历的众多文学侍从中,彭元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一个佼佼者。

彭元瑞,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甲进士,选庶吉士,自此踏入仕途。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仕宦世家,与其父廷训、弟元珫、子翼蒙皆成进士,入翰林。乾隆三十三年(1768)九月,元瑞以编修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成为皇上的文学侍臣;三十六年六月以少詹事在南书房行走,九月任江苏学政;三十八年十月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进入卿贰大员的行列。四库开馆时,彭元瑞仍在江苏学政任上,未能入馆,而声名已著。赵翼《彭芸楣阁学留饮澄江使院即席奉呈》有“特达知深秩屡加,崇资敭历总清华。禁中诗句称才子,江左文章奉大家”,极尽赞誉;也提到他择取《圣教序》中字集成《万福集成赞》,“刊出曹碑丝有色,织成唐帖锦如霞”,进呈御前并遍赠友人。集句不易,考验学养才思,却也有不少人喜欢,元瑞堪称一时之冠。

对于彭元瑞,弘历似乎总有一些负面看法,从未予以充分的信任倚重,却又实在喜欢其才学文笔,不管是诗文韵对,常有佳构,出人意表。四十三年春,弘历撰作《全韵诗》,依“平水韵”106韵部各得一首,以平声30韵颂扬本朝诸帝,再以上、去、入76韵论列历代帝王之得失,格局宏大而构思精巧,颇为自得,颁赐内外大臣。时任浙江学政彭元瑞即加翻刻,并集周兴嗣《千字文》为跋,弘历阅后赞为“异想逸材”,赏赐甚丰。元瑞的才情超逸也体现在考试命题上,一次案临处州知府来迟,即以“来”拟题,“自一字至七字止,一曰来,二曰医来,三曰远者来,四曰送往迎来,五曰厚往而薄来,六曰不远千里而来,七曰而未尝有显者来”,机趣横生,也会让那些事先押题者摸不着头脑。

乾隆四十五年(1780)春乾隆南巡,赐诗称彭元瑞和蒋士铨为“江右两名士”,但也内蕴敲打之义,要求明道敦实,诫“取虚声”。当年八月适遇弘历的七十大寿,御刻“古稀天子”之宝,群臣纷纷赋诗颂赞,彭元瑞又以《古稀颂》夺得头彩,奖赉有加。弘历对这篇颂辞实在太喜欢了,一读再读,终于悟到不妥之处,御制《古稀说》,指出“元瑞之九颂,徒见其颂而未见其规,在元瑞为得半而失半,然使予观其颂洋洋自满,遂以为诚若此,则不但失半,又且失全”,郑重表示要以颂为规,“益深予临深履薄之戒”。之后《古稀说》勒石,钦命以元瑞的《古稀颂》附于后,既作为陪衬,也有几分显摆,说到底还是喜欢。

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彭元瑞督学江苏三年期满,江苏巡抚闵鹗元照例应对其业绩作一个总结,遂大加称扬。其实元瑞为人为官的格局都不大,又念私谊,士林早有一些议论,弘历已有所耳闻,收阅此奏时正在东巡返京的途中,批曰:“此奏圆融不实,另奏来。彼学问有何说,朕所嘉赏,作弊亦断无,但闻其出题奇巧,士论不服,汝何不奏?”吓得闵巡抚连忙解释。岂料皇上也就是那么一说,对彭元瑞学识的欣赏并无改变。十月,有旨命和珅充国史馆正总裁、彭元瑞充国史馆副总裁,并对国史的撰述发布训示:

