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突变时刻

作者:丘濂
国漫突变时刻0截至发稿前的2025年3月10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国内累计票房已经超过了146亿元,观影总人次达到3亿多。自春节档上映以来这一骑绝尘的成绩,让《哪吒2》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的冠军。除去一小部分重复观影的人群,粗略算来每5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看过《哪吒2》。不难在电影院里看到全家老小集体观影的场景。在各种短视频、影视流媒体平台都在抢夺注意力的今天,一部电影还能触及如此庞大的人群,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在过往的岁月里,第一部能够达到这种全民出动、阖家观看效果的院线电影,大约可以追溯到1998年在国内上映的《泰坦尼克号》。1994年,中国广电部电影局首次提出了“大片”这一概念。当时针对国内观影的惨淡,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总经理吴孟辰建议了一个创新举措,以分账的方式每年从国外引入10部左右的优秀影片。这些片子很多都属于好莱坞的大制作,因此有了“大片”的称号,引进的《泰坦尼克号》正是其中之一。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成为内地第一部电影大片,此后又有了《十面埋伏》《无极》这样的大片陆续登场。

这些片子被誉为“大片”有一些共同之处:资金投入高、全明星阵容、具有成熟的类型片叙事、对票房有很高的期待,也最终有可能获得广泛的商业影响力。

《哪吒2》则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动画大片。作为动画大片,它在全明星阵容方面以大众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类“公共IP”替代,其他方面的特点与真人大片无异。如果说真人大片把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支付名演员的片酬,那么动画大片的真金白银多半是用在了保证画面精良和营造视觉奇观。

《哪吒2》并非横空出世。导演饺子在电影上映之后发的唯一一条微博是回应《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的祝福。他这样写道:“《哪吒1》的时候,是大圣带着吒儿走到了观众面前。后来,又是《深海》给了我莫大动力。”国漫突变时刻1从《大圣归来》诞生的2015年,到今天现象级的《哪吒2》,中国动画电影产业正好走过10年的岁月。中国动画电影有过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期的辉煌,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口电视动画片冲击带来的沉寂。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政策性指导文件也没能激活产业。最终在最近的10年,动画电影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发展。

“在动画电影发展历史上,《大圣归来》里程碑般的意义,就在于它改变了动画只针对儿童的印象,将年轻人吸引进电影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这样告诉本刊。《大圣归来》的票房是9.56亿元,进入了当年国内票房的前十名,在当时引起的震动不亚于《哪吒2》。要知道第一部过亿元的动画电影是2010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票房也只有1.24亿元。

“《大圣归来》成为一道分水岭,动画的观看介质从电视逐渐转向了网络和电影院,电视动画日益式微。这之后,人们对于动画的观看也慢慢从进口动画,回到了国产动画。到了2019年,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在演讲中说B站国产原创动画的用户首次超过了境外动画。”王雷说。

《大圣归来》能够让成年人也看得津津有味,是因为它在商业类型片的叙事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编剧之一、现为Pinta Studio联合创始人的米粒是在2010年时加入了田晓鹏的公司。他也是学动画出身,但参与的第一部动画电影《魁拔》票房不理想,让他想要参与一些更创意密集的项目。田晓鹏当时的公司十月数码主业是制作广告和游戏开头的动画。“来公司不久,就得知了田导有想做《西游记》动画电影的想法。他说的一番话很打动我:‘就算是一个超级大英雄,以人类的寿命100岁为限,当他在监狱里关了80年,放出来也没什么英雄气概了。我们就做一个回家的孙悟空,他不再是一个打打杀杀的战神,他也有着脆弱的一面。’”国漫突变时刻2米粒说,包括导演田晓鹏在内,大家都没有正经学过编剧,参考的就是好莱坞的经典三幕剧。“我们想讲的故事有点像一个传统的英雄之旅的故事,一个主角希望换一个环境开始生活,然后遭遇危机。其实这个类型在好莱坞已经非常完善了。”一年多后,米粒有了新的工作机会离开了十月。当2015年,米粒提前看到《大圣归来》的样片时,他还担心画面有些粗糙。“不同的场次孙悟空的毛都不太一样,有的是枣红色,有的是橘红色,有的感觉要秃掉了,有的又很漂亮。这一看就是外包给不同公司后,无法统一质量。”但是米粒很确信,这样一个关于心中英雄回归的动画故事一定是市场上稀缺的。

