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高温与西电东输

作者:邢海洋

一年中最溽热难耐的三伏天过去了,可是在南方秋老虎又发威了。重庆多天连续高温40℃以上,成都地势比重庆高,但温度也升到了37℃以上。可在这个节骨眼上,成都部分写字楼、商场公共区域限电了,不缺电的西南,高温中要保障下游的用电。

原因就在于长江水系是东西向的,副热带高压带也是纬向带状分布的。我国虽因为季风气候副热带高压带退到西太平洋和亚洲内陆,但偶尔高压带回到这片土地,长江流域就全被高温天气笼罩,上下游同热,电力便捉襟见肘。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水电站不能全力发电,四川又遇到极端高温天气,两年前的拉闸限电让人记忆犹新。那次因为长期未有有效降雨,大西南原本处在汛期的多条河流水流远少于常年平均水平,水力发电受到限制。于是,2022年7月份,当高温来袭,工业用电首当其冲,像富士康那样的大企业都要停产一周;民用电,尤其是商场和写字楼的空调用电也受到限制,很多地方都要求公共场合的空调温度调高到26℃以上。

干旱毕竟偶发,四川通常是不缺电的,甚至大大富裕,其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底,四川水电外送电量连续五年超过1300亿千瓦时,约占自身水力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四川水能丰富,原因在于它处在青藏高原东缘的独特地理位置。每年夏天,青藏高原“鹤立鸡群”的高原面接收到远多于周边等高大气的太阳能,热空气上升,周围的空气从四面八方来补充,形成了独特的大气环流。来自太平洋的季风被吸引过来,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也源源不断,沿着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南北走向的大峡谷深入到内陆,两股季风就在四川盆地交汇,盆地于是高湿多雾。

四川盆地的热空气当然并不止步于此,它们还受到高原的吸引,要去补充高原面夏日里流失的空气。而四川盆地的西面便是巍峨的川西大山,气体上升遇冷,地形雨也就在水汽的不断输送中降落而下了。在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也就是在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眉山市和乐山市以西,岷山、邛崃山、大雪山、夹金山和大凉山,一个东西宽为50至70千米,南北延伸为400至450千米的狭长地带,每年的降水量在1200至2000毫米之间,超过了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因为地带狭长,沿山展开,这一区域被形象地称为“华西雨屏带”。又因为降雨多为暴雨,夜雨偏多,又得名“华西天漏”。由于华西雨屏带的缘故,穿越而过的岷江成为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

长江不是全球水量最多的河流,亚马孙河的水量是长江的七倍。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巨大的落差还是使之晋升为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长江干流上的六座水电站构成了世界最大的绿色能源走廊,其中三峡和葛洲坝水电站属于湖北,余下的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和白鹤滩四座水电站,均在四川和云南交界地带。四座水电站装机容量是三峡水电站的两倍。长江支流上的水电站更是多如牛毛,二滩水电站、锦屏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均是超级水电站,放在川西不起眼,但放在全国范围内均能满足一个中等城市的用电需求。

长江上游的电力是如此丰沛,而中国的人口和工业中心却是在沿海,发电与用电的不匹配促生了西电东输。而电力这种资源又是即时性资源,产与用需匹配,否则电压不稳定。逻辑至此,西电与东部的用电,于是构成了彼此绑定,形成的是一种长期而稳定的供求关系。一旦供求的天平出现意外,就不得不一方做出牺牲了。 水电站

上一篇: 《大清通礼》
下一篇: 人类的高温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