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特·格拉斯的画室
作者:蒲实
君特·格拉斯进入大众读者的视野,一是因为他在1999年获得过诺贝尔奖,一是因为沃尔克·施隆多夫根据他的小说《铁皮鼓》改编的电影曾获得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晚年在小说《剥洋葱》中坦承了自己与“党卫军”有关的罪责,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如今,斯人已逝近十年,关于他的讨论也逐渐淡去。直到《文与画》这本书的出版,才让“二战”那代人的历史感重新在仿若被时间的灰尘所蒙的书页间缓缓苏醒,而此前尚未被充分挖掘过的艺术作品,则让这种历史感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君特·格拉斯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过防空助手,“二战”后期参军,1945年被美军俘获后关进巴伐利亚战俘营。从战俘营获释后,他在希尔德斯海姆的钾矿场当过矿工,然后在杜塞尔多夫做了石匠学徒,这一年,他立志成为雕塑家。奠定格拉斯专业技巧的科班训练,不是文学上的,而是他1948年至1952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学习,以及1953年至1956年在柏林造型艺术学院的学习。艺术训练是他进行文学创作的底色,特别是影响了他的写作方式,以及他对风格的敏感。比如,他曾这样写道:“在写散文作品时,我的工作方式源自我早年当石头雕塑师的经验,一直围绕着一个大石块左看右看,再三琢磨。我的叙述性作品总是先后出现好几稿,叙事作品的表面保持粗糙,看校样时还不得不做一些修改。”
在格拉斯的这些画与雕塑中,动物出现得最为频繁,与他喜欢在文学中用动物来寓言人类处境相一致。他画了特别多的比目鱼和很多的鲱鱼、鳗鱼,比目鱼也是他的主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价格是每磅35芬尼(德国旧货币单位)。在1977年的《比目鱼》版画中,一条比目鱼正冲着他的新婚妻子乌特的耳朵说话,这幅画成为《相聚在特尔格特》这部小说封面的模板。这条鱼鼓起的腮帮和向下瘪着的肥厚鱼嘴也曾出现在1973年的两幅蚀刻版画《女人和鱼》以及《玩偶的回归》中,仿佛赋予比目鱼一种近乎于魔幻和巫术的秘密揭示者角色。在小说《铁皮鼓》里,奥斯卡的母亲和她的表哥相恋,两人保持了多年的婚外情;当奥斯卡发现这个秘密时,他开始懂得成人世界充满了欺骗和谎言。当母亲再度怀上舅舅的孩子时,她无法承受这一切,开始疯狂地吃生鱼,最终因吃鱼而死——吃生鱼是她内心压抑绝望的写照。1999年,他凭借这本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其“以戏谑的黑色寓言,揭示了历史被遗忘的一面”。
翻阅格拉斯的画,从1974年的《鲈鱼、花鳅、黄鳕鱼》,1977年的《沙子里的比目鱼》《比目鱼和刀子》,到1981年的《大鲈鱼》,这些鱼好像都是一种见证,也是一种境遇的象征。1978年,格拉斯制作了蚀刻版画《我当时在场》(Ich bin dabeigewesen),将自己的脸藏在一条巨大比目鱼的腹部,这条鱼则搁浅在潮水退去的石滩上。观者不禁会问: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如何在场?
作为一种古老的脊椎动物,鱼的骨头和肉自石器时代起经由地球漫长的演化而来,和人性一样古老,与人类意识一样幽远:这就是一种沉默且持久的在场。这条鱼的意象,与德语诗人保罗·策兰的诗多么相似:“獠牙统治者/从白垩的痕迹而来/对抗人世的分秒”。
曾翻译过格拉斯多部作品的翻译家蔡鸿君先生告诉我,这幅《我当时在场》格拉斯共制作了120幅,他买下第62幅,一直挂在自己的书房里。1977年,格拉斯的小说《比目鱼》出版,画册《当比目鱼只剩下鱼刺的时候》也随之出版。格拉斯的画总是伴随着小说创作的。“我曾到他的画室参观,地上铺满了未完成的画,与他正在创作的文学作品相呼应。如果说文学作品的风格转变不易察觉和把握,画作则能够更直观地体现出格拉斯的风格。”蔡鸿君说。
格拉斯一生曾举办过上百次个人画展。1956年出版诗集《风信鸡的优点》后,格拉斯移居巴黎,在斯图加特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雕塑作品展。在他的一生中,他在英国、美国、法国和中国都曾举办过个展,最多的一年举办过11次展览。与和他同时代、有着相同经历的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和格哈德·里希特相比,“格拉斯作品的艺术地位和价值无法和他们相提并论,但格拉斯在文学爱好者中赢得了观众,是一位兼具文学天赋和艺术才华的作家和画家”。1980年,格拉斯暂停写作,重新开始自50年代中断的雕塑工作,出版了他的绘画散文集《绘画与写作》。1983年,他当选柏林艺术科学院院长。
格拉斯的小说和画一样,很多是在他的工作室兼画室里完成的。他的《铁皮鼓》写了三年半,他在有暖气的工作室里染上了结核瘤,肺里形成了小结节。从手稿的第500页开始,他成为两个儿子的父亲,他们的名字叫弗兰茨和乌劳尔,这些也反映在他的画中。除了画比目鱼,他还画很多的鸡和其他动物:天鹅,以及被砍断脖子的鹅头;在树上赛跑的蜗牛、争吵的鱼、山羊的头、狰狞的鳌虾、皱皮耷拉着堆叠在一起的铃蟾、苍蝇群、蜉蝣、烤架上的鱼、鸟形女人、站在女人头顶上的老鼠……这些素描、蚀刻版画和水彩,伴随着长篇小说《狗年月》的写作,也伴随着小说《铃蟾的叫声》的诞生,让我们看到格拉斯作品中形形色色具有动物特征的人物形象和具有人类特征的动物形象,使“异化”变得具象和富有视觉冲击力。
格拉斯去世前搬到吕贝克,在贝伦多夫买下一座房子居住和办公,成为继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之后的吕贝克文化名人。2002年,《蟹行》出版那一年,吕贝克的“格拉斯之家”揭幕。他和他的夫人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管理着除小说版权之外的艺术作品权利。如今,在贝伦多夫的房子里,陈列着格拉斯的一部分艺术作品。 君特·格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