在王雷看来,从《大圣归来》到《哪吒2》的这10年间,又涌现出若干部重要的动画电影,各自有着可圈可点的方面:2016年的《大鱼海棠》画面唯美,让女性观众走进了电影院。作为院线里难得的一部二维电影,达到了5.64亿元的票房;2019年的《白蛇:缘起》开启的“白蛇”系列,在重写神话之外,打出了另一张怀旧牌;2020年的《姜子牙》是对神话题材做了严肃的探讨;2023年的《深海》里独创了“粒子水墨”技术表现了海洋世界的瑰丽,这也是一部田晓鹏导演非常自我表达的影片;两部《雄狮少年》和《长安三万里》都是在选材上有所突破——一个是少见的现实主义,一个则是找到了历史题材这个入口。

直到《哪吒2》的出现,王雷认为,最大的一个进步便是类型电影的叙事更加成熟了。“这表现在它采用了分层叙事(layered story telling)这种编织故事的方式,也就是说一个电影故事里,包含着不同的情节线索,它们针对的是不同的受众。‘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对父权机制的反叛更容易得到青年观众的认同,而这里塑造了李靖夫妇与哪吒,以及敖光和敖丙这样的家庭关系,则更要表现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爱,这部分更适合亲子观看的家庭。这样在一部片子里就实现了让全年龄段的观众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终达到受众的最大化。再叠加技术支持下的视觉奇观,《哪吒2》相当于给未来的主流商业动画电影打了个样。”

《哪吒2》开启了一个动画大片的新时代。一位动画创意制作公司的资深员工告诉本刊,现在各个公司的策划和生产都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未来几年预计每年都会有投资过亿级别的动画大片上映。

《哪吒2》这样的动画大片是怎样诞生的?未来的市场上又会出现怎样的片子?为这个动画大片时代提供支持的是资本、故事和生产制作体系,它们共同决定了大片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整个动画电影产业是否能够更加繁荣和多元。国漫突变时刻3不少人都看好动画电影的市场空间。“大概10前,在日本就实现了动画电影对实拍电影消费的反超。再看2024年全球票房前十,有4部都是动画电影,排名第一的是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2》。”王雷这样说,“现在孩子们最主要接受影像的方式已经变成了虚拟影像,2024年中国游戏市场的收入是3200亿元,大大高于电影票房的400亿元。在虚拟影像的环绕下长大,大家喜欢看的也就是幻想性的故事,会对虚拟角色投入感情。曾经上一代人会在房间里贴上青春偶像的海报,如今的孩子摆在家里的可能是‘谷子店’里买来的虚拟角色的周边。”

“在一个成熟的电影生产和消费市场里,来自动画电影的票房起码能占到20%~30%。今年因为有《哪吒2》可能到达40%,但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把它变为一个常态。”动画电影创作公司随意门的CEO崔迪告诉本刊。

对于动画电影来说,除了票房之外,还有另一大收入来源是IP授权的收入。“我们统计过迪士尼电影的票房和贴迪士尼标产品的终端零售额,大致1美元的票房,后面就会跟着6美元的IP商业化收入,因此这部分潜力巨大。”魔豆朝上的创始合伙人于仁国这样对本刊说。魔豆朝上是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IP商业化服务运营方。这部电影由追光动画(以下简称“追光”)制作出品,在2023年上映时取得了18.25亿元的票房,在成人向的动画电影中仅次于两部《哪吒》。“影片围绕着唐代、唐代诗人以及唐诗展开讲述,根据影片内容的独特性,我们进行商业化的时候会重点和地方文旅单位展开合作。这就验证了IP商业化不光体现在实物产品上,更可以推广到线下体验、展览和文旅等领域,扩展商业化的更多可能性。IP是可以长青的,不但是依赖于推陈出新的内容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同时商业化的赋能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国漫突变时刻4尽管动画电影前景光明已成为共识,但回到2015年《大圣归来》出现之前,因为没有任何票房高的成人向国产动画电影作参考,找到投资非常艰难。这也是为何它从立项到完成经历了漫长的8年。导演田晓鹏为了完成片子四处借钱,中间换了数位投资人,他甚至不惜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大圣归来》9.56亿元的票房成绩,立刻吸引了资本的注意。正是在这一年,光线传媒成立了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条屋”),专门围绕动画来投资开发。此时光线传媒正处于由电视台综艺向电影产业的转型期,挖掘有潜力的新导演是他们进入这个新领域“以小搏大”的策略。那时有过动画长片经验的导演非常少,彩条屋把目光瞄准了短片制作者。