盖因前代诸史,皆由后世史官编纂,胜朝事迹,历年久远,湮没失传,以致网罗散佚,采及稗官,褒识好恶,任意轩轾,率无定评,何如及早裒集,免致闻见失真,传疑袭讹乎!兹国史诸臣列传进呈,皆经朕亲览,详加核定,公是公非,不少假借,以期征实垂信。但国史体例与历代史不同,馆臣纂辑惟应据事直书,无庸分别各门。至若忠烈廉孝,以及奸臣宦官,历代皆附入列传。我朝百代昇平,并无此等事也。惟《贰臣传》一门,前经降旨另编甲乙,乃我朝开创所有。此实扶植纲常,为世道人心之计,自应另立专门,以存直道。至叛逆之臣,如吴三桂等,亦应明正罪状,另立一门,用昭斧钺之严。所有现办满汉臣工表传、宗室王公表传、蒙古王公事迹,其在乾隆四十年以前者,俱著该总裁等董饬纂办,勒限五年,陆续进呈。候朕钦定成书颁行,并写入四库全书,垂为信史。

早期的清代国史馆随开随停,自乾隆三十年成为常设机构,总裁、副总裁颇多,皆由皇帝从朝廷大员中简任。这道谕旨的发布,和珅、彭元瑞的任职,似乎意味着对二人信赖期许,也再一次明确将《国史列传》《贰臣传》与四库全书挂钩。和珅已于此前兼四库馆总裁,而弘历颁发此谕不到半个月,在彭元瑞至养心殿觐见时,当面谕知他参与办理四库全书。军机大臣即行拟旨:“彭元瑞著充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以前元瑞曾受命会办一些四库子项目,至此,才算正式担任馆职。

有记载称和珅很嫉恨彭元瑞,应是在后来,此时的和大人应对彭元瑞极力拉拢,推助运作,是以一入馆就位列纪昀之上。而老纪在四库馆效力已超过10年,寒暑无间,始终在总纂的位置上不予升擢。话分两头,比较和珅以及那些被皇上放在总裁层级上的皇子和近侍大员,彭元瑞当然更适合四库副总裁的人选。他与纪昀合称“南北两才子”,学养渊博,是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尝自称“借抄范氏天一阁、吴氏小山堂、马氏丛书楼、鲍氏知不足斋,虽未能略备,然颇费心力。它日当结庐数楹其中,与乡人士共读之”。彭氏知圣道斋收藏宋元旧本颇多,亲自校勘题跋,所抄书超过140种,皆于版心题签“知圣道斋抄校书籍”,并著有《知圣道斋书目》《知圣道斋读书跋尾》多种,也是一个读书种子。

彭元瑞入馆时,《四库全书》的编纂已近尾声,文渊阁本、文溯阁本皆已办竣列架,大约一时也没有太多事情,便参加《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西清古鉴》《宁寿鉴古》《天禄琳琅》等内廷诸书的辑录,出力甚多。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十四日,乾隆帝喜得玄孙,命彭元瑞、曹文埴检索《四库全书》古代有几人及见玄孙,复奏自唐至明的帝王皆未能,臣子有6人。弘历赋诗以志之,彭元瑞恭和一首,有句“盛事全翻册府珍,帝王未有有诸臣”“孙抱孙承天有喜,今斯今考古谁臻”,措辞亦婉转奇绝。

数日后乾隆第六次南巡,彭元瑞进《六巡江浙颂》。而弘历以所作《济水考》,令彭元瑞和纪昀阅看,核对各家说法,详考复奏。彭元瑞撰《宣示济水考复奏折子》,引用了《禹贡》《尚书传》《禹贡说断》《书纂言》等典籍,旁征博引,供皇上参酌。纪昀自也有一番考索比对,不敢疏忽。

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开千叟宴,55岁的彭元瑞进千叟宴乐章,命乐工歌之。接着奉敕拟宁寿宫皇极殿灯联,皇上赐诗“凡事曾闻豫立诠,嘉称元瑞制灯联。东西次第南而北,左右分明后与前”,大为奖赞。二月弘历驾临新建成的国子监辟雍释奠讲学,三月亲耕耤田,彭元瑞各有撰作,合称《三大礼赋》,皆得皇上嘉许。据说很使和珅心中不爽,在军机处出语讽刺,什么“青词宰相”“灯联相公”啥的,此事见于嘉道间梁章钜所著《楹联丛话》卷二,事实可能不够准确,仅供参考吧。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