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中的人生哲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夏波漾童书中的人生哲理0成年人可能会感到奇怪的是,一本简单的童书,孩子能听上百遍也不会觉得厌烦。比如《晚安,月亮》,文字非常简单,“晚安,小房子。晚安,小老鼠。晚安,梳子。晚安,毛刷……晚安,星星。晚安,空气。”脑科学家说,儿童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找到故事让他们感到灵光一闪的瞬间,所以他们有那么大的热情去一遍又一遍地听同样的睡前故事。

儿童文学专家说,睡前故事对孩子有安抚作用。“《晚安,月亮》唤起了我们对那些在白日世界里陪伴自身的物件的眷恋,它也是一场进入那个世界之外的旅程的准备仪式,是对已知世界的告别、对充满黑暗和梦境的未知世界的迎接。它通过列举具体的事物来营造出一个安全的世界,通过重新列举这个世界里的事物来占有这个世界。”

对童话来说,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刻意去教育孩子热爱生活、与人为善,而是要好玩,让孩子觉得看书不是学习,也是一种玩耍。意大利童话作家贾尼·罗大里说:“童话的用处在于,从表面上看,一点儿也没有用:如同诗歌和音乐,又如同戏剧或者运动。”寓言故事中也许包含着哲理,但它们会把抽象的变成现实的,用特例进行概括。比如《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狮子”:狐狸第一次看见狮子时,惊恐得差一点吓死。第二次相遇时,他仍然害怕,不过不像上一次那样厉害。当他第三次见到时,他已经变得这样大胆,竟敢走上前去,和狮子交谈起来。“这则故事是说,熟悉能缓和对事物的恐惧。”现在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人类与AI的相遇、初学者和外语的相遇。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勒若还说:“即使是看上去最浅显的童书也能传播高雅又有深度的知识。”所以大人去重读童书也是有益的。美国作家帕梅拉·保罗就从很多童书中看出了人生教训。比如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儿童诗,有一首叫《射箭》,一个孩子把箭射向蓝天,正中飘过的白云朵。白云落下死在海岸边,他从此再也不想射箭了。教训是: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意外的后果。

还有一首《啄》,一只啄木鸟在一棵塑料树上啄食,什么也吃不到,它感叹“生活早已不像过去那样甜蜜”。教训:新的并不总是更好的。

苏斯博士的《在爸爸身上蹦来跳去》中,一个女孩遇到了一个会唱歌的东西。但那个东西一直喋喋不休地唱,“再见了,你这家伙。你唱得太长久了”。在很多会议上,有人长篇大论时,大家都会有这种感受。这个故事的教训是,要谨慎选择让什么人参与进来。

威廉·史塔克的《迦勒和凯特》开头写的是丈夫迦勒在与妻子凯特争吵时愤然离去。就在迦勒终于冷静下来,准备回家赔礼道歉时,一个巫婆把他变成了一条狗。这就是你在争吵中走出去的下场。教训:道歉要及时。

《爱花的牛》讲的是一头不想斗牛的公牛的故事,它的主要启示是,正如你不能把喜欢坐着闻花香的动物变成好战的人一样,你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叽喀叽喀碰碰》中26个字母都想爬上一棵明显过于拥挤的树,结果纷纷掉下来,它告诉我们要小心群体思维。《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是关于贪得无厌的动物的书籍,有些人就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

下一篇: 都市穴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