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高薇华的印象里,《大圣归来》在2015年的夏天上映,彩条屋的团队下半年就找了过来。“每届的毕业生都要在最后一年来完成一部动画短片,在学校最大的礼堂来展映。”高薇华作为老师,那年也做了一部片子压轴放映,叫《我的师父姜子牙》。它其实是计划制作的一个动画剧集的预告片,这源自姜子牙的故乡——山东高青县政府最早提出的想法。“现场效果出奇的好,还被拍下来放在网上,一夜就火了。”高薇华告诉本刊。彩条屋对高薇华片子的选材非常感兴趣。“我们本来想做的是剧,以姜子牙为中心重新建构一个‘六韬’的世界观。剧集可以慢慢搭建新的世界观,电影就需要另外来想一个剧本。”那成为动画电影《姜子牙》的一个起点。后来高薇华成为片子的制片人,她邀请当时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的李炜和两位毕业生程腾和李夏来做导演,参与影片的核心主创人员基本都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师生。

高薇华说,彩条屋成立的时候有一张大合影,里面包括了十几个他们在全国搜罗的动画团队。“除了我们,饺子、田晓鹏等导演都在其中。”2016年,彩条屋出资900万元,与高薇华共同成立了子公司中传合道。彩条屋与饺子的可可豆动画公司、与田晓鹏的十月文化都是类似的合作控股方式。彩条屋至今参投的动漫公司已经达到22家,既有具备原创能力的公司,也包括更偏重于制作环节的企业,这样就达到了整个生产链条的覆盖。通过投资核心创作者和产能公司的形式来搭建制作体系,并以出品和制片的形式参与制作流程,彩条屋这种资源整合的方式,也被形容为是一种松散的“联邦制”。

目前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两大出品方,除彩条屋之外,还有追光。与彩条屋的模式相对,追光更像一个独立运转的王国。追光进军动画电影要更早,2013年由土豆网的前CEO王微创立。米粒在2013年底入职追光,正是被追光的愿景所吸引:要自己来建设一个全流程的团队,成为中国的皮克斯动画。

由于王微的人脉关系,公司的动画电影项目一开始便不缺投资。米粒说,公司每天管员工两餐,周末还有烧烤;身边的同事不乏国内三维动画前辈,甚至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国内的顶尖人才;最关键的是追光投入资金建立了完备的流程管理机制。米粒告诉本刊,公司一开始就使用了一款名为Shotgun的生产流程管理软件。“这款软件当时的价格比较贵,国内几乎没有人用。制片可以很详细地制定制作计划,发布任务给艺术家,并且追踪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提醒超期等等,信息非常明确。同时追光的制片部门还有7个制片,盯住各个环节的进度。对比之前的公司,可能老板加制片人一共就两三个人,他们每天和你口头部署一下就行了。”国漫突变时刻5有如此硬件和软件的铺垫,追光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每年出产一部动画电影。崔迪曾经在追光担任过制片人。她告诉本刊,追光的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从创意到完成制作基本控制在三年,相当于公司要保证有三个并行的项目处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不同的阶段。

这种严密的统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事实上,动画电影投资的一个巨大的风险就在于制作周期漫长,并且极容易失控超时。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很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制作时间。“实拍电影建组开拍之后三个月就能杀青,动画电影等于要从无到有开始创造,不算前期创意的功夫,进入最烧钱的中期制作后,至少都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崔迪说。

“每当有动画电影票房不错,就会有大量资本涌进来想要投资。但大部分资本都是急功近利的,只是跟风和收割,并不想陪伴作品慢慢打磨。”当年《大圣归来》的其中一位投资人这样告诉本刊。

所以三年的时间是追光特有的速度,大多数国内动画电影的制作都在五年甚至更长。饺子的《哪吒》两部都做了五年,田晓鹏的第二部作品《深海》在不缺资金的情况下仍然用了七年半。2020年,当《深海》的制作进入到第五个年头,制片人刘伟在参加东布洲国际动画周名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工业化”论坛上分享了那个时期的困惑:导演田晓鹏陷入了一种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作为制品人很想帮他把思路翻译成整个团队能够消化和理解的标准。那是一种作者性的导演和工业体系之间的矛盾。国漫突变时刻6“国内的动画电影90%都是导演中心制,10%是制片人中心制,其实一个更合理的状态应该反过来。”独立动画人皮三这样告诉本刊。追光就属于难得的制片人中心制。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陈廖宇这样评价追光出品的动画:质量稳定,厂牌风格大于导演个人风格,不管有没有带来巨大的惊喜,但是一定有着很好的质量保障和稳步推进。皮三说,王微就是以互联网产品迭代的思路来做动画电影,先跑顺流程再说,不求每部都完美。

