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对混乱的抗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夏摹诗是对混乱的抗争0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不久前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两首诗,一首叫《孤独》,只有短短的四行:“如果叫喊但没有人听/是否/喊的是/这里没有人?”还有一首,结尾说:“作诗就像从骨头中拔牙,它深深地扎在血淋淋的嘴巴,无论多么仁慈、精准。”

欧茨的这两首诗,前一首像文字游戏,有点俏皮,又有点凄苦,孤独到喊出声来。后面这首的比喻则生动、清新。这印证了美国学者托马斯·福斯特的说法:“诗歌可以很温柔、很有趣、很讽刺、很肉欲、很可爱,或者具备任何人类会有的情感。诗歌以很小的篇幅探索人类的爱、恨、嫉妒、高兴、低落、温顺、生与死之谜。诗歌帮助我们以新的方式看待世界。写诗就是与语言作斗争,只能在语言中,通过语言与语言作斗争。”

欧茨这两首有趣的小诗能不能成为经典呢?牛津大学教授约翰·凯里在《诗歌小史》中说:“某些诗歌,非但不会死,而且会超越人类的寿命而长期存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始终是个谜。每天都有浩瀚的语言在我们身边稍纵即逝,而诗人从中抓住几个词语,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就创作了一件不死的艺术作品,这怎么可能呢?没有人能够解释。但这似乎是每个诗人追求的目标。”

古代人需要诗歌,是因为它们具有节奏和韵律,容易被人记住和传播。华兹华斯说:“用诗和散文描写热情、习俗或性格,假使两者都描写得同样好,结果人们读诗的描写会读一百次,而读散文的描写只读一次。”诗歌更擅长表现难解的真理、痛苦的主题和令人难以理解的主张。所以现在好多人都不读诗了,这并不怪他们不够文艺,只是因为“诗歌的作用是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让人们记住口语的韵律,来形成意识。不能欣赏诗歌不是没有品位、没受过教育,而是进化的结果,就像不再长智齿了。”

诗能让团体凝聚起来。斯蒂芬妮·伯特说,每一代美国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一些特别流行的、引起众多回应的诗歌,“从美国独立战争后的革命诗手稿的传播,到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获得的公众追捧,再到今天网络上的‘最爱诗歌项目’及在Tumblr和其他社交媒体上无法计数的被引用和分享的诗歌或诗歌片段。这还不包括那些在美国公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个人诗歌,例如,镌刻在自由女神像基座上的艾玛·拉撒路的十四行诗”。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诗歌是对混乱的暂时抗争……你为什么要写诗?你为什么要吹口哨?你为什么要唱歌?这都是一种逃离吗?不是的,这是一种追求。我相信,你是在追求美好的事物。”这么说来,诗人应该大多是处女座。我是不怕乱的双鱼座。 诗歌

下一篇: 阴天为何快乐