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经济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夏泊漾理发经济学0发型能显著地改变一个人的外观,但我们好像平时很少在发型上花太多心思,很多人更在意自己的发型是否好打理,而不是它能不能让自己容光焕发,所以有些人干脆在家自己剪。

据说人们一般在遭遇一些人生变故,比如失恋时才会换发型以明志。法国作家芭贝里在小说《刺猬的优雅》中写道:“一个发型能够将一个人完全改变吗?我简直不敢相信镜子中的人竟是自己,过去那张装着一副不讨喜脸孔的黑色盔甲顿时变成了脸孔四周嬉戏玩耍的轻柔的波浪,就连面孔都变得不再丑陋,这个发型带给我一种……很值得尊重的模样,我甚至觉得自己就是罗马帝国的贵族仕女。”

我理发时一直是任凭理发师“发落”。我的印象中理发师都特别有主见,希望客人接受他们的建议,就好比出租车司机,认为自己对道路更熟悉。要是有理发师问我额头上的头发平时往左梳还是往右梳,我会说你更专业,听你的。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也是这样,她说一位发型师说她的头发是自然卷,给她推荐了一种发型,她愿意把头发全权交给发型师。

据调查有20%的人曾因不喜欢的发型而哭泣,而1/6的女性表示,如果头发有问题,她们会羞于出门。理发行业的人说,当你新剪了一个发型之后,你多半是不满意的,但这不等于发型师没有明白你的意思,或者说发型师的审美和技术不过关,而是因为大多数人一时都接受不了自己的新发型。

首先,这是因为你的新发型可能太过完美了。“一个有才华的理发师知道如何以及在哪里剪你的头发,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因为你的多缕头发通常是同时剪的,它们看起来几乎太均匀了,位置也很完美。这种一致性会导致新发型看起来几乎不自然地完美。”

其次,刚剪过头时,我们对头发的体感会发生变化,本来头发生长一段时间后末端逐渐变细,这意味着头发逐渐失去厚度。剪了之后,头发的尖端没了,留下的是粗壮的部分,会让头发感觉更沉、更硬。最后,剪发后我们的形象发生改变,而我们天生不愿改变。变化通常伴随着未知。换了一个新发型,迫使你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大脑对变化感到不舒服,所以新的发型几乎总是不受欢迎的,几天之后我们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你可能会感觉到,发型师的流动性很强,他们一般在一家店做了三年之后可能就另谋出路了,这么说来大多数资深发型师的资历也就是三年。另一方面,新的理发店层出不穷,因为美发店“不像炼铝行业的公司,一半的盈利还得花费在机器和设备更新上。除了房屋租金外,美发店的最大开销只不过是买剪刀和梳子而已”。

理发一般都是按次收费,国外有些人觉得按时长收费更合理,但有两个问题:计时会增加麻烦,要有人记录开始和完成的时间,以及理发师为了多挣钱可能会故意拖延时间。所以我们可以推测,现在按次收费等于按单人平均需要的时间算——理发师大约20分钟能完成一单活儿,如果你理发耗时超过20分钟,就算是赚了。 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