就算有着清晰的控制和规划,追光最初几年的票房仍旧不太理想。公司成立后的第三年即2016年,追光推出了首部动画长片《小门神》,票房7866.7万元;接着2017年,继续出品了《阿唐奇遇》,票房3038.9万元;2018年则是《猫与桃花源》,票房2179.8万元。这三部票房一部比一部低,可以说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团队在《小门神》快要完成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问题了,但另外两部都已经进入了制作,进行调整的只能是第四部。”崔迪说,“核心问题就是这些原创的IP故事观众没有概念,很难有动力走进电影院。”于是第四部的成败成了关键,尤其“当初充裕的投资在这时也捉襟见肘了”。为什么扎堆神话传说?

2019年上映的《白蛇:缘起》成为追光的转折点。米粒是这部电影前期故事团队的成员。“当时公司决定把原创故事停一停,回到传统神话传说里找素材。”米粒说,“回想起之前参与的《大圣归来》,我觉得心中的‘男神’已经拍过了,就想找个‘女神’,于是提议了白素贞。那么照着《新白娘子传奇》来拍肯定没意思,自然也想到去拍个前传,把前世这个小牧童救白蛇的故事做得更加充实。他们为什么前世想在一起而不得?最后就想到许仙的前世可以设定在唐朝,他是个捕蛇人的身份,正好唐代柳宗元那篇《捕蛇者说》大家小时候都学过。”米粒在剧本开始写作后就离开了追光,但这些元素都成为最终剧情中更复杂纠葛的一部分。

作为《白蛇:缘起》这部片子的制片人,崔迪对这部片子感情深厚,“有种背水一战的压力在身上。我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很长时间我微信的头像都是小白(白素贞)”。在崔迪看来,这部片子能够获得成功,就在于它在熟悉的故事框架中增添了新的东西。“《新白娘子传奇》已经是经典了,如果再找真人演员去演绎,恐怕观众很难认可。做成动画的形象,反而能够唤起观众的怀旧情绪。里面加入一些新的角色,像是为妖怪打造法宝的‘宝青坊主’,还有白蛇所在的‘蛇族’,都引入了新的世界观,会更符合动画爱好者的观看习惯。”国漫突变时刻7《白蛇:缘起》在当年获得了4.52亿元票房的成绩。接着在2021年和2024年也有同系列的内容续作《白蛇2:青蛇劫起》和《白蛇:浮生》,延续了这一神话IP的影响力。同样负责这一IP商业化服务运营的于仁国告诉本刊,IP商业化也讲究契机。比如,由于2025年是蛇年,《白蛇:浮生》的商业化潜力也在持续被开发中。

为何动画电影的选材来源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神话传说?王雷告诉本刊,世界范围内来看,在动画电影中基于假定性世界来创作的幻想片(fantasy)是最主流的一个类型。“所以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就会发展出和神话传说相结合。从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的中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再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拍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都是如此。2015年的《大圣归来》之后,人们看到的一系列神话传说类片子的扎堆,它们都处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传统之中。”

另外的原因则是,这样的题材对于投资人来说是最没有风险的。陈廖宇告诉本刊,当创作者拿着电影大纲去寻找投资的时候,对方就会问预计票房多少。“神话传说类动画电影就能够有相对成功的作品案例,它是投资人最直接的一个参照。”

