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第一次不回家过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Karen告诉我妈今年过年我不回家以后,她果然十分震惊。
“你不想我们吗?家那么让你讨厌吗?”这两个问题扎扎实实戳到了我。可我不想直说原因,一是因为我不想翻我们之间相处不愉快的旧账,二是怕说“不想你们,也讨厌回家”太直接伤到他俩。再加上路途的遥远、环境的单一和春运的拥挤,本就薄弱的回家意愿被这些细碎折磨再次打磨,变成一缕很快飘散的烟。
尽管身边朋友不理解我过年为什么不回家,也有人觉得我这样不孝顺,但一想起去年过年时和我妈的不快相处,更别提我们以前大大小小的分歧与摩擦,我就觉得我应该为自己抗争。
后来我们一家对这件事的关注和讨论渐渐褪去,直到我妈告诉我她和我爸决定今年过年出去旅游的时候,我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今年,我可以做个叛逆小孩,过个简单自由的年了。
除夕夜,路上清冷寂静,在吃完比萨和寿司作为年夜饭以后,我应爸妈要求和他们打了个视频电话。几天前,他们住进一家温泉民宿,这里亦有不少情况相似的中年夫妻,子女不回家过年,他们自己也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
房间浴室内安置了随时可泡的温泉,民宿每餐提供8道菜,还可以随时玩麻将,我妈对这样的假期生活表示非常满意。我也很高兴,这次不回家过年,意外地让我们彼此都有了新的过年体验。
我们平时联系不多,显得这次通话异常难得。40分钟后,一阵音乐声传来,我妈笑着说民宿每次一开饭就打铃。此时我爸已经离开屏幕去餐厅一线打探情况,而我妈也在不久后穿好衣服准备过去。“要不我们等会儿再聊?”我转变对打两三个小时电话的预期,内心多少还有些失落,说先这样吧,我也要去洗衣服、洗澡了。
还好我妈在电话里没再问我为什么过年不回家,我松了一口气。她似乎说服了自己,不再执着寻求确切的答案,而更希望大家都开心过年。小时候的我是很喜欢过年的,但长大后,我越来越介意老家的寒冷单调和吃一口就冒油的饺子,担心吃多了会发胖,能见到的亲戚数量在变少,被问到的问题也经常让我尴尬。
顺着这个思路,我发现我过年不想回家的原因不止这些。我喜欢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天,眷恋到不愿意放手,哪怕是到过年的时候。回老家需要我把自己从一线城市的新鲜、繁华和欣欣向荣中拔出来,以小镇姑娘的身份直面过往的记忆与丧失,这是我不愿意面对的。
除此之外还有爸妈的衰老。视频电话在展现皱纹和憔悴时还算客气和收敛,但当我近距离用肉眼观察他们的脸,皱纹、松弛和瑕疵尽现,我便无路可退。闭上眼睛,我的脑海里能清楚地再现他们年轻时的脸,那时候他们需要蹲下来才能和我同高。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像个逃兵。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心的亏欠感总会战胜那些琐碎的不快。
我觉得明年过年我得回家了,这是自愿而非被习俗裹挟。尽管我和爸妈都知道,我们还会重复以往的过年模式,就连年夜饭的菜都不会变,但我得把那些“不想”先放一放,在那段时间待在他们身边,甚至可能还会在假期快结束时舍不得离开。时间一直往前走,而我不能总回头看。 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