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问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郑裳旅行的问题0现在人们出去玩最大的意图是把自己的行踪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让别人知道自己开阔视野、增加阅历、洗涤灵魂去了。一个叫“笨豆”的初中生把这件事玩到了新高度:在6分半钟的视频中,她通过掷骰子决定,在七天假期里去尼泊尔的奇特旺国家公园看印度犀,一路上经历了飞机延误等波折后,她终于在丛林里看到了印度犀。她发现奇特旺不像网上风评说的那么不堪,她在那里看到了好多动物,看到了彩虹,体会到了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发觉当地人很注重保护环境;不过另一方面,当地河流旁边的树枝上挂满垃圾,当地人“靠着大象卖艺收费”,所以要辩证地看问题。

网友看了她这段视频之后,无不惊叹其行动力、表达能力、剪辑能力,怀疑是好多人帮着做出来的。我觉得更成问题的是,这个女孩不仅是在讲她的一趟旅行,还要升华到为何要辩证地看问题,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在网上交流。她想展示自己的思考,而用视频来表现深度思考是南辕北辙。

我随便搜了一下“印度犀”,看到上海野生动物园就有,官网上介绍说,这种动物也叫独角犀,现仅存2500只,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单角犀牛,奔跑时速可达55公里。所以她这次旅行的意义靠的还是异国风情,“金黄色的喜马拉雅”。要想看到恬淡的乡村生活,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在《不安之书》中说:“旅行有何益处?任何落日都只是落日,你不必非要去君士坦丁堡看落日。旅行能带来自由感?如果心中没有自由感,那么无论去何处都没有用……有些人环游了四大洋,却只是走出了自己的烦闷。我横跨的大洋比任何人都要多;我见过的高山要多于地球上已有的高山;我途经的城市要多于现存的城市。放眼望去,我渡过的壮丽河水在不存在的世界里奔流不息。旅行是那些不懂得感受的人做的事情。去旅行的主意令我反胃。完全一样的庙宇和教堂,完全一样的小屋和城堡,风景与风景互相重复。”

去远方看一种比较稀有的动物,去看一个街上有蛇的城市,这无非是出于猎奇、炫耀的心理。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在《旅行的问题》中写道:“是怎样的幼稚:只要体内一息尚存我们便决心奔赴他乡从地球另一头观看太阳?去看世上最小的绿色蜂鸟?去凝视某块扑朔迷离的古老石雕……我们是否本该待在家中,无论家在何处?”

旅行并非必然会提升一个人的境界。法国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行为不端的年轻人,在游历中将沾染所有一切他游历过的国家的人的恶习,但别人的美德,他们却一点也学不到……为游历而游历,是在乱跑,是在到处流浪;即使说是为了受教育而去游历,这个目的也是过于空泛的,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目的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旅行

上一篇: 遇见试探
下一篇: 健康(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