2020年动画电影《姜子牙》终于完成了制作,走上了银幕。虽然取材于神话,但主角并不是像孙悟空那样公众随口就能说出不少事迹的人物。“相信多数人提到姜子牙脑海里只能浮现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画面,觉得姜子牙就是个仙风道骨的白胡子长者。即使在明代《封神演义》的小说中,他也以授天之命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功能性人物’出现,缺乏个性。然而在《诗经·大雅·文王》中描写牧野之战的情形,有‘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一句,形容太师尚父姜子牙就好像展翅飞翔的雄鹰,仿佛‘战神’一般。这种形象理解上的差异,就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至于剧本故事,高薇华说《封神演义》小说的结尾,是姜子牙斩杀了附在妲己身上的九尾狐,最终被封为众神之长,执掌了封神榜。“讨论剧本走向时,编剧说了句,‘姜子牙诛杀九尾,如果没能杀成呢?’因为妲己本人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这里面是有冤屈在的。于是《姜子牙》的电影就以这个小说中语焉不详的‘空隙’为发端,相当于是一个《封神演义》的后传。”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上映时,片尾彩蛋出现了《姜子牙》的预告。同样是彩条屋出品,同样是改编自《封神演义》,让一些观众误以为两部片子存在风格上的关联。“其实完全大相径庭。”高薇华这样说。她把哪吒和孙悟空这样的主角称作“成长式英雄”,他们一开始并无信仰,信仰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与此相对,姜子牙是“救赎式英雄”,他最初就有着坚定的信仰,信仰出现裂缝以至于崩塌,他需要寻找真相,完成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救赎。“成长式英雄表现起来是很外化的,所以会有不少大场面和动作戏。救赎式的英雄则大量是内心矛盾冲突的‘文戏’,团队的很多工夫花在了人物塑造上,姜子牙的表情和动作如何来细微地表达角色内心。对于观众,这是两种不同的观影体验。”国漫突变时刻8王雷说,就像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神话改编都是给当代观众看的,必须在角色塑造、叙事结构、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上去和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在100多个关于姜子牙的形象方案中,最后主创团队选定的那个姜子牙在45岁左右,看上去是一个迷茫又潦倒的中年大叔。“一些观众表示感同身受,这是一个‘社畜’如何找回初心的故事,当一个满怀梦想的年轻人走入社会,经年累月被磨灭了最初的信念,这时该如何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高薇华说。对于这个学院派的团队,姜子牙还寄托着他们的精神追求。“他是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决心,最终‘止于至善’。”

《姜子牙》也获得了16.02亿元的出色票房。高薇华说,能够塑造成功一个气质内敛、并不讨喜的英雄,是这部神话改编动画电影的开创之处。“未来也要推出续集,姜子牙的精神内核肯定不变,但我们也会考虑在深刻性上如何能够‘举重若轻’,而不是‘举重若重’。”

根据公众号“角研社”的统计,2015年到2025年间,1294部国产动画电影在电影局备案,其中有159部讲的是中国经典神话人物的故事。孙悟空、二郎神、哪吒、猪八戒和白素贞,这是备案电影中最受欢迎的5个神话人物。至今为止,25部神话题材的动画电影已经上映,9部票房过亿元,2部票房超50亿元,1部票房在百亿元级,还有不少是未来可期。追光的“新传说”和“新神榜”系列就是聚焦于此,《聊斋:兰若寺》预计会在今年暑期登陆院线。而光线传媒这边,有着“中国神话宇宙”计划,在电影局备案的神话电影共有九部,《姜子牙2》《妲己》《八仙过大海》《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等片子处在前期策划中。

“全球来讲,从上世纪末就形成了一种神话复兴的潮流,席卷了文坛和影视界。好比20世纪末英语文学界组织了一次关于本世纪最伟大小说评选,学界选出的是《尤利西斯》,公众海选投票出来的是《指环王》,它们都属于以古老神话为原型的再创作。人们渴望从遥远的神话中寻找联结,解决当下的困惑。中国动画电影的这波神话改编操作,也是潮流当中的一部分。”高薇华告诉本刊。她认为中国神话传说的宝藏可挖掘的空间还有很多,即使相似的题材也可以来做不同的创作,“无论《姜子牙》还是《哪吒》,都只是一个初期的探索”。国漫突变时刻9有了一个不错的神话改编而成的剧本,还要通过一个庞大的制作体系将它转化成一部动画电影。三维动画电影的诞生,分成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包括剧本撰写,美术概念和分镜头脚本,一个较小的团队就能完成;中期和后期的主要环节有建模、骨骼绑定、动画制作、特效、灯光与渲染,还有最后的合成,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参与。在国内,除了追光拥有较大规模的制作团队,出品的动画电影只需要少量外包,其他公司都会把重要场次的制作控制在手里,把剩余部分交给外部力量。《哪吒2》的背后,是138家动画公司和4000多名动画人的通力合作。它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参与人数和公司数量最多的影片。

动画电影以外包协作来完成在世界范围都很常见,“中国制造”的特殊之处则在于它牵涉的公司如此之多。这和动画电影产业在中国还不够发达有关——并没有足够体量的片子支撑几家纯粹制作动画电影的公司,制作公司都需要多元的业务板块来营利,电影制作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哪家公司都接不了太大的订单。国漫突变时刻102007年,张志一从法国学成动画专业归来,本来想凭借之前的短片经验,在国内开启一番动画电影的事业,却发现完全没有土壤。她2010年在北京创办了露米埃,公司最早是制作电视广告,接着做过电影片头,正式进入电影领域是参与《狼图腾》这样实拍电影里的三维特效。2015年《大圣归来》的高票房为她带来了投资,得以来圆动画电影梦。她与法国的制作公司合作,在2020年推出了一部名叫《动物特工局》的合家欢型动画电影。

