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小镇

作者:张从志
了不起的小镇02023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6%,回首20多年前的数据是,200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36%。

中国的城市化在官方统计中也叫城镇化,把镇一级的人口也列入其中,这与国外的做法不太一样。人口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中,小镇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过去几十年,全国乡村人口的城市化路径都是分梯次、分步骤的,人们从镇、县到市,以及更大的市,通常是依据个人或家庭经济能力的强弱而选择不同的落脚点。小镇的存在,既是城市化的中转站,也为经济资源上最弱势的群体提供了兜底。而在将来,它还能发挥哪些功能,正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在这一期的封面当中,我们仍以产业切入,来观察小镇社会。无论是浙江的珍珠小镇、羽毛球小镇,还是江苏的小提琴小镇、安徽的刷子小镇,都是经过时间冲刷,最终在某个细分产业上扎根了脚步的成功案例。尽管仍然面临内外部的各种挑战与冲击,这些小镇还是非常幸运地找到了发展之道。

这些小镇的经验能为当下很多地方提供某种启发,但我们并不认为它们的成功可以被完全照搬、复制。因为只要深入进去,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小镇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时间的产业积累、对市场的开放包容、政策上的突破创新等多重因素叠加所得。过去几年,地方政府耗费大量资金,违背市场规律而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

纵观全国,2万多个乡镇一级行政单位,像江浙、华南一带的这种产业小镇当然属于少数,更多小镇的命运是经济凋敝、人口流失,并有可能在建制上最终被合并或消亡。不过,小镇连接着如此广阔的地域和人口,我们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住进城市,留下来的人们更需要小镇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而言,小镇不单单是一个行政单元,更是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一个生活空间。

这里应该有商业、有基层政府、有基本的公共服务。在农村人口加速流失和空心化的背景下,乡镇可以说就是很多人获取基本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的唯一渠道。当就业形势不好的时候,如果一个小镇能有自己的产业,商业经营可以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居民可以获得工作机会,改善收入,社会矛盾也将更加缓和。

长期关注人口流动政策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认为,全国大多数的小镇都属于人口流出地,但这些地方并不是只有等待衰落的命运,不同区位条件下,人们可以寻求不同的发展定位,比如农业条件好的可以搞畜牧养殖,靠近边境和枢纽的可以发展贸易,自然风光独特的可以发展旅游,还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小镇可以承担文化传承的功能。但现实情况是,不管是人口流入的地方,还是人口流出的地方,如今都存在一定的制约和障碍,抑制了地方发展的动能。

如果说乡村是熟人社会,城市是陌生人社会,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小镇或许提供的是一种半熟人空间。所以,小镇的问题也是一个社区议题,对基层政府和民间社会都提出了考验。我们看到,发展良好的产业小镇,通常都建立起了行业和产业协会或者青年联盟等各种组织。这些组织有可能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协调各方面利益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小镇经济城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