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身后

作者:卜键
老于身后0对于世上的多数人而言,死亡常带有几分突兀,愈是高官巨富愈如此。四库全书编纂的过程,也伴随着一些老年(或不算太老)馆臣的陆续离世。前面写到的几位总裁之逝,如刘统勋猝死于黎明上朝的轿子中,王际华“因痰涌暴厥”于户部衙门,舒赫德则是在随驾谒陵的路上发病,三日后撒手尘寰,无不显得意外和匆遽,令人惊愕叹惜。

乾隆四十四年(1779)底,死神再一次扑扇着黑翅膀降临,攫取了老于——首席军机大臣兼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四库开馆以来主持编务的总裁官,也是四库全书的大功臣之一。

那年的夏秋间,于敏中扈从热河,一如既往地辛勤操劳,其中也包括纂修四库之事。而因唯一的儿子已逝,长孙德裕得中顺天乡试举人,于敏中深感欣慰,弘历也衷心为老臣高兴。当时正值銮驾返京,传谕命于德裕迎至两间房行宫,跟随祖父觐见谢恩。天下新科举人多矣,谁又能有这份殊荣?岂知接见时出了纰漏,皇上命德裕将秋闱所作诗文当场默写呈览,一读便发现存在审题不严、文风虚浮、措辞不当等等问题,当即严肃指出。次日,弘历专发谕旨,以于德裕为例,训诫试官阅卷时要严格甄别,讲究正解,摒弃一切肤词滥调。于敏中不免狼狈,奏请给以其孙停科的处罚,蒙皇帝加恩宽免。

此年于敏中已经66岁。本打算让孙子得个彩头,没想到触了霉头,令他大为沮丧,情绪低落,路上又感染风寒,哮喘复作,回京就卧病在床。经过治疗勉力支撑公务,两个月后再次加剧,于敏中仍坚持入直,虽称“绝无怠色”,其实是强打精神。弘历见此光景,特地给假调理,命太医院使陈世官等前往诊治,军机大臣福长安、和珅几乎天天到府上探望,带着皇上的问候,以及人参和御膳珍糕等物,孰知数日后(十二月初七)即告危殆。辞世之前,老于知大限已至,口授遗疏,令德裕记录。待黎明时福长安赶到,他已是奄奄一息,惟言“圣恩高厚,矢报来生”,伏枕无声而泣,随即长逝。

乾隆帝闻知感伤,称赞“大学士于敏中品端才练,学识兼优,久直内廷,小心谨慎,历数十年如一日”,亲自撰作《故大学士于敏中惜词》,其中写道:

给假期犹愈,永辞遽切伤。所嘉资练达,宁讵论文章。……遗疏不堪视,挽词那可忘。悲今如伯施,述古叹文皇。因识人生幻,曾谁身世常。永怀忠谨行,特与祀贤良。内自注:敏中才猷练达,学问该通,失此良佐,实堪轸悼。

如丧股肱,评价极高,却忘记提及他对《四库全书》的贡献。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在憋闷剧咳之隙,于敏中还想着那些承办全书和荟要的微员,奏请赏与内阁中书、知县之类职衔。

客观论列,于敏中勤勉有余而清谨不足,喜欢搞一些拉拉扯扯的事,前面写到内奏事处太监高云从案与之有牵涉,不久后暴雷的甘肃捐监案也和他脱不了干系。人们常以“重视亲情”为美德,却应为身居高位者所严忌。于敏中对兄弟子侄一向尽力安排:弟弟于易简一介监生,渐升至山东布政使;儿子于齐贤乡试屡战屡败,以荫生考得员外郎,数年即升任郎中;堂侄于时和应亦出身监生,也得以担任刑部员外郎。他的发妻俞氏、儿子齐贤去世皆早,妾室张氏主持家事,竟因女儿嫁给衍圣公之子,得封三品淑人,诚可谓一门光宠。所有这些当然只能借助皇上的倚信,而敏中每每有办法达到目的,唯有长孙于德裕迎驾谢恩那一出,也是在最后环节上发生了意外。

这样的家教和家风,不出事也难。弘历似乎有所预感,命于易简来京为之料理丧事,怎知数月后还是闹得家反宅乱:堂侄于时和与张氏联手,一个要侵占老于家的资产,一个要将内侄张招官过继为嗣,争夺世袭爵位的继承权。于敏中以海淀府邸为常住之地,张氏非常霸道,把控了丈夫留下的金银珠玉等,却也慷慨拿出一部分给予于时和,要他帮着办理内侄承祧之事。身为刑部官员的于时和明知难度极大,仍是满口答应,积极为之谋划,将得到的财物分两次运回老家金坛,并派族侄等去城内的于氏故宅(于齐贤家眷居住)争抢钱帛。而于敏中之子虽早故,儿媳申氏还在,三个孙子皆已长大,当场就爆发了冲突。于德裕即行上书控诉,称于时和在祖父逝后“挟制家产,不令与闻”,三月间私自将银物运回金坛,还派人到城中宅第抢东西;又说张氏抱养内侄张招官,于时和声称“将来要令张招官改姓于氏承祧”。大学士阿桂和江苏巡抚吴坛奉旨分头审理,很快查清于时和雇了八九辆大车,装载大木箱十余只、大小皮箱30余只“两次回南”,其中有黄金100两、白银5.6万余两,玉帛甚多,附有长长的物品清单。而海淀的张氏住所也被抄检,光现银就超过10万两,外借欠据4万多两,房地契300余张,其他金玉宝物无算,据说总价值在200万两银子以上。乾隆帝闻知震惊,谕曰:

大学士于敏中所遗财产,若伊生前营私不法之事已显露,即将伊正法,查抄入官,皆所应得。今既完名而没,朕亦惟始终保全,以存大体,本无庸究治其生前之罪。至于敏中财产若干,昨已传谕吴坛,令其开列清单具奏,并酌分银二三万两,给予于德裕,以资养赡。即于德裕亦本非的确敏中之孙,在伊得此以奉其祀亦足矣。其余存资财,即系于时和与张氏侵占隐匿、应行归公之件,且亦非得之以正者。吴坛到金坛时,即行详查该县有无应行办理水利、堤田、城工、义学等地方公务,即将此项拨办,酌派妥员经理其事,核实折奏报销,俾于敏中所存遗产仍为本籍地方正用,不致他人侵饱私槖,亦甚平允也。其奏折内亦无庸声称入官字样,以副朕始终保全至意。(《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一〇)

文中称于德裕并非敏中的亲孙子,有些诡异,但出自上谕,当不会是空穴来风。于时和与张氏运作立嗣之举,或也与此相关。可怜张氏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被追缴诰命,押往曲阜交给其女婿管束。老于留下的一等轻车都尉,两年后由于德裕承袭。

除主持四库馆,老于还分管一些子项目,逝后只能派给别人:《日下旧闻考》由户部尚书梁国治接办,《音韵述微》交给礼部尚书德保,至于他参与合办的《明史》《元史》《辽史》《满洲源流考》等,也就不用再分了。梁国治乃老于门生,为乾隆十三年(1748)状元,嘱门下章学诚代拟于敏中墓志铭,文中写到其主持四库馆情形,曰:“载籍繁博,簿书填委,珥笔执简之士肩摩踵蹑,议簧见帜,铅墨纷拿,公为摘抉精微,冰释节解,各就识职。”在史学家章学诚看来,这位太老师才是纂修四库的第一功臣。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