虽然后来反思,这部片子并没有对市场需求做精细考量,但张志一通过这部片子跑顺了制作流程。“我们是把分镜头脚本和动画制作这两个环节外包给了法国团队,因为我知道这是他们的强项。”张志一告诉本刊。有了这部片子的经验之后,露米埃就陆续接到了其他动画电影的外包订单,增添了新的业务单元。“我们公司擅长的依然是非动画环节的制作。”张志一说。在《哪吒2》里,露米埃主要做了天元鼎内部镜头的解算、特效、灯光渲染与合成,一共10分钟不到的镜头。张志一说。动画环节属于制作当中“劳动密集型”的工种,需要招纳比较多的动画师。“没有发展动画环节,也是因为我们想保持一个中等公司的规模,抵抗行业里不确定的风险。”国漫突变时刻11和露米埃相反,视界树是一家全流程的大型制作公司,动画环节是他们的强项。视界树在沈阳、哈尔滨和南通均有办公地点,200多人的团队里有50多人都属于动画部门,这主要是因为创始人就是动画师出身。但这里的动画并不是完全指电影动画。视界树制片总监孟瑶向本刊介绍,2014年公司成立时,主要承接韩国的订单,做低幼TV剧的动画,然后就发展到做番剧,也就是视频网站的动画剧集。等到经验积累得差不多,公司就开始接低幼类儿童电影,最后才接触了成人向的动画电影。“这几类的动画制作难度是逐级递增的。”孟瑶说。在《哪吒2》里,视界树参与了一分多钟的动画制作。“为此公司专门组成了一个五个人的动画团队,里面全部是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动画师。”

孟瑶告诉本刊,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还是做低幼TV剧的动画,因为它的性价比最高。“一集十分钟,一个月就能做三集,做完客户就立刻结款,能保证公司运营的基本流水。”而对比之下,《哪吒2》的一分多钟要花掉五人团队半年多的时间。“但我们非常看重参与动画电影的机会。”孟瑶说,“动画电影在所有动画类产品中的要求是顶级的,我们的动画师和饺子这样的导演慢慢去磨,能提高技术造诣和审美能力。”

因此随着《哪吒2》这样的动画大片完成制作,一方面提升了全行业的技术水平,让每家制作公司在各自专长的领域更加精进;另一方面也是让能力出色、合作靠谱的公司在行业里树立口碑,成为理想的协作对象。“毕竟外包的风险,就是片子达不到质量标准,不能按时顺利回收。”张志一说。而随着动画电影市场增大,从创意到制作都是内部开发(in-house)的模式也会增多。光线传媒在2023年成立了另一厂牌光线动画,在动画行业招兵买马,布局就在此。它和只做投资、制片管理和宣发的彩条屋不一样,会对整个流程有更严密的控制。

一部动画大片的诞生经常会带来技术上的突破,并会影响之后的影片。如果以在影片里营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来衡量,动画从业者往往会提到《深海》中“粒子水墨”这项技术。粒子特效是一种通过大量小图形组合来模拟各种视觉效果的技术,通过控制这些小图形的速度、大小、颜色、透明度和发射方向来实现烟雾、火焰、爆炸、雨滴等效果。《深海》的团队最初想用三维动画来模拟水墨画,但它非常具象呆板,和水墨的写意是冲突的。最后制作人员用无数粒子堆积出了水墨的形态,打破了原本三维物体的硬轮廓,观众看到的就是一个颜色流淌着的海底梦境。这种处理方式被《哪吒2》借鉴——《哪吒2》团队研发出“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在主要角色和场景上,都能感受到些许水墨画晕染的雅致韵味。

有的技术研发更成为动画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内部开发模式的优势。王雷告诉本刊,就像现在大家用的毛发软件X Gen,雏形是迪士尼在做《长发公主》时开发的,好几年后它才授权给其他公司。“内部开发很有利于技术积淀。”北京电影学院电脑动画教研室主任单传蓬和本刊提到了在《白蛇》的第三部《白蛇:浮生》中,追光在角色特效方面,做出了人物身上穿的绫罗绸缎的轻透质感,比之前两部都有进步。“不仅是半透明的,上面还有细腻的立体刺绣。人物活动的时候,衣衫随之摆动,显得轻柔灵动。看完之后我都很期待影片出的周边能有这样的汉服。”神话改编电影里人物着古装是常态。单传蓬说,以三维动画技术来展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这是颇具创新性的。国漫突变时刻12《白蛇:浮生》中,在角色特效方面,做出了人物身上穿的绫罗绸缎的轻透质感

