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文垂,如此年轻的领航者

作者:张斌
考文垂,如此年轻的领航者0身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科斯塔纳瓦里诺,蓝天白云间,望向地中海,天地一片静好,暂避尘世,此地该是好去处。如若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比作巨轮,那这个春日在此展开的未来航程,注定会是惊涛骇浪,即将完成使命交接的领航者尚未启航便已开天辟地。

周五黄昏,残阳渐入大海,71岁的托马斯·巴赫完成着国际奥委会第144次全会最后一项公开议程,以近30分钟的答记者问阐释着开启未来航程的伟大意义,全会精神也将随着109位委员离开这处度假天堂而被带向四面八方。身肩12年主席重任的巴赫忧心于气候变化对世界大赛未来布局的影响,但台下众位同事则更在意,与荣享终身名誉主席一职的老主席将无处深情话别。从洛桑时间6月23日深夜24点起,巴赫将躬身离场,不再活在忙碌的日程里,即便未来更改行程,也无需再向外界做周全的解释,可以逍遥地以顾问姿态,瞩目年轻的领航者穿越风雨。

1981年,时年28岁的巴赫在国际奥委会第84次全会上呼吁给运动员更多发言的机会,刚刚登上大位一年的第七任主席萨马兰奇力排众议,决定重用这位奥运击剑冠军。转年,巴赫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首任委员之一,正式开始了终其一生的奥林匹克使命。1983年,而立之年的巴赫修得法学博士,进入职场。就在这一年,柯丝蒂·考文垂降生在津巴布韦一个白人中产之家,曾在美国奥本大学攻读酒店管理和公共饮食专业的她一举为祖国赢下七块奥运奖牌。27岁的塞巴斯蒂安·科在1983年正在全力备战洛杉矶奥运会,第二块奥运奖牌冥冥之中向其招手。还是这一年,24岁的小萨马兰奇差不多完成了大西洋两岸的学业,身为家中长子,投身奥林匹克大家庭注定是其一生之选吧。

斗转星移,号称奥林匹克历史上最开放的主席大选似乎仅用了两分钟便定鼎了未来八年。被延后的第一轮投票清脆地选出了终极结果,“80后”考文垂精准地一举拿下半数选票,没有给“60后”和“70后”对手一丝一毫的机会。英国媒体分析,如果第一轮未能决出高下,那塞巴斯蒂安·科和小萨马兰奇就有机会赢得更多理论上的选票,因为那些拥护巴赫主席愿景规划的委员们大多会在第一轮用选票表达立场,再往后则会有平衡性的考量。只需一轮,国际奥委会便将权柄赋予了年轻到不可思议的女性领航者手中,第八任主席罗格直到49岁才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第九任主席巴赫43岁成为国际奥委会执委,以上两位主席登上大位时都是59岁,12年履职,年过古稀卸任,而萨马兰奇1980年被选为第七任主席时已然是花甲之年。

因循奥林匹克宪章,考文垂极有可能引领航程十二载,于2037年卸任,即便那一年她也不过53岁,那架势颇似克林顿和奥巴马,经历两个总统任期后,离开白宫时也不过才55岁和56岁。此次与考文垂并肩参与竞选的法国奥委会主席拉帕尔蒂安生于1973年,是传统意义上的年富力强,但在“80后”领航者面前无一丝胜机,仅得四票,12年后,这位实力派人物也过了花甲,估计要看着“80后”和“90后”们奋勇争先了。

此次全会最后一天的清早,人们在餐厅里拍到了巴赫与考文垂进行工作讨论的场景,以大业相托,交接工作甚是烦琐。回国度假几日后,考文垂将迅疾回到工作岗位上。4月9日在洛桑,她将第一次与老主席并肩主持内部会议,逐步登上大位。从巴黎奥运会时宣布不再谋求续任,巴赫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生逢变局,道路险阻,同仁奋进。即将带着两个尚不到6岁的孩子迁居至洛桑的考文垂也深知,她要以主席之责捍卫女性运动,处置好变性选手参赛的问题;解决好俄罗斯试图回归奥运的敏感大局;斡旋特朗普,确保洛杉矶奥运会平顺;正确遴选2036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创造更多价值,让奥林匹克运动永葆生命力。 奥林匹克奥委会主席考文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