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离婚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母亲离婚后0文·Aka

离婚冷静期实行的第二个月,母亲离了婚,结束了一段长达35年的婚姻。她和我父亲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我一直以为她离婚后能过得更好些。但没想到的是,离婚虽然结束了一种痛苦,但随之而来的也不能称之为幸福。

母亲一直认为父亲在外面私藏有一笔巨款,这是离婚的主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发现了父亲出轨的证据。

刚刚拿了离婚证的头两个月,父亲还没从家里搬出去。同一个屋檐下,两人形同陌路。母亲隔三岔五就找我,让我去催我爸搬走。几个月后父亲终于搬去了单位宿舍,和几个“00后”单身小伙成为室友,家里只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人住。

离婚后,母亲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变得爱折腾。父亲曾经住过的房间一开始被当作杂物间,母亲说要换到他曾经住过的那间房来住,于是我帮着母亲把她的东西搬过去。住了没一个月,母亲说空气不好,要换回来,于是我又手忙脚乱地帮她把东西又搬了回来。本以为这下好了,结果母亲睡了两晚说床的朝向不对,于是又让我把床拆了,掉了个头重装了一次。

这之后,就这个床的朝向问题,调整了不下五次,床装了又拆,拆了又装。到后来,母亲成了熟练工,不需要我的帮助就可以一个人把床重装起来。但她的睡眠质量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失眠比之前更严重。

父母还没有离婚的时候,家里常常回荡着争吵和抱怨,离婚之后没了争吵,只剩下抱怨。

在已经没有父亲身影的空房间里,母亲仍然时时刻刻强调那个人的存在。怨气如同腌菜坛子里的酸气,明明已经想尽办法要捂住,但仍时不时地冒个泡。房间里的空气如此令人窒息,我在忍耐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变得像父亲一样,经常不耐烦地打断她的话。母亲不得不突然地闭嘴,避开和我的视线接触,但这样的软弱姿态又反过来令我感到愧疚。

离婚后的第二年,母亲仍然会没有任何预兆地突然哭起来。某天她在厨房做饭的时候,突然爆发出巨大的号哭声。我冲过去看她,她手里还握着一把芹菜,没有理我,持续哭号了好几分钟才停下。等她平静下来,我问她怎么了,她却不肯回答。或许是因为她在反复控诉后明白,无论被告在不在场,有些事情是无法用言语沟通来化解的。半个小时后,母亲若无其事地叫我吃饭,沉默横亘在我们之间,就好像我们也处于一段破裂的关系之中。

从母亲身上,我时刻看见被婚姻笼罩着的绵延不绝的阴影。她的态度给我这样一种感觉:结过婚的人就像是被水打湿的纸,被罪犯踩过的土地,只要经历过,就永远地留下了褶皱和痕迹。

今年影院上映了以苏敏为原型的电影《出走的决心》,我没敢带母亲去看。因为电影里的女主角无论出走成不成功,都会唤起母亲的哀思。如果女主角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母亲只会在比较之下对自己的现状更为不满;倘若女主角和母亲一样,身体上出走,心灵却仍旧困在原地,母亲则会物伤其类:为什么明明下定了出走的决心,却没有得到更好的结局。

然而即便如此,母亲仍然催我结婚。她的开场白总是:“只要不遇到像你爸那样的人……”

母亲年轻时很喜欢读《安娜·卡列尼娜》,我问她:“如果硬要选一个人结婚的话,你选卡列宁还是渥伦斯基?”

“都可以吧,只要你愿意。”母亲想了想,回答我:“看过太久,我已经忘了。” 离婚

上一篇: 声音(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