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者的游戏规则
作者:张天骄
在我的家乡,人们打麻将的玩法叫作“打八张”,这让很多外地人都大吃一惊:通常麻将“胡”牌至少需要十四张的,怎么可能是八张。事实上,“打八张”的规则是某种花色的牌必须达到八张及以上才可以“胡牌”。其实也不只我们这里,比如四川的“血战到底”,都在有意加大难度,让游戏别那么轻易就结束。有些地方则不然,“推倒胡”即可,以速度取胜,尽快进入下一盘。
再以扑克为例,它的玩法几经变迁,目前还在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所以,我们可以一窥规则的调整规律。从“打升级”“拱猪”“斗地主”到“双升”再到如今的“掼蛋”,一副牌增加到两副牌,难度肯定是增加了:首先,玩家不太好计算牌了,其次,排列组合会发生更多变化,玩法自然也多种多样起来,但限制也在不断调整。比如凑成的连牌“顺子”只能是五张,比如“对子”凑成连牌也只能是连续三对,不能多也不能少,这都是在限制出牌的数量,意在增加回合的次数,也是不想让一把牌轻易地结束。
更巧妙的是,“掼蛋”虽然加了若干限制,增加了难度,但也有突破,最与时俱进的做法就是缩短整体时间。以前风靡一时的“打双升”规则有“不过分”之说,就是无论你和合作伙伴之前一局得了多少分,遇到“5”“10”“K”这些关还是要打的,不能越过,从而抑制了玩家的升级速度,客观上延长了战斗的胶着状态和时间。而“掼蛋”恰恰相反,只有逢“A”不过关,没有其他约束。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手风顺,可以连升三级,甚至能在一个小时内就解决战斗。这明显是在迎合智能手机时代专注力不断下降的玩家。
一张一弛,“掼蛋”的创造者是深谙人性的,在游戏难度和速度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平衡。这也是有先例可循的:玩法太复杂就会陷入曲高和寡的境地,比如桥牌。虽然只是单副扑克,但以规则多难度大著称,导致其一直是小众游戏。另一个极端则是如今的网络游戏,日本任天堂的灵魂人物宫本茂接受采访时就曾说过,美国玩家依然有很多保持着勇于挑战的传统,而日本人不喜欢克服困难,游戏稍微难一点,他们就不玩了。结果就是整个行业都在迁就他们,不再设计高难度的游戏……
游戏创造者的郁闷可以理解,但玩家的心理也值得同情:很多人的生活就是在现实中“打怪升级”,如果游戏还不能给人们一个喘息的空间,那它的存在意义又在何处呢? 掼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