那么怎样看待中国动画电影所达到的技术水准?Jane是国内一家动画创意制作公司的动画总监,她在北美的动画公司有10年的工作经历。Jane告诉本刊,在技术方面,中国的部分特效结合中式审美做了不少创新,在视觉上有更贴合叙事风格的设计,在低于好莱坞动画电影预算的情况下能够做出相媲美的效果,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然而不同的是,国内的动画电影会把成本的大部分都放在模型和特效上,这都是为了让画面更漂亮。“国外则会把更多投入放在动画制作环节。动画制作是让人物具有表情和动作,能够从静止到活动起来,这是一部动画片的核心。”她讲到像《疯狂动物城》这样的片子,会给到更多的中景或者全身镜头,让观众能看到肢体语言的丰富表演。“好的动画能够创造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这是一部片子最宝贵的IP,能为公司带来不断的收益。看国内的动画电影有时会觉得画面很炫,但最终对人物没有感觉,这就是因为动画师没有做出好的表演去支撑人物。”

动画环节的薄弱,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匮乏。Jane说,动画师是个需要综合能力的职业,懂得技术外还要了解表演,知晓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如何表达。这来自于过去的学习和平时的积淀,具体处理角色的时候,也要找到合适的参考。“国外会有一些提供给动画制作者搜索情感表达和运动规律的网站,里面有高速摄影机拍摄的素材,还有不同的角度。这会比一般视频网站搜到的东西更有价值。”她对比了《哪吒2》和《寻梦环游记》中的两场戏,分别是哪吒在天元鼎里和母亲化丹前的告别,以及Coco从地下城回来见到奶奶,和奶奶说她的爸爸并没有忘记她。“都是感情戏,都是面部大特写,你就会发现后者除了悲伤外,还有更加细腻的层次,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悲伤。这种处理就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大片之外,我们需要怎样的动画电影?

在《哪吒2》上映之时,还有两部同期在院线上映的动画电影值得注意。一部是原创IP的作品《雄狮少年2》,还有一部是荣获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小成本制作的《猫猫的奇幻漂流》(FLow)。

《雄狮少年》在2021年岁末上映,原创现实主义的选材在神话改编扎堆的动画电影里就仿佛是一股清流。《雄狮少年》的监制、制片人、出品人张苗2019年开始涉足动画电影赛道之前,以制片人和发行人身份参与的影片大部分为真人电影。“进入这个赛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及主创团队的创作和生产方法论,在品质、成本、周期和产品差异化方面找到最佳平衡点。”张苗告诉本刊。他吸引到合作投资伙伴的是“原创+现实主义”路线:“在内容上突破传统IP改编路径,培育根植于当代中国的原创故事基因;在形式上构建写实动画美学体系——既区别于美漫、日漫的程式化风格,也不同于游戏美术的虚拟质感。”国漫突变时刻13在《雄狮少年》出来之前,很多人都对动画如何描摹纯粹现实题材缺乏想象。这也包括编剧里则林。里则林是青春片的编剧出身,没有动画的编剧经验。导演孙海鹏找到他,想要一个关于舞狮的故事,里则林很快就有了关于几个广东农村留守少年通过学习武狮,从“病猫”成长为“雄狮”的故事线索。“不过我也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题材去做实拍或者动画,会有什么区别。”里则林对本刊说。最终他看到成片,才意识到有几个地方用动画呈现都是实拍达不到的更好效果:“就像‘百狮大战’时,各种狮子的‘二次元’表情;还有整个片子的最后,主角阿娟朝着擎天柱一跃而起,化为雄狮,空中散落朵朵红色木棉花。”

针对现实题材,动画仍然有表达“动画性”的方式。“红狮头毛发的颤动、鼓点与心跳的共振——这些都是动画才能极致表达的细节。”张苗说,“在续作《雄狮少年2》中,你还能看见动画对生活肌理的显微式呈现,比如弄堂栏杆的氧化锈迹、木棉花瓣飘落的空气动力学轨迹。如果以真人电影呈现,也许能够还原故事框架,但会丧失动画独有的诗意重构:当阿娟在雨中格斗时,玉兰花与木棉花的意象转换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是用超现实手法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外化。”国漫突变时刻14《雄狮少年》取得了2.49亿元的不错票房,IP还衍生出了同名的音乐剧和超级中短剧作品。《雄狮少年2》目前票房则不尽如人意,停留在8329.4万元。“在我心中,《雄狮少年2》是一部无悔佳作。《哪吒2》和《雄狮少年2》豆瓣评分均为8.5分,但票房差异巨大,如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对动画电影提出的要求,值得我去总结和反思。”张苗说。

