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的时机
作者:程旭
大哥的笑如暗巷里施放的冷枪,脱口秀演员的情绪转化术则自带金钟罩。社交或公共场合中,笑与不笑、何时笑、笑多大声,往往表现了谁在走神、谁在突袭、谁在抢戏。张爱玲小说《鸿鸾禧》的结尾,丈夫讲了个冷笑话,一屋子的人全笑了,可是笑得有点心不定,不知道应不应当笑,与丈夫貌合神离的娄太太听漏了这一段,因此笑得最响。乔·佩西在经典黑帮电影《好家伙》里给朋友们讲段子,惹来大家爆笑,笑得最大声的倒霉蛋情不自禁地说“你太逗了”。顿时,乔火冒三丈:“啥意思?我太逗了?你是说我说话的样子像小丑一样滑稽?”
笑是天性,人类学家罗宾·邓巴说,人之所以演化出笑这个能力,是因为可以向同类释放善意,以此来结成社群。笑是表演,合唱团的声乐老师教我,要抬眉亮眼,提笑肌,学会职业假笑。我拍婚纱照,也是笑了一路,笑到脸发僵,完事后和摄影师一同吃饭,他拜托我不要再笑了,看见我笑对他吞咽食物造成了麻烦。笑也是规训,情景喜剧会用大量的罐头笑声去烘托笑点,而老板讲的段子,辞职和退休后终于不用硬笑了。
笑还可当武器使,王国维云:“夫能笑人者,必其势力强于被笑者也,故笑者实吾人一种势力之发表。”睿智的威廉和老古董豪尔赫就“笑的时机”问题在小说《玫瑰的名字》里唇枪舌剑。威廉主张庄重场合像念颂词时不能笑,除此之外应该鼓励人笑。豪尔赫则反对任何场合下的不严肃行为,包括人处在平静心境中的默笑。威廉称圣劳伦斯被绑在火刑架上烤了一会儿,请求刽子手们把他翻转过来再烧,说那边的肉已经烤熟了,调笑是为了羞辱敌人,豪尔赫说这恰恰证明了笑离死亡和躯体的腐烂是相当近的。
有个笑话讲,如果拥有了可以随时随地让任何人笑的超能力,如何靠此牟利?答:可以去火葬场门口收保护费。英剧《冤家成双对》里有个原创理论发明家,他就给这种不合时宜的笑设置了一个极端情况。葬礼上,如果一阵莫名的笑意向你涌来,一开始你还可以忍住,扮个麻木脸。可是笑如潮水,冲击意志的大坝,终于在一个临界点,大坝失守,人便会疯笑不止。这种现象名为“憋笑恶性循环”。我想起小学时,老师还可以打学生手心,一次我哥们儿被打得哇哇哭,我在一旁把手指抠破也没有阻挡住爆笑,于是也跟着领了一餐“竹条炒肉”。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