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市场打假升级
作者:谢九这一次六部门联手打击资本市场的财务造假,既有宏观层面的需求,也有微观层面的倒逼。
从宏观层面来看,今年4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被称为“国九条”的资本市场顶层设计,提出“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整治财务造假”。这次六部门提出“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可以视为对“国九条”的具体细化。
按照证监会的表述,现行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已运行多年,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变化。与市场各方的期待相比,惩治力度和综合效果还不够。
从微观层面来看,恒大地产的大规模财务造假曝光,在两年时间里虚增收入5600多亿元,虚增利润920亿元,创下了全球造假纪录。恒大明目张胆的造假行为震惊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打击资本市场造假的迫切性。
从这次六部门发布的《意见》来看,很多内容其实有极强的针对性,比如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强化对造假责任人及配合造假方的追责;全面惩处财务造假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配合者以及专业化配合造假的职业犯罪团伙,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这些内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恒大财务造假案例中的中介机构等勾连角色。
在六部门联合发布《意见》之后,证监会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打击和防范财务造假也面临一些新的形势和问题。如,财务造假的隐蔽性、复杂性显著增加,加大了发现和查处难度。特别是近期查处的不少案件中,第三方配合造假问题显现并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由此可见,以恒大案例引发的第三方配合造假,已经成为新一轮财务打假的重点。
此次六部门对资本市场的财务打假,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针对几大具体领域重点出手,这就意味着这一轮财务打假更具针对性。
第一个重点是“严肃惩治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行为”。持续优化完善股票、债券发行上市审核注册机制,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加大股票发行环节现场检查和督导力度,聚焦业绩异常增长等情形,严防“带病闯关”。重点关注已违约及风险类债券发行人,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挪用募集资金和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个重点是“严厉打击系统性造假和配合造假”。密切跟进系统性、团伙型财务造假特征及演变趋势,依法从严打击通过伪造变造凭证、利用关联方虚构交易或第三方配合等方式实施系统性造假的行为。全面惩处财务造假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配合者以及专业化配合造假的职业犯罪团伙,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第三个重点是“加强对滥用会计政策实施造假的监管”。强化财会监督,加大对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实施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密切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执行情况,加大对操纵资产减值计提调节利润、以财务“洗澡”掩盖前期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第四个重点是“强化对特定领域财务造假的打击”。依法惩治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通过“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方式实施的财务造假。严厉打击利用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票据交易等方式实施的财务造假。从严惩处基于完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便于大股东攫取巨额分红、满足股权激励行权条件、规避退市等目的实施的财务造假。压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勤勉尽责责任,加强对基金所投项目财务真实性的尽职调查和投后管理,防范造假行为发生。
过去很多年,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打假其实一直有各种政策出台,从这一次打假的具体举措来看,和以前相比更具针对性,明显是吸收了当前市场上各种造假的最新动态而来。
资本市场的打假之所以重要,表面上来看,是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尤其是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最容易受到财务造假的伤害,只有大力打击造假,才能真正保护好中小投资者。
从更长远来看,打击财务造假是拯救股市的重要手段。如果一个资本市场长期造假横行,这势必摧毁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中国股市最近再度跌破3000点,股市低迷有多重原因,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动辄“踩雷”,也在很大程度上让投资者长期对股市缺乏信心。只有资本市场的信息足够真实,降低投资者“踩雷”的风险,才能让投资者有信心和勇气在股市长期投资。如果一个资本市场到处都是因为财务造假而埋下的“地雷”,这样的股市不可能产生牛市。从这个层面来看,对资本市场大规模打假,其实是最有力度的救市。
多年以来,资本市场的造假行为难以真正根治,很大程度上在于对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由于造假成本太低,即使造假被查处,很多上市公司也无所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监管政策起不到威慑作用,造假行为也就层出不穷。
这一次六部门联手打假最终能否产生真正的威慑力,让上市公司不敢造假,很大程度上要看惩处力度有多大。按照六部门发布的《意见》,主要从行政、刑事和民事三个方面对财务造假行为追责。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刑事追责包括:“推动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加大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实施财务造假、侵占上市公司财产等行为的刑事追责力度。深挖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挪用资金、职务侵占、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违法犯罪线索。供应商、客户、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第三方人员配合实施财务造假构成犯罪的,依法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股市长期以来牛短熊长,财务造假是影响中国股市的一颗毒瘤。如果财务造假问题得不到解决,A股市场将很难迎来真正的长期牛市。 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