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好奇心
作者:薛巍
我想看的文章太多,说明两个问题:写稿的人都很擅长取标题,以及我的兴趣比较广泛。好奇心太强不一定是好事,比如达·芬奇,他曾在写给一位大公的求职信中列举了他的十多项本领,他对物理、军事、建筑、绘画都很感兴趣。如果他的好奇心不是如此旺盛,他的成就也许会更大。
科学家把那些对一切新奇事物的着迷称为消遣性好奇。“对成年人而言,消遣性好奇表现为无止境的喜新厌旧。如果总是走马观花而不深究的话,那我们就只能在不断转换对象的过程中浪费精力和时间,无法得到任何领悟……当消遣性好奇转化为一种对知识和理解的探寻时,会使我们获益良多。这种更深入、更有序和更需要付出努力的好奇被称为认识性好奇。”
英国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说,连人工智能也会好奇到走神的地步。这是研究AI的人都知道的,以致它已经有了一个名称叫“噪音电视机问题”。聪明的程序员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人类却无法被重新编程。我们只能采取防御性的措施,让自己少玩手机。积极的方法是,培育认识性好奇、持续学习,“你知道的越多,就越喜欢那些有深度的东西,而不是平台推荐的其他视频”。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官网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比如在世界哲学日,他们发了一篇文章叫《道德和伦理有何区别?》。文章中说:“通常伦理(ethics)和道德(morality)是可以相互替换的,道德和伦理都涉及区分善与恶、对与错。细究起来,道德是个人的、规范性的,而伦理是某个群体的善恶标准。比如,你所在的群体认为偷情是不道德的,你自己也赞同。你的道德观也可能跟你的群体的伦理相冲突。另外,对许多西方人来说,‘道德’有一种宗教含义,因为教会讲道德神学。而伦理往往跟商业、医学或者法律相关,伦理是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
有一本同义词辨析书,也讲到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伦理是关于对错的可理解的原则,道德是关于对错的感觉。伦理是理性的、明确的,由社会或群体定义的;道德则是情绪性的、内心深处的,是人的良心或上帝颁布的。“因此不道德比违背伦理听上去更严重:后者会导致你被解雇,前者会导致你进地狱。”讲故事的人吊别人的胃口可能不仅是不道德的(应该遭到道德谴责),甚至是违背伦理的,应该被吊销从业资格。 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