在独立动画人皮三看来,即使是现实题材的动画,也需要有一个魔幻的“抓手”。第一部的舞狮就是那个抓手,而第二部里当舞狮少年进入城市去参加格斗比赛,狮头成了一个若隐若现的符号,联结现实与超现实的抓手便消失了。不过,至少从第一部《雄狮少年》的成功和IP运营的长尾效应,不难看出原创动画仍旧可以赢得观众。国漫突变时刻15当2023年追光出品的《长安三万里》大卖之后,历史题材又成为集中投资开发的对象。追光的《三国的星空》等待上映,备案的还有《水浒:风雪山神庙》;光线传媒这边储备有《梁祝》和《新西厢记》。无论在哪股创作潮流中,和这些公共IP相比,《雄狮少年》的两部都是特别的,代表了一种动画电影题材多元化的可能。王雷对本刊说:“看看日本就知道动画在题材上不会受到什么局限了,日本是商业动画题材最复杂的国家。现实题材的比如一个运动项目就可以来出动画。像是《铃芽之旅》这种,主人公会被从吃饭上学的日常,带到一个拯救世界的旅程当中,核心还是当下年轻人的情感和成长。中国的动画题材有待拓展。”

称得上动画大片的电影都成本高昂。高薇华告诉本刊,2023年上映的《深海》可看作一个转折点,之前制作成本约在8000万元至1亿元,而像《深海》《哪吒2》等片子,从角色、场景的模型资产量,还有特效镜头的数量来说,都让制作成本达到两三亿元。再加上宣发成本和制作成本至少一比一,有时遇上春节档加上票补甚至会是制作成本的两三倍,最后票房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那么是否存在一个问题——当观众已经习惯充满视觉奇观的动画电影之后,就很难再为那些几千万元成本的片子买单了?国漫突变时刻162016年上映的《大鱼海棠》画面唯美,让更多女性观众走进了电影院

独立动画电影《猫猫的奇幻漂流》就提供了另外的思路。它诞生在没有什么动画电影工业可言的拉脱维亚,制作成本仅在350万欧元(约2750万元人民币)。它的动画制作主要依靠了一款免费开源的软件Blender,参与制作的总人数不过15~20人,导演金兹·兹巴洛迪斯(Gints Zilbalodis)要身兼数职,除了撰写剧本、设计镜头,还要参与布景搭建、视觉开发、灯光,甚至创作了配乐。

从影片的视觉效果来看,很容易感受到低成本带来的限制,里面的动物都缺乏皮克斯动画那种纤毫毕现、极其精微细致的刻画,但是它们的神态、动作,和面对彼此时的反应都相当真实,一看便知导演做了大量的动物观察。动画将动物拟人化来处理是常见手法,这部片子则真正让动物按照它们的天性来行动,观众也获得了以动物视角观看的全新体验。跟随那艘洪水后的“诺亚方舟”一起漂流,观众可以从动物之间的相处得到治愈,也能进一步思考这则末世危机的寓言。它把动画更能实现隐喻和象征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奥斯卡角逐中,《猫猫的奇幻漂流》击败了《荒野机器人》《头脑特工队2》等强劲对手,在好莱坞和宫崎骏之间开辟了一条新路。

“实拍电影里已经有《好东西》这样的片子涌现出来,并拥有喜爱它的观众群体。未来动画电影的生态也应该如此,既有大投资的商业片,也有个性化表达的小成本电影,各有受众。”王雷说。

同样预计今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就在独特表达上承载了期待。它是从“中国奇谭”系列动画短片中《小妖怪的夏天》这集发展而来的动画长片。《中国奇谭》的总导演陈廖宇告诉本刊,这个系列的初衷是在国内动画电影题材趋同的情况下,结合我国的动画传统,用短片来尝试一些具有特色的作品。“我们对《小妖怪的夏天》这个故事和设定很有信心,加上观众的喜欢,促使我们更快地按计划在它的基础上创作了影院长片。”陈廖宇告诉本刊。他做了一个比喻:如果中国动画电影是一桌菜,来自彩条屋的“大爆款”就是山珍海味类的硬菜,追光每年的稳定出品则是主菜,另辟蹊径的《中国奇谭》就好比风味菜。

(感谢嫣然、梁昌皓、马华、刘阔、金大勇。实习记者曹泓对本文亦有贡献) 国漫哪吒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